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軍 胡浩 張曉麗
人才是鄉村振興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鄉村振興的各方面都需要有人來實施,更需要人才來創新發展。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立足實際,以人才振興為重點,著力譜寫“齊魯樣板”的西海岸新區篇章。
一、統籌謀劃? ?精心部署
強化組織領導。2018年4月,西海岸新區建立“農民培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管委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建立青島西海岸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青西新管辦發〔2018〕38號),建立起了由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總召集人,區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為副召集人,相關部門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政府主導、農業部門牽頭、行業配合、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確保工作有人研究、問題有人解決,組織、指導、協調工作到位。
完善工作體系。一是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通過實踐探索,西海岸新區創立國家級農民培育示范基地一處、青島市級4處,區級農民田間學校43處。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涵蓋了種植、養殖、畜牧、漁業、農機,以及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等農業農村領域。構建起了以區農廣校為主,多方資源廣泛參與的“一主多元”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二是規范培訓環節。西海岸新區在實施農民年度培訓時,成立年度“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農民技能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對培訓學員遴選、報名審核、組織培訓、測試評定、頒發證書等工作進行了規范,并嚴格落實規定,確保培訓各個環節抓得緊、抓得實。
建立考核機制。為在鄉村“五個振興”統籌推進機制上實現突破,西海岸新區堅持平臺思維,聚焦山頭、找準穴位、創新打法,將農民培訓工作作為“鄉村人才集聚攻堅戰”內容之一,納入“鄉村振興攻勢”重點突破任務,實行對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及打好脫貧攻堅戰指標考核,有力促進了農民培訓工作地開展,加快了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二、育人才? ?聚焦實效
立足農民培訓需求。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通過進村入戶、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開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調研,廣泛收集農民培訓意愿和技能需求,建立起一張覆蓋農業實用技術、農村電商、鄉村旅游、創新創業等培訓清單。詳細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通過專業理論講解和現場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就近開展適合農民需求、貼近農民實際、尊重農民意愿的培訓。
深入農村貼近農民。每年舉辦“冬春科技大培訓”“科技下鄉”“科普之春”等活動,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把農民教育培訓與促進糧食穩產增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緊密結合;線下活動與線上服務緊密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參與緊密結合。著力推廣普及現代農業種植、養殖、加工、儲運、園區建設等標準化生產技術,農民創業技能技術。通過創新活動形式,構建新形勢下服務“三農”新格局。
突出“兩新并行”。將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培育“新農人”結合起來,做到“兩新并行”。據不完全統計,到2020年底,西海岸新區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64家。其中,國家級 2家,省級8家;規模以上農業園區37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889家;百畝以上家庭農場126家;種植大戶136個。培養出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貢獻農民”“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先進個人”等全國先進典型。這些鄉村人才用自己的創新創業經歷和事跡,感染帶動身邊的人。
厚植文化根基。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參與文化惠民活動,將農民培訓與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舉辦“涵養好家風、實施好家教”“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送春聯下鄉”等活動,將黨和政府的政策、溫暖傳遞到農民心中,提升鄉風文明水平。
三、留人才? ?營造環境
與高等院校結對子。加強與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當地高等院校合作,注重培育農業經理人、農業創業領軍人才、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自2014年至今,已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3773人。
與農業科技企業搭臺。在創建農民教育培訓示范基地、農民田間學校時,注重向科技創新型發展,走科技引領之路。西海岸新區在創建的四個青島市級農民教育培訓示范基地中,有三個科技創新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培訓示范基地對農民進行實習實踐、頂崗鍛煉,把新技術、新工藝傳授給農民,把新裝備、新品種、新產品展示給農民,讓農民可以就近及時享受新科技、感受新生活。
教授新型農業商業模式。隨著新零售、新直播等業態已滲透到農業等傳統營銷領域,農業商業模式變革日新月異。西海岸新區進一步強化農村電商發展。完善投入運營的農村淘寶運營中心、農村電商孵化中心、益農信息社等,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讓農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經濟、高效的信息服務。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部門緊貼農民發展需求,在每年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民技能培訓中,融入直播帶貨、手機應用、5G技術等課程,借此培育新型農業商業模式相關人才,強化農民現代農業營銷意識,搶占發展現代農業的信息先機和制高點。
暢通鄉村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以政府為引導、單位為主體、社會為補充的鄉村人才激勵機制。自2020年開始,試點實施了農民職稱評審制度,將農民納入職稱評審、職業資格認定范疇。2020年有11名懂技術的“土專家”和33名善耕作的“田秀才”分別獲得了由青島市農民職稱評審委員會頒發的中級和初級農民職稱證書。完善“鄉村之星”“優秀鄉鎮農技人員”等優秀人才管理辦法并擴大評選規模。近年來,累計培育出了山東省“齊魯鄉村之星”8人、青島市“鄉村之星”10人;山東省優秀鄉鎮農技人員5人、青島市優秀鄉鎮農技人員7人。通過人才評價,給從業者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激發農業農村領域的創造活力,為鄉村人才的成長進步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四、用人才? ?帶動引領
發揮“頭雁”效應,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帶富共富。近年來,通過山東省“齊魯鄉村之星”開展技術指導和產業幫扶等方式,利用本企業或上下游企業為結對村提供就業崗位,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帶動周邊季節性產業家庭。據對西海岸新區山東省“齊魯鄉村之星”的跟蹤統計,近兩年,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295戶,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3人,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業48人,用于扶貧脫貧資金達303.9萬元。
五、引人才? ?促進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鄉村人才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有利機遇,各類人才的“回流”有效提升了農村人力資本水平,從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發展。西海岸新區實施“梧桐樹”聚才計劃,“雙招雙引”聯動,引進匯聚了一批涉農院士、專家、專業技能人才。截至2020年底,新區現代農業領域引進院士4人、國家“萬人計劃”1人、省級高層人才(泰山學者攀登計劃、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泰山學者種業人才)8人。市級以上規模農業龍頭企業集聚了3000多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技術研發人員,技能、高技能人才達2600余人。一些農業龍頭企業和園區基地,借助高端人才建立了專家工作站、農產品流通協會、企業家聯盟等。這些工作站和協會為鄉村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延伸了產業鏈、人才鏈,推動了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
(作者單位:1.青島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2.青島綠色硅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