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霞 曾萍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需承擔的重要責任。我們嘗試運用游戲化學習策略,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引人入勝、互動性和娛樂性極強的全新學習中獲得審美的體驗和思維的提升,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1.競技性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古詩詞與游戲有著天然的契合性。將古代的傳統游戲“飛花令”引入到今天的古詩詞教學中,能夠讓古詩詞教學事半功倍。如教《雪梅》時,在學生學習這一首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飛花令”(“雪”“梅”)的游戲活動。當“飛花令”游戲結束,教師針對學生說到的詩句,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學習,感受古詩詞中“雪”“梅”的意象。學生發現原來很多高頻字都是理解古詩詞的文字“密碼”。這些文字“密碼”,能夠為學生學習古詩詞提供不少幫助。同時,學生為了在“飛花令”中獲勝,課后會自發地去搜集類似的古詩詞,激發了學習古詩詞的動機。
2.互動式游戲化教學,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
模擬游戲能夠將抽象的學習內容具體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有些古詩詞語意跳躍、意象豐富、思想內涵深刻,往往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在教學這一類古詩詞時,我們可以與美術學科進行融合,設計“你畫我來猜”的游戲。畫的學生需要通過文字進行想象,把想到的畫面通過簡筆畫勾勒出來,猜的學生根據畫面猜詩句。這樣的游戲,喚醒了學生的審美體驗。
小學古詩詞教學還可以與戲劇相融合,設計“你演我來猜”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只有通過品味詩詞中人物的動作、揣摩人物的心情、想象人物的語言后,對詩歌進行再創作,才能讓游戲順利進行。如《清平樂·村居》中“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句,此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小兒”“臥”時隨意地橫趴在溪頭,雙腳向上高高翹起,還不時地左右晃動的樣子,并了解“小兒”“剝”的動作。引導學生在把握詩詞情感基調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與理解表演出來,其他學生猜詩句。在游戲中,學生通過表演、展示并融入古詩詞所創設的情境,最終在游戲和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3.情境式游戲化教學,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古詩詞涉及古代兒童生活,我們可以把這一類古詩詞教學與學生生活進行鏈接。設計“尋寶”闖關情境游戲,學生借助古詩詞去探究古代兒童的生活,與現代兒童生活進行對比,并召開小小辯論會。
我們設計了四個游戲關卡。關卡一:尋找“寶貝”。要求學生分小組搜集小學階段課內外學過的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找到十首,并背誦出來即可過關。關卡二:打開“寶貝”。學生研讀搜集到的反映古代兒童生活的詩詞,從中梳理古代兒童都玩些什么、做些什么,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整理出來后進行交流。關卡三:研究“寶貝”。每個小組根據思維導圖,對古代兒童的生活、游戲進行分析研究,從中發現古代兒童生活的樂趣,寫成一篇小文章。至此,通關成功,頒發獎狀。最后,召開小小辯論會——古代兒童的生活有意思VS現代兒童的生活有意思。在這一游戲情境中,采用多種方式建立起古代和現代、詩內和詩外、“兒童”和學生之間有效銜接的“橋梁”,學生在游戲中“遇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在不斷通關的游戲中,對古詩詞有了深入的理解,讓學習不是僅記住了一些信息,而是對知識進行了重構。辯論的過程也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將游戲運用到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游戲設計要以興趣為出發點,以生活為融合點,以理解為核心點,以激勵為促進點,將游戲精神、游戲元素和教學目的緊密相連,才能提升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
本文系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之“學習科學與游戲化學習實踐共同體”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