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來樹芽綠如新,幼草探頭露嫩尖。早春三月,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何源鎮燕窠毛家村的赤松茸長勢喜人,一顆顆小腦袋迫不及待地探出地面,赤紅的菌帽、白色的菌柱甚是可愛。工人小心翼翼地撥開覆蓋在赤松茸上的秸稈,從根部割下赤松茸,用刀修整好,整齊放入白筐。
近年來,金溪縣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整合農業和旅游資源,形成集吃、住、游、娛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產業。采取“公司(民宿)+基地+農戶”的方式,因地制宜全力打造茶葉、菌菇、有機大米等特色產業,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做大做活文旅產業。據了解,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縣接待游客241.7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3.43億元。
農旅融合生活甜如蜜
“赤松茸是一種非常好的美食食材,不僅可以作為何源鄉村旅游的一道特色美食,還可以吸引游客進行趣味采摘。”種植戶南宮琦挑起籮筐,邁著輕快的步伐,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笑容。
近年來,何源鎮立足生態資源優勢,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努力構建何源生態旅游產業鏈,著力打造何源綠色生態旅游品牌。以天門嶺景區、省“3A”級鄉村旅游點何源村和孔坊千畝白蓮種植基地為依托,對接龍虎山旅游景區,利用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由于何源鄉村旅游發展愈演愈熱,不少長年在外打工的游子,紛紛返鄉發展特色民宿和農家樂。別具一格的“南園”民宿也成了何源村住宿吃飯的金字招牌。“春節期間,每天都有幾百人前來賞景游玩,我們也忙得團團轉。”南宮琦的妻子笑著說。據悉,春節假期7天,個別民宿營業額達2萬余元。
眼瞧著家鄉發展越來越好,在外務工多年的鄧子豪也準備回到家鄉創業,創建家庭農場和糧倉生產公司。2020年8月,何小平和兩個發小聯合投資,成立摩托車越野俱樂部。集“綠色、古色、紅色”等多種文化元素為一體的何源村成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最好詮釋。2020年,何源村年游客量在2.5萬人次左右,今年預計突破3萬人次。
產業興旺生活紅似火
春暖花開,蜂農余友堂也忙碌了起來。“3月李花、桃花盛開,4月油菜花綻放……現在蜜源越來越豐富,蜂蜜的品質越來越好,根本不用愁銷路,游客都搶著要呢。”余友堂養了200多箱蜜蜂,每年產蜜幾千斤,年收入10多萬元。如今,房子煥然一新,日子越過越甜,隨著村里旅游業的發展,養蜂事業也越來越紅火了。
近年來,金溪縣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以產業為支撐,把特色農產品變成旅游商品。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按照“宜游則游、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思路,大力開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 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經濟附加值。
人勤春早,薛和平與十幾個脫貧戶便穿梭在茶壟間修剪、施肥。“我們的茶葉泡出來湯色清澈黃亮,游客在這里品茗賞景,有時候一住就是好幾天。”薛和平望著隨山勢起伏綿延的2000畝茶葉基地,眼里充滿了喜愛之情。
在綠水青山里找發展路子,讓生態資源轉化為實打實的收入。2012年11月,薛和平成立天門嶺野生茶合作社,通過“自種、自管、自采、自加工、自銷售”經營模式,融合生產生態生活,有效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推動企業和農戶持續穩定增收。2020年,天門嶺野生茶合作社茶旅綜合收入達100萬元。
何源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為脫貧產業延伸價值鏈,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旅游發展紅利,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貢獻。
作者簡介:肖瑤,金溪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