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攸明
摘要:土地整理活動對于農田生態系統干預性較強。 國內的土地整理尚未形成規模,如何在土地整理過程當中,有效實現生態環境的科學保護,是擺在人們面前最大的問題。 只有將生態環境進行合理改善,才能確保土壤質量不斷提高,還能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 更是實現農田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需要。
關鍵詞:土地整理;區域生態
引言
國內土地資源近些年以來變得日趨緊張, 土地整理可以將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因此開展土地整理對整個農業生產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土地整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1.1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
我國現階段對建筑土地和農業生產的需求正在不斷地增加,這使得土地資源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在土地整理的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就會出現忽視生態環境的的現象,緊接著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忽視生態景觀設計規劃、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投入資金不足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土地整理工作的進度。土地整理工作會帶來眼前的經濟效益,但是,也會給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造成破壞,繼而導致出現生態環境的問題。人類過度的生產會給大自然的平衡結構帶來擾亂,對生物鏈產生破壞,還會造成大量的病蟲災害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
1.2影響水資源和周圍水環境
土地中大都采用混凝土路面和溝梁結構,但是,采用截彎取直的方法一般只是在成本降低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除此并沒有其他方面的有優勢性。首先,這種方式不利于土壤的水分儲藏,會給地表滲透率和地下水的自我凈化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此外,農田水利工程和梯田建設工程的數量正在不斷地增多,可以對我國的土地整理工作的需求做好滿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其中不得不注意的問題就是,土地整理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水資源需求,如果不對地表的水系結構做好合理的處理,就會給整個水循環造的正常進行帶來不利的影響,會導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問題,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大幅度的降低。
1.3鄉鎮企業污染問題嚴重
當前城市化進程正在不斷地加快發展,各類中小企業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對于大部分的企業來說,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因為缺乏合理的部署和規劃,而導致企業在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容易出現過度追求經濟效益的現象。再加上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資金技術方面的約束,如果生產技術和使用的設備都較為落后,就很容易在實際的生產中導致出現大量的廢棄污染物的現象。目前,有很多也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沒有足夠的環保意識,沒有意識到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的關系,使得企業生產與生態環保體系無法實現協調統一的發展。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鄉鎮企業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不能夠忽略的重大問題,會對我國整體的環境整治工作和土地管理都帶來極大的影響,需要得到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2.土地整理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2.1 維護生態平衡性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階段,要想切實地保障生物多樣性,需對生態平衡性做好維護。生態平衡中的生物多樣性會直接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因此,要求相關人員進一步地強化好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尤其需要注意對稀有物種的保護。在開展具體的土地整理工作前,避免給稀有物種的生存空間造成威脅,需要提前的做好規劃,讓生態系統穩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還要對可持續理念的應用進行強化,讓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產活動可以產生協調性的發展。
2.2差異化土地管理
差異化土地治理是將區域的具體發展情況和土地治理的相關要求作為主要的依據,實現對土地內部結構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統籌規劃,通過這樣的方式設計出更合理的治理辦法。對于城市較密集的地區或者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會將工程改造計劃與相關的措施結合在一起,然后積極地開發出具有城市特色的重要計劃,探索出更加符合城市發展的多功能型土地治理方法;對于鄉村地區來說,需要將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作為主要的內容,要保證不能對原有的居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的方式,做好對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實現對土地結構的有效優化,進一步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總體來說,在具體的土地整理工作中,聯系和發展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利用這樣的方式實現對地區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2.3科學劃分城鎮
在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中,規劃工作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對工業化的構成和產業構成做好合理化的整頓,讓城鎮發展與資源數量以及環境的可承受能力都保持在協調的狀態當中。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當地資源承受能力符合當地的環境容量,不能超出發展的限度,避免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城鎮化的工業布局中,需要將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兩者的關系作為重點的內容,做好兼顧,避免給商業區和住宅區帶來污染,影響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
2.4落實景觀生態計劃
地球表面具有豐富多樣的景觀環境,包括土壤、氣候、生物和地貌等。在開展土地整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采用多種手段對土地進行調整和改造,還需要將景觀生態理論作為主要基礎,讓土地規劃工作的開展具有更強的綜合性特征。比如,在田間的兩側營造灌木林和防護林,并且要讓其獨立于其他的植被,通過單獨建立通道的方式實現空氣濕潤和降低溫度的作用,讓局部的氣候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結語
我國土地資源有限,而土地資源又是人們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要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多加關注。土地整理是完善土地構造和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開展土地整理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相關部門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做好預防和解決,讓土地整理項目可以得到順利的開展,讓我國的土地資源可以得到優化利用,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生產的和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玉煒 . 淺析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 [J].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20(09):41-42.
[2] 劉彥忠 . 淺析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宏觀管理對策[J]. 華北自然資源 ,2020(02):118-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