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
開欄語:
2021年是北京市及各區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回顧和梳理“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各區在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上所取得成就的同時,我們更關注的是——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各區教育描繪了怎樣的發展藍圖?又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為此,我們將陸續走進各區及學校進行采訪報道,并特別推出“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欄目,旨在全面深入展示“十三五”時期各區取得的教育成效,以及如何立足實際、科學謀劃、守正創新,確保“十四五”時期教育開好局、起好步。
密云區教育“十四五”規劃主要圍繞“五個典范”建設,即生態文明教育、思政課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秀教育工作者培育、學校特色建設,加快推進密云教育現代化。到2035年,健全“理念先進、供給充分、質量優良、環境優越、保障有力”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目前,密云區共有小學40所、中學23所,在校生38719人。幼兒園76所,在園幼兒14726人。特教學校1所,在校生104人。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441人。共有在職教職工6199人,其中,專任教師4983人。
“十三五”時期,密云區通過“三個堅持”“兩個鞏固”,即堅持黨建統領、堅持教育綜合改革、堅持優勢特色項目建設,鞏固城鄉均衡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成果,向優質、高效邁進。
1.黨建統領,把握教育發展新方向
政治建設。建立專家課堂、書記課堂、先鋒課堂、微信課堂、實踐課堂“五大課堂”渠道,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期開展意識形態研判、思政課程研究,有效增進了師生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實現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把控。
組織建設。實施“規范工程”“聯建工程”“品牌工程”三大工程,構筑以示范點為組織建設輻射中心、書記工作室為課題研究帶動中心、協作組為黨建經驗交流中心的“三個中心多點聯動”黨建工作格局,實現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十百千”系列培訓教育機制,即“十名書記強素質、百名支委強能力、千名黨員強黨性”。
作風建設。全面深化從嚴治黨,壓實責任,增強黨員干部廉政、勤政意識,樹立良好教育形象。
2.優質均衡,聚焦教育改革新獲得
推進各類教育優質發展。采取調布局、擴學位、重改革、強合作等措施,統籌推進普職成教優質均衡發展。3—6歲兒童入園率達98.9%,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子女“好入園、入好園”需求。
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盤活內部存量,成立2個中學教育集團、4個初中學區、7個小學城鄉教育共同體、5個幼兒園學習與發展共同體,開展聯合教研、區域交流等活動,推進學段銜接,促進域內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共同提高。引進外部資源,深化與部分高校以及與朝陽區教委、海淀區教委的教育合作,推進城鄉一體化學校、名校辦分校、手拉手結對校建設,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
推進兩支隊伍建設。抓師德師風,以“規”立德,以“管”強德,以“行”育德,以“標”樹德。抓關鍵少數,成立39個干部教師研究工作室,實現工作室崗位、學段、學科全覆蓋。抓全員培訓,分學段、分批次對全系統學科教師開展綜合素養與能力測試,以測助訓、以競強訓。抓機制創新,堅持教師輪崗交流14年,推進集團交流、中小銜接交流。目前,參與過輪崗交流的干部教師達3000余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1%。
推進信息技術建設。實現100%師生網絡空間“人人通”,開發“直播課堂”“精品課堂展播”服務平臺,使廣大學生居家同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3.“五育”并舉,打磨教育發展新常態
一是學校德育與思政課建設進一步融合。提出“人人都是思政教師,處處都是思政課堂”理念,以“行走的思政課”、思政課“雙師課堂”等形式推進思政課建設。堅持實施“美麗少年”教育,形成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六育人”德育工作體系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五愛”課程體系,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季”“民族精神教育季”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動。
二是課程改革不斷深化。以研修活動為抓手,持續推進“知行合一育人課堂”等研究,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學生實際獲得顯著。2012年,小學教育實施包括“閱讀表達提升工程”在內的“六大工程”,構建了“環境熏陶—教師引領—課程驅動—課題研究—活動推進—家校共育”的閱讀實踐模式。
三是體育衛生教育成果持續鞏固。蟬聯北京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十三連冠。2019年,已堅持13年的課間集體跑步在全市推廣普及。2019年,第三方抽測顯示密云區青少年兒童近視率全市最低,區教委在全國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會議上進行典型發言。目前,密云區建成國家級籃球特色校10所、校園足球特色校12所,市級冰雪特色校4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4所。密云區第二中學籃球隊成立30年來,曾獲22次北京市冠軍,在全國賽場上也屢創佳績。
四是美育科技教育特色發展。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組織合唱、舞蹈、器樂、戲劇表演等特色項目,持續開展科技節活動。精準扶持“一校一品”建設。2016年至今,累計投入1502.2萬元,重點支持57個藝術特色項目建設,扶植3所山區小規模學校。品牌隊伍提質增量。檀營滿族蒙古族鄉中心小學、密云區第六中學等5所學校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2018年,密云區第三小學、密云區第四小學被命名為北京市學生金帆書畫院(美術分院),實現密云區金帆品牌零的突破。
五是勞動教育不斷加強。開展勞動教育“四個一”活動,開辟校內勞動實踐基地,實施勞動體驗課程,有效培養學生勞動習慣、勞動技能。
六是生態文明教育特色逐步凸顯。構建以主題教育活動為主體、課堂教學實踐為主渠道、課題研究推進為輔助、志愿服務為拓展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并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每學年中小學開學第一課,讓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實現生態文明教育常態化。
4.謀劃“十四五”教育藍圖
密云區教育“十四五”規劃主要圍繞的“五個典范”建設(生態文明教育、思政課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秀教育工作者培育、學校特色建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試點,探索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推動構建職責明確、協調順暢、運轉高效、作用到位的新時代中小學校治理體系。
二是開創優質均衡、協調發展的教育新局面。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規模、布局和結構,提升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三是探索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五育”并舉的新時代育人模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五育”并舉,基本形成多方參與、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的育人新模式。堅持推進思政課改革和中高考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基。
四是形成法治高效、富有活力的教育體制改革新態勢。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加快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