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校設計學專業培養目標要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宗旨,辦學定位要從產業發展長遠需要出發,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強針對性、強適應性的專業技能素養。這就要求我們緊扣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核心,廣泛聯系、結合產學研用多元化合作培養渠道,加強培養學生設計技能、行業服務等綜合能力,以此推進設計專業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校設計學專業;校行企政;教學做產;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7-00-02
1 “校行企政聯動,教學做產融合”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1.1 創新理念
為加強培養學生們設計技能、行業服務等綜合實踐能力,普通高校設計學專業培養目標要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宗旨,從產業發展長遠需要出發確定辦學定位,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強針對性、強適應性的專業技能素養。這就要求我們緊扣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核心,廣泛聯系、結合產學研用多元化合作培養渠道,加強培養學生們設計技能、行業服務等綜合能力,以此探索新就業環境下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
1.2 創建新維度:多元聯動、深度融合
在高校設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踐能力培養要求將專業教學模式深度融入社會行業生產流程中,切實把握社會需要,解決好頂層設計,在學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主動聯絡、整合優質社會資源合作辦學,以學校、行業、政府與企業為社會資源幅面維度,刺激橫向發力,尋求合作機遇,全面落地;以深度融合為縱深實踐維度,教學做產各個單元充分融合,強化產業參與程度,全面貫通。
要根據創新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優勢,通過社會資源多元聯動搭建各級各類實踐實訓教學合作平臺。在平臺推進過程中,應鼓勵以項目教學為主導,適當引入互聯網計算機虛擬技術,搭建模擬仿真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模擬整個項目的過程中體驗職業技能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項目流程的把控能力,創建產學研做深度融合的實踐教學縱深維度。在此實踐中,要實現社會多元化資源橫向聯動和產學研做各層次縱深維度的相互促進,廣泛交融,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推動真正意義上的校企深度合作,將企業的實踐經驗和教學理論結合,構建設計專業實踐實訓教學實戰平臺,實現最大成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實現深度的職業技能提升。
1.3 構建四位一體實訓體系
要實現“校行企政聯動”和“教學做產融合”兩個維度的協同運行,以項目教學為導入,將行業企業生產標準作為教學的質量標準,將教與學、學與做、做與產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將專業教學融入實際生產過程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師生與企業員工角色的互換,構建教學做產四位一體的專業實訓體系。
教學做產四位一體的專業實訓體系是“校行企政聯動”和“教學做產融合”兩個維度的驅動力,也是推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的發力點。構建四位一體實訓體系,較好地解決了教學做產深度融合的載體和平臺問題,為確保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2]。
2 “校行企政聯動,教學做產融合”的具體教育教學實踐探索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校行企政聯動”和“教學做產融合”兩個維度相互促進,深度融合,構建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教學做產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平臺。具體做法與成效如下。
2.1 校、行、企、政多元聯動
2.1.1 “聯合共享型”的校校合作共育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深化校校、校際合作交流,聯合辦學、共享互動。瓊臺師范學院先后與海南師范大學、共青科技職業學院、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合作,實現師資與教學資源共享;聯合舉辦畢業生供需洽談會,交流各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經驗;在校校之間開設“名師講堂”,舉辦學術講座和專業賽事,促進了院校間專業建設的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瓊臺師范學院還與海口市各小學共建校外教學實踐基地,與海口瓊山四小合作共建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同時還委派校內青年教師到合作院校掛職鍛煉,到合作小學任教,充分發揮學校與實踐基地共建共育的作用。雙方以教學實踐為紐帶,在教學管理、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實習實訓以及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充分發揮了學校與實踐基地兩個辦學主體的作用,將校內常規教學實訓和實踐基地實訓作為主要課堂,將校內專業指導教師與基地老師作為共同導師,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尤其是工作能力、創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2.1.2 “聯動共育型”的校行合作共融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積極與海南省美術家協會、海南省環境建筑協會、海南省服裝設計協會、海南省動漫設計協會、海南省根雕文化藝術協會、海南省室內設計協會等多個校行企政單位合作。聘請和引進了高校學者、行業名師、企業專家和政府人員擔任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和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質量考核評價標準,承擔教學與實踐實訓指導工作,對學生實踐教學進行指導與訓練。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先后聘請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和兼職教師46人,其中有名師名匠6人,行業企業專家23人,小學校長3人,省市級骨干教師5人;其中有中國書協副主席1人,中國美協理事2人,海南文聯副主席2人,海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1人、副主席3人,海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副主席各1人,海南省民間工藝大師2人,海南省非遺文化傳人1人,雙師素質達100%,形成了名師名匠指導、專兼互補的高水平師資力量,構建了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高水平教學團隊。
2.1.3 “項目實訓型”的校企合作共建
2009年至今,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通過校行企政聯動,針對傳統實踐教學弊端,借鑒德國“教學工廠”的先進經驗與做法,與行業、企業共同搭建了實效實踐實訓平臺,先后與40家行業企業共建了61個校內外實踐實訓教學基地、寫生基地、生產型實訓教學基地(廠中校)以及校內校企合作設計工作室、名師工作室、校企創意設計工坊、專業項目教學車間和行業仿真學習實踐基地(校中廠)等。其中,擁有目前海南高校區中使用面積最大(1200 ㎡)的教學成果展示美術館,同類專業中規模最大的校企、校行合作共建校內實訓教學基地群(24個)。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在海口府城老校區最繁華地段共建校外教學實踐與生產服務基地(藝術商業店鋪4個),構建了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教學做產”四位一體實訓教學基地體系。例如,在校內與海口威旭隆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威旭隆設計工作室,模擬真實工作過程與環境,形成“校中廠”;在校外又與企業合作共建了實踐平臺,形成“廠中校”,將企業項目作為實踐課程體系,在真實工作環境和工程中進行教學。
2.1.4 “服務助力型”的校政合作互通
自2009年以來,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積極與海南省各級政府部門合作,組織籌劃和合作承辦的一系列社會大型藝術專題活動及技術培訓項目達36場。如與教育廳連續5年合作承辦海南省農村小學美術教師頂崗置換省培國培項目;連續6年承擔海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競賽項目活動以及主會場設計制作任務;2016年與省文體廳、群眾藝術館合作舉辦第七屆海南省黎族織錦大賽;2012年、2014年與海南省文聯、省美協、屯昌縣政府共同舉辦兩屆“瓊臺杯”海南省青年美術創作大賽;與海南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共同協辦中韓藝術國際交流活動——支援亞洲駐村派遣項目,并舉辦學術展覽和專題學術講座等。
2016年與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聯合完成了鄉鎮街區規劃設計項目單元,助力綠色海南百千計劃及特色產業風情小鎮政府新農村方略推行,在政府資源平臺上配合施政方略,打造多領域合作平臺,將科研、學術、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政府公共社會事業發展。師生發揮專業優勢全面參與,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所學專業技能、加強互動,切實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
2.2 教、學、做、產深度融合
2.2.1 秉持教學相長的“學產師徒制”
2012年,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與海口威旭隆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內威旭隆設計工作室。2013年分別與海口市海邦福椰文化創意公司、海南海之寶貝雕工藝品制作公司、海口市大自然陶吧和海南省根雕協會等行業企業單位共建校內椰雕、木雕、貝藝和陶藝等手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實訓生產車間,同時引進海南省非遺文化椰雕傳承人、民間工藝大師吳名駒等名師名匠開設工作室,實施“產學師徒制”,以師徒傳承模擬真實工作情境,工作室負責人挑選有特質的師生收入麾下,開展師帶徒實訓生產性教學活動,有效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2.2.2 強化做學結合的“委托培養制”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通過校行、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內外各類項目、實訓車間、工作室和設計工坊等實訓平臺,努力營造無限接近企業真實職業崗位的課程情境,共同實施“委托培養制”。如2015年與三亞涯角動漫制作公司共建校外動漫設計制作生產性教學基地,連續4年安排動漫設計專業班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2016年與海南三星裝飾公司簽訂雙向委托培養協議,在三星公司真實工作環境和業務操作過程中進行2014級環藝專業全班學生的教學。“委托培養制”是以教學班為整體打包,以集中在企業實戰授課為教學形式,以崗位技能為主干教學內容,以職業素養為綜合培養目標,實現了教學做產一體化,無縫對接行業高素質應用人才的委托培養機制。
2.2.3 促進產教滲透的“項目教學制”
2015年初,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全面推行項目教學模式改革,與行業企業共建專業項目實訓車間,對應不同專業方向劃分動漫實訓車間、環藝實訓車間、視傳實訓車間和共享交流區,并擴建服飾設計專業熨燙打版車間和成衣車間。在項目車間內,教學組織以實操課程為主,導入了虛擬和真實項目,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力求實現專業教學過程項目化實施。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每學年通過項目課程教學導入的含完整工作過程和任務目標實施的虛擬和真實項目包超30個,有效提升了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3]。
2.2.4 完善做產融通的“實踐企管制”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依托“教學做產”四位一體實訓教學基地平臺,積極開展產教融合、學做一體的實訓實習、實操實做的專業實踐活動。例如,學院利用海口府城繁華地段200 ㎡鋪面,與企業合作共建創意創業實踐教學基地,為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學生實踐實習和就業提供了對接社會服務窗口。在貼近企業行業崗位需求的課程設置前提下,以企業行業管理制度為范式從嚴要求教學產出的質量和效率。以“實踐企管”模式運行管理,完全按照企業工作標準和制度管理,讓學生在真實的商業營銷環境中接受行業鍛煉,在有效提升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確保生產效益,促進教學做產一體化,實現校企合作、共建共贏[4-5]。
3 結語
瓊臺師范學院設計學專業始終堅持面向社會,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創建“校行企政聯動”和“教學做產融合”兩個維度,推動實踐能力培養的創新。堅持以行業崗位標準為課程考評標尺、以行業技師為課程主任教師,以校內專業教師為輔任教師建設課程師資隊伍,共建行業性實訓中心的師徒工作制,校內教學實訓與社會職業崗前培訓并舉,建立專業人才職業培養的現代學產師徒制關系,有效促進了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 周昆喬.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再思考[J].大眾文藝,2010(10):197,21.
[2] 毛紅.淺談高職藝術設計教學改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192.
[3] 肖璇.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的幾點建議和設想[J].才智,2009(04):170.
[4] 應琦.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7):178-179.
[5] 余克泉,彭澤立,李潔.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專業+項目+工作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7):42-44.
作者簡介:張鷹(1969—),男,江蘇鎮江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及建筑裝飾工程、藝術設計學理論、中亞美術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