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輝 許晶玉
摘 要:近幾年,高速公路建設飛速發展,通車里程不斷增加,投入運營的服務區也不斷增加。隨著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服務區不僅要具備服務保障功能,還要與不同社會階層的司機需求相適應,需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領域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智慧交通概念的提出,給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帶來了新理念與新方向論文重點介紹了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應用智能交通技術進行服務區智能化建設,對推動智慧服務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速公路智慧服務區;安全管控;智能化建設
0 引言
隨著信息化、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推行高速公路智慧服務區建設,為公眾提供車輛服務、信息發布等人性化、智能化服務,對高速公路提升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在不斷完善和優化,對于交通運輸網的建設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強化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與管理,提高其綜合管理水平、經濟效益、整體服務水平,是提升高速公路建設與管理的整理質量水平的重要環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作為高速公路的基礎配套設施,需要通過加強服務區管理,為往來車輛提供高效、便捷的維修服務、加油服務、充電服務,保證車輛運行安全;為出行者提供更優質的餐飲、購物、住宿服務,高質量的休閑娛樂服務,智能化信息服務等,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通過加強服務區日常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有效的解決以往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減少不必要的影響和損失,提高服務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推進高速公路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 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面臨的問題
2.1 統一平臺體系不健全
高速公路服務區應朝向規模化連鎖經營和集團化管理發展目標邁進,服務區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道路交通出行需求快速發展的要求,因此建設統一的服務區管理體系成為當務之急。信息的傳遞滯后,會導致本部管理者無法得到服務區及時的、準確的、全面的經營管理信息,在運營監控、資源調配、業績評估以及經營決策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數據支持,容易造成監管不到位、資源調配困難、評估偏差和決策盲目等問題。需要通過統一平臺實現各服務區的場區現狀、經營情況、安全情況等的統一查看、監管和部署。
2.2 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服務水平
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的服務設備比較落后,嚴重影響服務區的服務質量。例如,很多地區的服務區人員配置不齊全,且相關人員的素質需要進一步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很多高速服務區的人員服務態度差、服務意識不強、工作積極性較差、主動性不足。此外,有關于餐飲、住宿等方面的基礎設施也需要不斷完善,使服務區不僅能提供停車休息、加油、維修等基礎服務外,還能提供美食餐飲、地方特色產品、購物、休閑娛樂、住宿等特色服務。
2.3 日常監管手段落后
高速公路服務區因“點多、線長、面廣”,給總部對各服務區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帶來困難。尤其在監督檢查方面,首先,原有檢查模式存在各層級之間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管不嚴格、過程走形式等問題,分公司不能充分發揮二級監管平臺作用;其次,原有檢查手段單一,無法保證真實性、時效性;再次,因季節性特點,不同時期檢查重點任務不同,非計劃性檢查作用有待強化;最后,上路檢查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風險,不利于降本增效。借助遠程視頻監管手段等技術措施是解決上述痛點問題的新思路。
3 高速公路智慧服務區安全管控智能化建設研究
3.1 搶抓機遇,發展智慧高速
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交通行業的應用,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務發展。進一步深化與高德、百度等主流導航軟件的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目前,京臺高速改擴建、濟南至青島中線公路項目正在做試點,要搶占智慧高速發展的先機,力爭成為標準的制定者,提高智慧高速發展領域的話語權,再次擦亮“山東的路”品牌。
3.2 主動管控,提升安全水平
高速安全是道路交通“減量控大”的關鍵,面向“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費站”新形勢下公安檢查站的業務實際需求,建設智慧服務區,充分利用、卡口智能抓拍系統、人員卡口系統、AR全景、高清監控抓拍攝像機等先進設備對過往車輛和人員實現自動識別、比對和報警,從而實現精準預警、智能防控的工作目標。
(1)重點車輛管控:全面監管“兩客一危”車輛運行數據,加強重點車輛數據分析,識別其運行規律,主動發現疲勞駕駛等安全隱患問題,將以往被動事故處置轉變為主動的風險防控。智慧服務區平臺應基于電子地圖,實現車流量、服務區停放車輛數、車輛密度、車輛類型、設備使用率等一圖展示,并能夠關聯“兩客一危”運輸企業、駕駛員、車輛等基礎信息數據庫,實現電子運單監管、安全合規量化評估等分析研判與主動預警功能。根據車輛歷史出行規律和違法信息,建立車輛安全風險評價體系,對安全風險高的車輛可以全程跟蹤,重點緝查。
(2)重點人員管控:在關鍵出入口位置安裝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高清攝像機,形成完善的抓拍網絡,打擊無駕駛資格駕駛車輛人員;同時,交警部門可與其他警種進行聯動,將治安案件、在逃人員等各類數據接入人臉識別數據庫,將人臉識別技術擴展應用到公安工作的各個領域,打造全警可用的大公安應用平臺。
3.3 聯勤聯動,建設應急聯動體系
根據高速公路服務區實際情況,管理單位制定“兩客一危”車輛應急預案,如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置方案、強腐蝕性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置方案等,智慧服務區可實時發布應急管理相關條例、應急預案演練及信息共享聯動等。當發生應急事件后,可及時將事件信息上報交警指揮中心、消防救援、醫院及路政等部門,實現多部門信息共享與聯動,提高應急事件處置效率、減少損失及傷亡。
3.4 設備搭建,打造全面防控體系
智慧服務區的設備布設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在服務區入口前方,即高速公路主線服務區的標志牌前方150 m~200 m 處需設置信息發布屏;在停車分流前可利用反光膜或LED提示牌對不同類型的車輛停車方向進行指引,提升駕駛員在進入服務區后行駛和停車的效率。其次車輛識別檢測設備,在服務區入口與出口處分別布設車輛識別檢測設備,能準確檢測“兩客一危”車輛并上傳車牌信息到管控平臺進行備案,同時能記錄統計服務區停車的種類與數量,上傳信息到管控平臺。另外,在重點監控的“兩客一危”車輛停放位區域布設基于雷達視頻聯合監控預警的設備,對于超出邊界的事件如車輛違停等自動識別并實時預警,使得管理人員能夠第一時間干預,尤其是針對危化品車輛停車區域,需布設溫度檢測設備,對超過溫度閾值的事件進行預警。
4 結束語
我國以建設交通強國為目標,推進服務區智能化建設是交通運輸體系改革重點。智慧服務區從運營服務等方面改進基礎智能服務設施,利用信息技術挖掘數據,搭建智慧服務區管理平臺,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服務。制定統一建設運行行業標準,建設智慧服務區,深度挖掘數據信息,加強安全決策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是服務區智慧化發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閆茂旺.高速公路企業高質量發展探討[J].交通企業管理,2021,36(2):4-6.
[2]張潔.高速公路服務區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相關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3):127-128.
[3]張國光.關于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的幾點建議討論[J].經濟管理文摘,2021(4):184-185.
[4]李大鵬.遼寧省高速公路服務區信息化建設[J].北方交通,2021(2):92-94.
[5]王偉杰.高速公路智慧服務區綜合云平臺的實現與展望——以省高速公路為例[J].信息系統工程,2020(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