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剛
在跌宕起伏、氣象萬千的歷史長河中,三峽地區以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為世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萬州是三峽文明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是三峽文化的薈萃之地。這方山川如畫、人杰地靈、文化厚重的土地上,孕育了豐厚璀璨的民間文化。
四川竹琴(重慶)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林中的瑰寶,是中國曲藝界的一朵奇葩,是三峽地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曲藝表演形式,蘊含著重要的歷史、藝術、人文和實用價值。竹琴,又稱“道琴”“魚鼓筒”“尺磅磅”,相傳起源于唐代道教,是以音調和唱詞直接傳承和體現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曲目豐富,唱調優美,音韻和諧,朗朗上口。
萬州竹琴,源遠流長。有史可查的始祖是萬州(舊稱“萬縣”)北山觀的道士王道合。他生于清嘉慶元年,13歲入道,21歲創立了“川東竹琴”曲種。民國初年,竹琴藝人劉寶山在萬州行藝,被譽為“竹琴小教主”。1927年,梁山竹琴大會以后,擴大了竹琴在三峽地區的影響,涌現了眾多的藝人和民間愛好者。1935年,萬州公瓦溪茶館成立萬縣竹琴公會,分東西城兩處演唱,盛況空前。1938年,萬州公瓦溪下排馮作然茶館成立萬縣竹琴會,掛牌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竹琴傳統曲目陸續得到整理并創作涌現了一大批新曲目。1958年后,竹琴開始由茶館進入劇場舞臺,演唱形式、表演風格、唱腔設計、曲目伴奏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突破。曲藝表演藝術家華國秀演唱長篇竹琴《華子良傳奇》等曲目時,增加了民樂伴奏。進入新世紀后,重慶三峽曲藝團演出《贊三峽》《妹妹花轎幾時來》等節目時,融合了舞美、合唱、伴奏等藝術手段,演出形式進一步創新。同時,萬州曲藝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迄今為止,萬州曲藝已傳承了十幾代,弟子多達數千人。

竹琴說唱結合,底蘊渾厚,感染力強。早些年,竹琴藝人多以坐堂賣藝維持生計,常在茶館酒樓演唱。竹琴多為一個人表演,道具是一把竹琴和一副簡板。竹琴攬入懷中,簡板握于左手,右手敲打琴口的腸皮,雙手配合,邊敲、邊打、邊唱,敲打隨意發揮。表演者或坐或站或走,人數可多可少,可自打自唱、對唱,也可合唱、表演唱,可謂神韻有加,令人陶醉。竹琴詞之久遠,可以上溯“風騷”,下迄“曲謠”,佳作紛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竹琴詞的藝術質量與審美意境更是得到發展。早年的竹琴曲目,只有唱詞,沒有曲譜;怎么演唱,如何用調,如何傳承,全憑老藝人口傳心授,即學徒只能一句一句地跟著師父學。20世紀初,隨著簡譜的出現,一些藝人開始逐漸利用簡譜記錄一些竹琴唱段,尤其是名段子、老段子。之后,民間竹琴藝人開始普遍學習簡譜知識,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把自己熟悉的竹琴唱段用簡譜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流傳后世。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竹琴曲譜。
2008年,“四川竹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類名錄。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三峽曲藝團)作為項目保護單位,大力實施對四川竹琴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走鄉串戶,進行廣泛的田野調查,共搜集整理出四川竹琴傳統唱詞(唱本)500多篇(回),搜集上百年的老竹琴道具5套,50年以上的12套,50年以下的36套。出版竹琴專業著作4部,錄制竹琴音像資料800多分鐘。同時,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扎根本土,每年開展文藝演出進基層活動100余場次;開展三峽曲藝“周周演”活動,累計達300余場次;創作演出的四川竹琴《生日禮物》《雙槍老太婆》《華子良智勇出虎口》《竹琴天韻》《妹妹花轎幾時來》《贊三峽》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藝作品,先后獲得群星獎、牡丹獎等國家級、市級獎項60余項。
2016年以來,重慶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成功舉辦萬州區首屆《四川竹琴》優秀傳統劇目交流展演。隨后,連續3年舉辦三峽曲藝民間藝人交流展演。重慶三峽曲藝保護傳承中心組織精兵強將,對照表演者的錄音,歷時一年多時間,重新記譜成冊;安排竹琴第10代傳承人學習演唱竹琴曲目并錄音錄像;成功搜集整理出傳統四川竹琴中長篇70多篇(回)。通過多次組織專家論證和精心挑選,將其中最具竹琴傳統特色、唱腔傳承完整的傳統曲目共20回集結出版。主要包括春秋列國戲《伯牙撫琴》《碎琴器墓》,薛仁貴戲《黑虎顯星》,三國戲《曹丕納甄》《月下盤貂》《絞布收遼》《空城計》《八陣圖》《夜哭桃園》《白帝托孤》,包公案《御街攔告》《公堂勸美》《公堂鍘美》,玉堂春《三堂會審》,二十四孝戲《蘆花禳衣》,白兔記戲《瓜園分別》《打獵汲水》,雜戲《崔氏逼休》《耗子告貓》《元和鬧街》。筆者認為,《四川竹琴(重慶)傳統曲目曲譜選》的出版,將極大地改變竹琴中師授徒口口相傳的傳承教學模式,可使專業竹琴演員、竹琴愛好者在今后的學習傳承竹琴中做到有譜可依、有據可循,使竹琴這門民間藝術的傳承教學做到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和精準化。
根植三峽大地,傳承說唱藝術。源遠流長的傳統民間文化,年深日久的三峽曲藝之風,在萬州古老而年輕的大地上,正演繹成為根深蒂固、難離難舍的曲藝情結。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使命光榮,任重道遠。愿《四川竹琴(重慶)傳統曲目曲譜選》的出版,成為萬州曲藝事業蓬勃發展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為萬州創建和鞏固“中國曲藝之鄉”助力添彩。
(作者:重慶市萬州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二級巡視員)
(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