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觀察員 白葳邇
近日,阿里巴巴、鯨準數服、快手、去演、網易云音樂、喜馬拉雅、小米、映客、云賬戶、騰訊、字節跳動等11家企業分別接受了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等地方網信部門、公安機關的依法約談。此輪約談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及公安部指導下展開,重點解決上述企業近期存在未履行安全評估程序的語音社交軟件和涉“深度偽造”技術的應用問題。
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給最終用戶帶來了新鮮奇妙的體驗感,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如有的軟件可以根據收集的資料,生成搞笑視頻,還有的軟件可收集人的聲音,實現聲音重建,給失聲群體帶來福音。可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些“換臉”、“建聲”的背后正潛藏巨大的安全風險。實現這些功能離不開“深度偽造”技術。如果濫用深度偽造技術,可能造成網上信息真假難辨,正常的互聯網秩序受到嚴重損害。

為實現對互聯網秩序的監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2017年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明確提出網絡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網絡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并取得同意。2018年11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明確提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安全評估,應當對信息服務和新技術新應用的合法性,落實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規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防控安全風險的有效性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安全評估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整改,直至消除相關安全隱患。
本輪約談必將有力督促上述企業進一步落實《網絡安全法》《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等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認真開展安全評估工作,不斷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和措施,及時發現安全評估中出現的安全隱患并進行有效整改,切實履行企業安全主體責任。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等相關部門的不斷監管及互聯網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一定能夠維護網絡傳播秩序,營造良好網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