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世代正在取代千禧一代,成為最令人垂涎的零售群體。據《福布斯》雜志統計,Z世代擁有440億美元的消費力,正受到品牌和零售商的追捧。
2020年12月,POPMART泡泡瑪特上市,市值直沖千億港幣。一家線下潮玩公司在十年間從名不經傳到走向IPO,讓無數70、80后們直呼“看不懂”。
正是他們“讀不懂”的Z世代助推泡泡瑪特走到了今天。根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其粉絲群體的年紀多在18-35歲間,主要以一二線城市年輕白領、公司職員為主。
Z世代正在取代千禧一代,成為最令人垂涎的零售群體。據《福布斯》雜志統計,Z世代擁有440億美元的消費力,正受到品牌和零售商的追捧。
2020年12月,POPMART泡泡瑪特上市,市值直沖千億港幣。一家線下潮玩公司在十年間從名不經傳到走向IPO,讓無數70、80后們直呼“看不懂”。
Z世代,早已不是人們眼中小孩子。悄然間,這些“后浪”們已經站在了舞臺中央,成為所有人無法忽視的群體。
據統計,在中國Z世代的開支達人民幣4萬億,Z世代的開銷站全國家庭總開支的13%,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下一代“金主”。
如何獲得Z世代用戶的青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領域、一個產業、一個品牌的未來。這些新生代消費群體,究竟癡迷于什么?又有哪些消費偏好?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指“知識財產”,包括音樂、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發現與發明,以及一切傾注了作者心智的語詞、短語、符號和設計等被法律賦予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產”。
可以理解為,IP是一個以內容為生的品牌,可以連接不同的領域,擁有一定知名度、有潛在變現能力。

Z世代對IP的偏愛,甚至跨越和超越了品牌。
不同IP領域的打開,都會收獲一批新的粉絲。
從理論上來說,IP與品牌有著本質性差異。品牌以產品為基礎,因此品牌的連接是有界的。而IP以內容為基礎,并不依托產品而存在,因此IP的連接往往是無界的。
有調研機構總結,IP、國潮和娛樂向分別代表了Z世代在消費上的三大偏好。如果落地到具體領域,電競、二次元、模玩手辦、國風尤其受Z世代青睞。
以模玩手辦為例,據京東大數據顯示,2020年,95后在手辦和盲盒的成交額增長比全體用戶增長分別高出618%和235%。高顏值、治愈向萌系IP盲盒的興起直接助推集盲盒和潮玩為一身的泡泡瑪特成功上市。
除了模玩手辦,二次元和國風也尤其受Z世代偏愛。
據CBNData《2019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統計,Z世代貢獻COSPLAY品類近四成銷售額。京東大數據顯示,95后在線上消費者中人數近10%,他們卻買走了超過30%的國潮商品,貢獻了近4成國潮類商品的成交額。
近年來,以《天官賜福》為代表的兼具二次元和國風的國漫、漫改動畫作品也深受Z世代人群喜愛。
這與國漫作品在質量和數量方面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打造出了大量優質IP密不可分。隨著國漫題材類型不斷增多,視角也從仙俠、魔幻等傳統題材向科幻機甲、電競、女性向等更多元的主題延展,成功破圈,圈粉更多群體。
在IP運營方面,國漫商業化模式逐漸清晰,頭部作品推出衍生的大電影、游戲、網劇等內容,營造出更大的聲量,同時也延續了IP的熱度。

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層效應》一書中,將Z世代泛指為在行為和態度上符合互聯網一代特征的人。成長于信息時代的他們,受到全方位多元文化的熏陶,性格獨特而又有個性。
他們從小就身處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之中,受社交媒體影響巨大,能夠快速接受和處理海量信息,但喪失興趣的速度也很快。勇于表達自己的社會的觀點,是Z世代普遍的價值觀。
Z世代消費偏好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崇尚體驗消費,愿意為體驗樂趣買單
比起購買到某件商品這一結果,Z世代更注重消費的體驗是否有趣、是否獨特。
2、注重商品顏值,愛拍照分享
對Z世代來說,“顏值即正義”適用于一切商品和消費行為。設計獨特、好看的商品不僅能帶來購買,還能通過消費者的自發分享推動二次傳播。
3、支持IP衍生話題和周邊
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Z世代們,愿意通過打榜、購買周邊產品支持自己的喜愛。要想推動一場成功的IP營銷,高顏值、重體驗一定是打動Z世代們的核心要素。
對此,一些在讀懂年輕人和IP文化方面走在前面的企業或品牌早已著手布局IP生態打造。
以京東為例,從近三年關于IP推出的系列合作舉措可以看出,京東在不斷深耕Z世代的用戶培養,在平臺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IP生態。逐步開設了IP官方授權旗艦店,如樂高官方旗艦店、王者榮耀官方旗艦店、變形金剛官方旗艦店、高達官方旗艦店、B站官方周邊旗艦店、海賊王官方旗艦店等。
由此,品牌商和京東的鏈接也愈發緊密。哆啦A夢x九陽、周大福xLine Friends、華碩x鬼滅之刃、Intel?鎮魂街等上萬件聯名sku產品。上周上線的Hello Kitty x蘭蔻的IP定制款粉水,618預售近2萬件。
為何Z世代鐘情于IP消費?從不同角度看有如下原因:
1、圈層消費,需要人設融入一個小圈層,在圈層中也更容易被種草
正如鮑德里亞在在《物體系》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進入消費市場的物品,必須與其他商品有不同的地方,才可能被購買消費。為了具有辨識度,每一件物品都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布迪厄也曾在《區隔》一書中指出,審美判斷力是后天決定的,是社會區隔的標志。
消費代表了一種身份認同。年輕族群消費具有新審美風格、新體驗的產品,是一種獲得社群歸屬感的方式和自我標簽。而一旦進入這一小圈層,消費者也更容易被同圈層人所“種草”。
2、互聯網原住民,受泛二次元文化影響大
從小被移動互聯網包圍的Z世代人群,受泛二次元文化影響較大,也更愿意為二次元IP消費。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到3.9億人。90后和95后動漫相關消費額更高,用戶年均消費1300-1600元,對于動漫周邊產品、品牌聯名合作、內容付費有較高的消費熱情。
3、生活成長環境優越,可以為興趣消費
不同于他們的70、80后父母,Z世代出生的年代經濟發展繁榮、生活條件普遍優渥,他們無須像老一輩人那樣為生活精打細算,有機會為興趣消費。
咸蛋超人、漫威、迪士尼玩具總動員、HelloKitty、多啦A夢、擎蒼、王者榮耀......在京東,從90后到Z世代,每位年輕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IP。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95后人口數量超過2.1億人。年齡最大的Z時代已經26歲,他們逐步成長為中國“互聯網+”的中堅力量。
大數據顯示,在受疫情沖擊的2020年,Z世代的網購成交額增長最高,增速高于全站23%,是線上消費最大的價值增量創造者。
如果說IP是打開Z世代消費增長秘訣的鑰匙,那么讀懂Z世代的消費心理才是核心。
愛電競、愛二次元、愛國潮,重體驗、看顏值、肯為偶像打榜是Z世代消費的偏好。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他們比起價格和性價比,更看重消費能否“悅己”。這背后與他們渴望融入一個圈層、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成長環境密不可分。來源:新周刊)
責任編輯/張元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