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閨萌 翟付順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也正逐漸向著生態智慧園林的方向發展,其理念的應用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將生態與文化相結合,豐富了植物景觀的層次與文化內涵,對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有一定的優勢。基于此,該文以生態智慧園林理念為核心,對該理念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態智慧;園林理念;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 TU98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8-0085-02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市園林景觀已不僅僅局限于綠化、美化環境,而上升到了生態層次。在此背景下,景觀設計師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生態智慧園林,在設計中融入相關的理念,使得公園景觀建設體現出生態健康綠色的態勢,真正發揮出城市公園應有的作用。
1 傳統公園設計與建設的現狀
隨著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對于城市公園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現存大多數公園的設計及建設都僅能滿足于基礎功能,而缺乏生態智慧園林理論的融入。在城市的整體規劃中,公園建設的質量代表著區域的生態和經濟發展水平,但在傳統公園的設計中城市的文化內涵一般較為缺乏。同時,在公園設計中植物的配置和品種選擇方面,苗圃品種對強調本地樹種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得城市的生態空間,配置的植物群落出現南北差異,植物配置和生態智慧失去聯系。
2 生態智慧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
在生態智慧園林景觀的建設中,要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融合生態智慧理論及技術。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建構,這也是園林景觀規劃的生態基礎[1]。生態智慧技術主要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系列措施,將園林的文化觀賞性和生態系統融合在一起。生態智慧園林建設的主要目的是讓文化與生態融合,使生態環境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生態空間中體現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配置的曲徑通幽、移步異景等特點,讓群落生存的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2]。
3 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3.1 突出生態功能 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建設出多元化的生態植物景觀,科學合理的設計綠地,從而形成生態格局,構建整體效果良好的生態結構。首先,城市公園生態系統與綠地數量有一定的關系,選擇植物葉片較大、葉厚、光合作用強的灌木、喬木、草地植物等能夠提高總葉面積的指數,增強綠化的光合作用,對氣候環境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次,生態系統功能還和區域環境性質有一定的關系,通過公園綠地能夠凈化氣體,綠地環境中由地形、植物、水體、建筑等要素營造的園林空間能在一定范圍內構成小氣候環境。區域小氣候對于提高周邊環境舒適性、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可以減少工業氣體的污染,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3]。
3.2 因地制宜 公園植物景觀的設計需要考慮該區域的土壤、環境及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基于城市的氣候條件和居住環境,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促進植物的種植,建設出與城市環境相適應的種植模式,創造出蕨類物種適應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得植物和建筑物之間更加協調。最后,對建筑物空間及綠色水景進行整合,結合植物生長規律使得環境變化長期保持穩定。
3.3 確保物種多樣性 提升對優質植物品種的認識,設計中的公園綠化景觀要不僅要有地域特色,還要有現代城市的個性。盡量選擇本地區域環境的植物進行培育,在對植物配置規劃中需要慎重考慮物種的引入,對于反復培育出的植物品種要少用。植物引入種植的種類很多,有的也在慢慢消失,其主要原因是現代居民對公園中的綠化植物的種類沒有過多要求。例如,蕨類植物環境適應性很強,這類植物對于不同顏色與季節具有一定的塑造性,但很多設計師在景觀設計中忽視了這種緩慢生長類植物。因此,將植物配置的理論知識與科學的藝術設計結合能讓園林景觀更加獨特,從群落組成的物種、植被演化規律及結構特征為出發點,選擇一些抗負性的植被,同時對于區域的綠化資源要充分的利用,使得優質物種資源更加豐富,確保物種的多樣性,豐富林下物種資源,進行多樹種造林。設計中還要為自然樹種生存及繁殖留出一定的空間,使得創造出的綠色植被對公園景觀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3.4 物種間相互協調 植物種間關系對于出現區域演變和結構不同的城市公園有著直接關系,因此需要深入了解植物的種間關系,對植物之間的生長及繁殖競爭有一定認識。種間競爭屬于消極互動,植物參與競爭主要是根據根的深度及寬度、形狀及大小、生長速度、耐受性等有著密切聯系。根據植物的生理特征,在形態、繁殖、生長規律、資源水平及環境條件下,物種之間會發生積極作用。例如,開闊森林中茂密樹葉能為不同植物提供適于生存及繁殖的陰影環境,從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系統功能等出發的植物需要加強研究。為了使蕨類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長,要考慮丘陵地帶變化中組成的物種及結構和植物種群之間的聯系,選擇一些灌木及小喬木等,并對其密度及頻率加以控制對群落關系進行微調[4]。
3.5 保證植物群落的穩定性 大城市建設的規模和經濟現象大同小異,但城市的地理環境、條件、資源、歷史及區域文化差異很大,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城市綠化需要基于當地的自然及人力等資源,結合其文化特征和條件等進行綜合考慮設計。在公園植物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區域的歷史背景,形成區域歷史和現代文化融合的整體獨特風格,使得園林藝術品味得到充分展現。由于有些地區空氣污染嚴重及土壤本身缺乏特性等原因,對園林植物的生長有著不利影響,因此在對景觀植物的選擇中還需要考慮植物的適應性,以及城市建設中的經濟及生態效益。在構建生態公的植物配置中應用生態與美學的概念必不可少,其中對于社會學科及人文學科所涉及的知識也較廣。因此,公園中的植物景觀設計和建設生態群落應該注重傳播現代園林藝術,而不是進行簡單的擴展完善園林景觀藝術。生態智慧是科學分析和創新思維的統一[5],在花壇里種植物只是回歸自然的一種體現形式,對于我國園林景觀的本質需要不斷加以研究,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揚我國古典園林藝術。同時將有價值的生態理論融合在景觀藝術創作中,創造出與生態系統協調、具有水景特色的休閑區域來調節和豐富現代居民的生活及精神世界。而對于綠地蕨類群落,在生態園林設計及構建中的蕨類植物對于本地的氣候及土壤可能不適應的地區,水中生長要避免這類植物,選擇使用抗澇能力較強的植物。同時,對于公園綠地中散落的一些肥料物體要進行回收,讓植物生存及發展處于自肥循環機制,減少資源浪費。例如,對公園中景觀植物進行澆水施肥、修剪病害蟲枝、清除雜草等,規劃水質及建設公共綠地,讓昆蟲及兩棲動物都有適合生存的環境。對于生態系統中病蟲害防控的政策及措施要加以完善,使得生態系統中植物群落更加穩定。
4 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植物的配置中要明確功能要求,了解不同植物的特性,針對不同生存環境中的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帶來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植物配置,還要遵循植物多樣性的原則,例如對于一些繁華地帶的植物要求必須挺拔、端莊、典雅,與商業立面較為靠近的地方,選擇的樹種不能太大,可以選擇一些樹形挺拔優美的灌木或蕨類植物等。對于生長茂盛的植物,要根據景觀設計意圖和理念,對公園中的植物進行合理的布局。在公園植物景觀的設計中需要根據功能性分區進行植物搭配,例如,在兒童活動區對植物的整體配置需要具有安全性,盡量不選擇帶刺或有毒的植物;中老年群體活動區需要配置選擇樹形較大,如喬木類的植物,營造休閑空間舒適、輕松的氛圍;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建筑物較少,針對生活娛樂需要,要對周圍的場所環境突出植物的美觀性;花園植物的配置要特別關注季節變化,景觀美化綠化及藝術效果會隨著季節變化發生巨大的變化,一些本土植物的裝飾及美化環境效果良好,在同一季節可以考慮不同的植物的形狀及顏色的差異性。同時,結合設計的意圖、風格及管理等,根據季節和植物周期變化,創造出四季有花,常綠的園林生態景觀。
5 結語
綜上,生態智慧園林理念運用在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充分發揮出生態智慧的特征,將促進現代化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因此,公園植物景觀設計要融入生態智慧園林中文化與生態結合的理念,綜合考慮,使得設計建設出的公園不僅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也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公園生態園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潘立.生態智慧視域下的園林景觀規劃理念·方法·技術重構[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5):258-261.
[2]陳茜.生態智慧園林理念在公園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J].地產,2019(23):18.
[3]劉濱誼,匡緯.城市風景園林小氣候空間單元物理環境與感受信息數字化模擬研究[C]//中國首屆數字景觀國際研討會.南京:東南大學,2013.
[4]何文軼.城市生態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的功能與配置分析[J].南方農業2020(14):60-61.
[5]戴代新,喬治·弗蘭茲[美國].勞倫斯·哈普林景觀實踐中的生態智慧及當代啟示[J].風景園林,2014(06):40-44.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