◎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王偉玲 劉夢冉
“十四五”規劃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為此需要激發數據市場活力,釋放數據潛在價值。本文分析了激活數據流通活力的重要價值、著力點,并從加快數據共享開放行動、促進數據交易市場培育與探索跨境數據流動試點等方面提出我國加快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的建議。
近年來,多個文件明確提出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激發數據市場活力,釋放數據潛在價值。在此圖景下,鼓勵相關單位通過共享、交換、交易等方式,提高數據資源價值創造的水平,構建大數據資產價值評估體系,研究制定公平、開放、透明的數據交易規則,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對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至關重要。
數據在全球經濟運行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世界各國積極布局數字經濟發展。隨著《美國聯邦大數據研發戰略計劃》《歐洲數據戰略》的部署實施,以及日美歐跨境數據流通圈逐步形成,全球數據競爭格局日趨緊張復雜,促使數字經濟國際競爭愈發激烈。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是繼土地、勞動力、資本之后,全球數字經濟競爭的新賽道。不可否認,數據正成為新時代體現國家綜合實力、重塑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在全球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大數據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數據流通,充分利用我國的數據規模優勢,實現數據質量和應用水平同步提升,發掘和釋放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有利于更好發揮數據資源的戰略性作用,增強網絡空間數據主權保護能力,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推動我國由數據大國向數據強國加快邁進。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將成為未來最有價值的資源,是發展數據經濟的重要基礎,無論從事哪行哪業,都需要通過對數據資源的收集、整理、挖掘,來提升效率,變得更加智慧。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資料,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創造價值,數據若不能流通共享,則不利于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形成和發展。當前仍有大量數據還沉睡在政府、企業、個人手中,數據的共享、開放、流通和應用程度還遠遠不夠,距離最大程度發揮數據價值讓全社會共享還存在巨大鴻溝。當務之急是要讓更多數據流通起來,盡快列出數據共享清單、可交易清單,明確數據共享流通方式,以切實推動數據流通共享,真正實現“心中有數”。積極貫徹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破除制約數據潛在價值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凝聚政府、社會、市場各方力量,協同推進數據流通,進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指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首次提出了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指導方針。數據要素市場可以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數據一級市場是針對政府、企業、個人的數據直接存儲和使用的市場,當數據一級市場逐步完善,基于此就會產生大量的融合應用,并形成二級交易市場,比如數據交易所。對于上述諸多領域的數據要素市場來說,數據流通難題依然橫亙在市場主體面前,因此對以更高效率、更佳的組織方式、更安全的治理來破除數據壁壘、實現數據流通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持續加大數據開放力度,努力推動數據跨地區、跨行業的互聯互通,有利于激發數據流通活力,培育更加完善、成熟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數據共享開放作為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的基礎,打破存在于政府間、部門間、行業間以及企業間的數據要素壁壘,成為激發數據要素流通活力的重要著力點。加強國家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有利于逐步推動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政府大數據開放共享旨在解決政務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造成的“信息孤島”問題,結合各地實際統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的工作,實現各部門、各級政府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近年來,在政府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等文件的推動下,我國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國家已經初步建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與“互聯網+監管”,以應用促進互通、以數據提升服務,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實踐中政務數據開放的數量、范圍、質量等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工業領域,實施工業數據共享行動,支持優勢產業上下游企業開放數據,建立互利共贏的共享機制,共建安全可信的工業數據空間,有利于最大化釋放工業數據價值。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普及和應用,數據資源的價值逐步得到重視和認可,數據交易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數據開放共享,是數據交易市場完善成熟的必然要求。從電信、金融、醫療等跨域部門,到制造、教育等傳統企業,再到電子商務、社交平臺等新興媒體,潛在的大數據資源非常豐富且覆蓋廣泛。但即便在大數據的存儲和挖掘方面有了突破,但面對數據市場的海量需求,在大量的數據供應方與數據需求方之間缺少透明、可控的交易橋梁,存在信息不對稱、溝通不順暢等現象。由此,在社會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大數據交易背景下,既能引導數據資源的合理分配,又能規范交易流程,推動數據流動形成良性循環、創造新價值的大數據交易市場應運而生。鼓勵探索數據交易市場建設,開展綜合交易試點,鼓勵產業鏈各環節的市場主體進行數據交換和交易,促進數據資源流通,保障數據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在以數字驅動的全球化新時代,互聯網的全球擴張及其對數據流日益增長的需求,正在改變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傳統形態,使數字產品和服務成為主要輸出品,大量數據在不同國家間頻繁跨境流動。近年來,數據流動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僅早已超越以商品、服務、資本、貿易、投資為代表的傳統形態,數據全球化正成為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新增長引擎。發達國家基于科技先發優勢,較早認識到數據流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建立了對自己有利的跨境數據流動規則,而發展中國家在規則制定上更多處于防御地位。從長遠來看,為了更好發展數字經濟、數字貿易,應堅持國家主權和安全原則,積極參與制定跨境數據流動規則,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應積極探索開展跨境數據流動試點,分階段推動跨境數據流動的有序開放,積極引導企業踴躍參與試點工作,為健全完善數據跨境流動試點機制、營造良好數據跨境流動政策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我國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多方力量,激發數據流通活力,強化數據資產管理,加快形成與國際發展潮流相適應、與我國發展實際相符合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充分挖掘和釋放數據要素應有的資源價值,對推進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有以下建議。

城市大數據平臺提高行政效能,支撐民生服務
應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動政府部門之間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切實提高行政效能、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明確政府數據資源分類分級管理,健全政府數據資源管理標準。以資源目錄匯編、資源整合匯聚、交換共享平臺等手段,堅持“一數一源”、多元校核,統籌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交換體系。有條件的城市可以統籌政府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建立城市大數據平臺。選取疫情防控、衛生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教育、信用服務、普惠金融、城市服務等重點領域,積極向社會開放數據。對具備良好市場應用前景、較大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公共數據資源,政府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協議約定、依法提供等方式引入技術機構開展政府數據資源市場化開發應用,從而提升數據資源價值、支撐民生服務。
應按照相關政策要求,加快培育發展數據交易市場。一是規范標準先行,可充分借鑒國內已有的大數據交易市場建設經驗,結合大數據交易市場的發展定位,研究制定相關標準規范、機制規則。二是政府數據引領,政府數據在整個大數據產業資源發展當中占據突出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其在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政府數據開放引領帶動其他行業數據開放流通應用,激發大數據交易市場活力。三是注重安全保障,要防止數據壟斷、隱私泄露等安全問題出現,盡量減少原始數據交易,重點交易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不僅能降低數據交易安全風險,也能以標準化產品和服務降低市場運作的交易成本。四是創新數據交易方式,探索試行多樣化特色化的交易方式,建立更廣泛的數據交易鏈,鼓勵吸引更多的數據交易主體參與大數據交易。
推動數據跨境試點,建立數據跨境有序安全流動的制度體系,確保數據作為經濟發展要素的舒暢便利運用,增強數字貿易長期持續增長新動能,助力高標準、國際化、便利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建設。擴大服務業投資準入開放,充分利用金融、科研、教育、醫療等現代服務業在數據生成和數字化技術應用領域的有利條件,提升服務商品開發能力,增強數字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考慮對涉及國家安全及關鍵基礎設施的敏感數據建立分級管理制度、跨境數據流動合同監管制度、安全風險評估制度,依靠多重管理手段建立起跨境數據流動的數據管理體制。成立專門的數據保護監管機構,構建跨境數據流動的系統化制度安排,對涉及網絡數據搜集、存儲的企業進行審查和管理,針對涉及跨境數據流動企業建立專門審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