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偉 李政陽 郭毅 李樹義


摘要:對內橋接線方式的110kV變電站內擴主變情況的工程進行分析。在正常的工程情況下,根據各專業間的邏輯關系制定出合理的施工進度計劃。從而達到縮小停電范圍,提升電網運行穩定性并大幅提升工程效率的目的,為此類情況的工程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擴大內橋接線;變電站;擴主變
1 站內改造前后運行情況對比分析
通常此接線方式改造前變電站內運行110/10kV有載調壓變壓器2臺,110kV側為內橋接線,進線兩回,電源由110kV雙回線路引入,現狀145自投僅作為負荷開關,134為備自投。10kV側為單母線四分段環形接線。高壓側配置無壓掉閘功能,由134備自投實現,其動作條件為:高壓母線PT無壓且低壓側任一母線PT無壓,延時掉開線路。
本期新安裝110/10.5kV 50MVA有載調壓變壓器1臺(2#變);110kV側增加進線1回(支接出線1回);10kV側增加出線若干回;10kV側新安裝2組電力電容器組,單組容量分別為6012kvar和3006kvar,均串12%電抗器。
改擴建后變電站運行方式為:110kV側為完全擴大內橋接線,進出線開關合,分別帶110kV3#母線及1#變、4#母線及2#變、5#母線及3#變運行;母聯均為開關熱備用,跳高壓側自投運行。10kV側為單母線六分段環形接線,低壓主進開關合,分別帶低壓側六分段母線運行;各母聯開關熱備用。
改造后變電站內所帶的最大允許負荷較之前大幅增加,且運行切換方式的優點也得到保留:即任一線路投入、斷開、檢修或故障時,都不會影響其他回路的正常運行。但原內橋接線的缺點還沒有得到解決:即當變壓器投入、斷開、檢修或故障時,會影響一回線路的正常運行,一般該情況采用全并列或低壓側分列運行。擴大內橋接線的通常適用于線路故障較多、線路較長、變壓器不需要經常切換的變電站,一般在終端站采用這種接線方式。
對比擴建前的運行方式,由于擴建后運行方式的投切種類有所增加,運行方式也更為靈活。
2 關于停電范圍時間的安排及停電期間工作的邏輯關系分析
總體停電思路為:先停變電站3#變、113、134、145,對新增145間隔一次、二次部分進行施工及相關試驗,并對113、3#變完成調試傳動;再停134、145及4#母線,對4#母線上新增設備進行一次對接安裝及配線,最后停1#變、111、134、145,將134、新增14-9PT、112、102的一次、二次部分完善,并對111、1#變完成調試傳動;待10kV開關柜母線連接完成、外線電源具備送電后完成后全站送電。
3 結語
根據對橋型接線變電站擴主變工程情況的分析,對此類工程進行工作時的停電范圍、停電時間以及各專業配合的工作順序按照嚴密的邏輯進行了整體優化。既增強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且提高了各專業間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除此之外,本類型的工程方案還可通過對具體情況的微調應用至于其接線情況相同的工程中,為工程建設提供了理論經驗方面的支撐。
參考文獻
[1]鄭豪彬.變電站GIS設備現場安裝調試及試驗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J].設備管理與改造,2017(30):65-66.
[2]白宇濤.GIS設備安裝質量控制要點[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7,27(3):124-126.
作者簡介:胡亞偉(1990),男,工學碩士,工程師,從事電力工程技術研究。
李政陽(1986),男,工學碩士,工程師,從事電力工程技術研究。
郭毅(1981),男,管理學學士,工程師,從事電力工程技術研究。
李樹義(1981),男,從事電力工程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