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娥 丁仁惠 王文龍 荊杰 李子嘉 石浩



摘 要:為了解不同采收期對獼猴桃果實耐貯性的影響,以紅陽獼猴桃為試驗材料,在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Ⅰ(4%~5%),Ⅱ(6%~7%)和Ⅲ(8%~9%)時進行采摘,3組果實低溫(4℃)貯藏,每10d測定1次相關指標。結果表明:Ⅱ時期果實最耐貯藏,在果實貯藏70d時好果率仍為80%以上;Ⅰ時期果實最不耐貯藏,果實好果率僅為38%;而Ⅲ時期果實最貯藏效果較好,好果率為71%。Ⅰ時期果實較Ⅱ、Ⅲ時期果實,失水率、酸度值更多,硬度、VC含量下降更快,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下降更提前;其中Ⅱ時期較Ⅲ時期的果實的耐貯藏效果更好。因此,獼猴桃要盡量在Ⅱ時期進行采摘保藏。
關鍵詞:采收期;獼猴桃;果實;耐貯性
中圖分類號 S666.103.8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8-0054-04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arvest time on the Storability of kiwifruit, Hongyang kiwifruit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fruit was harvested when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was I (4~5%), II(6~7%) and III(8~9%) respectively.The three groups of fruits were stored at low temperature(4℃), an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every 10 day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 of stage II was the most tolerant to storage, and the good fruit rate was still above 80% after 70 days of storage.The fruit of stage I was the least tolerant to storage, and the good fruit rate was only 38%, while the fruit of stage III was the best, and the good fruit rate was 71%.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fruits of stage II and III, the fruit of stage I had more water loss rate and acidity value, faster decline of hardness, VC content, and earlier decline of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solids.The fruit of stage II had better storage tolerance than that of stage III.Therefore, we try our best to pick and preserve kiwifruit in the second period.
Key words: Harvest time; Kiwifruit; Fruit; Storability
獼猴桃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原產于我國,是一種味美多汁的鮮食果品,尤其是紅心獼猴桃最近幾年更是發展迅速[1,2]。獼猴桃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C、纖維素和鈣、鉀、硒、鋅、鍺等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3,4],同時其在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清除氧自由基、養顏美容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5,6],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獼猴桃一般在9月初開始成熟,而目前許多種植戶為了提高獼猴桃鮮果的銷售價格,對獼猴桃進行提前采摘,導致獼猴桃果實中有機物積累不夠,品質不達標,同時此類果實在低溫下極易出現凍害,不耐貯藏。為此,本研究以紅陽獼猴桃為試驗材料,探討不同成熟度對獼猴桃耐貯性的影響,在不影響獼猴桃品質及耐貯性的前提下,探索獼猴桃的最佳采收時期,為獼猴桃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以5~6年生紅陽獼猴桃植株的果實為試材,果實采自湖南永順獼猴桃基地。所選果實大小適中、飽滿圓潤、外觀有光澤、無干枯,無病蟲害和任何機械損傷。藥品與儀器:氫氧化鈉、次甲基藍、草酸、碘、葡萄糖、水楊酸、鹽酸、碘化鉀、磷酸氫二鈉、酚酞、硫酸、淀粉、磷酸、檸檬酸、乙醇等。有機試劑均為分析純,購置于國藥生化試劑生產有限公司。AUW220D電子天平(日本shimadzu公司)、ZW1105051705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UPGMBH FTAGS-14硬度計(深圳蔚儀金相試驗儀器有限公司)、MASTER-α手持式折射儀(上海人和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G16臺式高速離心機(長沙英泰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等。
1.2 試驗設計 (1)果實采摘。傍晚18:00—19:00采摘,分3次采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4%~5%,6%~7%和8%~9%,采摘后立即放入經預冷的泡沫箱中。(2)果實前處理。用含有1%的次氯酸鈉的水沖洗干凈,消除果實病原菌的影響,然后放在15℃的冷庫中自然晾干后,再放入4℃、rh=90%的實驗冷庫中貯藏。(3)果實測定。每個處理每隔10d取樣1次,每次隨機取5~15個果實進行相關指標的測定。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參考黎桂坤、曾鄒林等[7,8]方法對下列指標進行測定,略有修改。(1)好果率:以好果實數占果實總數的百分比表示;(2)失水率:采用質量法;(3)果肉硬度:采用UPGMBH FTAGS-14果肉硬度計測定;(4)可滴定酸:采用酸堿滴定法;(5)還原糖:采用斐林試劑法;(6)維生素C:采用碘滴定法;(7)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折光儀進行測定。每個指標重復測定3次。
1.4 數據分析 利用WPS軟件進行制圖和數據處理,利用Statistix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利用SPSS16.0繼續主成分分析。圖中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同一時間不同組間的極顯著差異(p<0.01)。
2 結果與分析
2.1 獼猴桃果實好果率 由圖1可知,Ⅰ時期采收果實最不耐貯藏,在貯藏第30天時便開始出現壞果,在第70天時果實好果率僅為38%,而Ⅱ和Ⅲ時期采收果子的好果率仍為70%、81%。且果實在貯藏60~70d時,Ⅲ較Ⅱ時期果實好果率出現極顯著性降低(P<0.01),說明Ⅱ時期采摘的果實較Ⅲ時期采摘的果實耐貯藏。
2.2 獼猴桃果實失水率 由圖2可知,Ⅰ時期采收果實失水率最高,從貯藏第10天開始,Ⅰ時期采收果實與Ⅱ、Ⅲ時期采收果子失水率均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而Ⅱ、Ⅲ時期采收果子之間的失水率均不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在貯藏第70天時,Ⅰ、Ⅱ、Ⅲ時期采收果子之間的失水率依次為11.29%、7.29%、8.14%。
2.3 獼猴桃果實硬度 由圖3可知,隨著貯藏時期的延長,3組果實的硬度均逐漸降低,但在貯藏50d內,Ⅰ時期采收果實硬度下降最快,Ⅲ時期采收果實硬度下降較快,Ⅱ時期采收果實硬度下降較慢。例如,在果實貯藏第20天時,Ⅰ、Ⅱ時期采收果實硬度分別為6.45kg/cm2、11.34kg/cm2,且兩者具有極顯著性差異。在貯藏50d后,3組果實硬度下降趨于平緩。
2.4 獼猴桃果實可滴定酸含量 由圖4可知,Ⅰ時期采收果實可滴定酸值較高,在第20天時達到了0.716%,且在貯藏前20d內下降非常慢,Ⅱ、Ⅲ時期采收果實可滴定酸值較低,在果實貯藏前50d內和Ⅰ時期采收果實可滴定酸值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在貯藏60d以后,3組果實可滴定酸值不具有較大差異(P>0.01)。
2.5 獼猴桃果實可溶性糖含量 由圖5可知,隨著貯藏期的延長,3組果實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漸升高,Ⅰ時期果實溶性糖的含量在貯藏第40天時出現最大值(12.23%),隨后便出現緩慢下降的變化趨勢,且在第50天后與Ⅱ、Ⅲ時期果實可溶性糖的含量具有較大差異(P<0.01)。Ⅱ、Ⅲ時期果實可溶性糖的含量在貯藏50~60d時出現最大值(15.00%左右)。
2.6 獼猴桃果實維生素C含量 由圖6可知,剛采摘時Ⅰ、Ⅱ、Ⅲ時期獼猴桃果實VC含量分別為102、126、112mg/100g,隨著貯存期的延長,3組果實VC含量均出現了一直下降的趨勢,Ⅰ時期采收果實VC含量下降較快,在果實貯藏前50d內較Ⅱ、Ⅲ時期采收果實VC含量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在第70天后,3組果實VC含量下降至30mg/100g左右。
2.7 獼猴桃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由圖7可知,3組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均出現了“低-高-低”的變化趨勢,貯藏前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中期高,后期較低。Ⅰ時期采收果實在30d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非??欤诘?0天時出現最大值為16.2%,較Ⅱ時期采收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差異較大(P<0.01),隨后便一直下降,Ⅱ、Ⅲ時期采收果實在50d時才出現最大值,分別為18.4%、18.8%。
2.8 獼猴桃果實貯藏主成分分析 由圖8可知,Ⅰ時期采收果實在貯藏第30天時開始出現負值,說明Ⅰ時期采收果實在第30天時品質開始逐漸降低,而Ⅱ、Ⅲ時期采收果實在第30天時為正值,且Ⅱ時期采收果實綜合得分值高于Ⅲ時期采收果實綜合得分值,說明Ⅱ時期采收果實相對于其他2個時期而言耐貯藏。
3 結論與討論
對紅陽獼猴桃的3個不同成熟度果實進行耐貯藏試驗,結果表明,Ⅱ時期采收果實的耐貯性效果最佳,其次是Ⅲ時期采收果實,而Ⅰ時期采收果實耐貯藏效果最差。Ⅱ時期采收果實好果率最高,在貯藏第70天時好果率仍在80%以上,Ⅲ時期采收果實好果率為70%,Ⅰ時期采收果實好果率最低,僅為38%。說明當果實成熟度不夠,或過度成熟時均可影響果實的貯藏時間。果實失水率以及果實硬度同樣表現出,Ⅰ時期采收果實相對于Ⅱ、Ⅲ時期采收果更容易失水,硬度下降更快,可能是因為果實采摘過早時不利于果實中淀粉、纖維的積累,過度成熟則是因為部分大分子糖的降解。
陳成等[8]研究采收成熟度對‘金艷獼猴桃品質的影響,發現果實越成熟,硬度、品質下降則更快。果實的品質得到了延續,VC含量的變化趨勢和可滴定酸值相似,貯藏前期較高,隨著貯藏時期的延長而逐漸減少,其中Ⅰ時期采收果實中VC降低速度相對于Ⅱ、Ⅲ時期果實更快,說明果實采收過早和過遲都不利于果實中VC的保持。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相似,在果實貯藏前期2指標值較低,隨后升高,貯藏末期緩慢下降,其中Ⅱ時期采收果實前期上升速度較快,后期下降也更提前??赡芤驗楣麑嵦崆安墒諘r,果實中大分子糖還未完全積累,容易導致果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丟失,果實出現不正常的軟化現象出現[9,10]。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可對獼猴桃貯藏期間各種酶活性及呼吸乙烯代謝等指標進行測定,進一步探明不同采收期對獼猴桃耐貯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呂斌.獼猴桃的貯藏保鮮與加工[J].新農村,2017(10):37-38.
[2]文浩.白獼猴桃:藥食兩用價值高[J].農村新技術,2020(09):50-51.
[3]馬玉杰,陳偉,王仕玉,等.云南省5種野生獼猴桃的果實種子形態和營養成分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9,047(012):193-196.
[4]Latocha P .The Nutritional and Health Benefits of Kiwiberry (Actinidia arguta)–a Review[J].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2017,72(4):1-10.
[5]Cheryl,S,Gammon,et al.Kiwifruit consumption favourably affects plasma lipids i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hypercholesterolaemic men.[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3(109):2208–2218.
[6]黎桂坤,王仁才,仇振華,等.不同采收時期對南方冬棗貯藏性能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4(12):39-41.
[7]曾鄒林,王仁才,石浩,等.不同濃度1-MCP處理對軟棗獼猴桃貯藏性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4(7):76-79.
[8]陳成,王依,楊勇,等.采收成熟度對‘金艷獼猴桃果實品質及香氣成分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20,574(31):34-42.
[9]弓弼,蔣柳慶,馬惠玲,等.采收期對青皮核桃果實冷藏與采后生理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4,35(024):343-347.
[10]周楓.采收成熟度,1-MCP和乙烯處理對番茄果實冷害和貯藏效果的影響[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