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源 周顯信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他要求:“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睙o獨有偶,從2016年到2019年,“工匠精神”被四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天,我們站在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歷史起點,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
一、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的戰略轉變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關注外延發展到注重內涵提升,表明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已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對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精辟而深刻的論述:“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目前,我國距離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路還很長。因此,努力推進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戰略轉型,邁向我國經濟的“質量時代”,是繼續走好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要求,也對弘揚工匠精神提出了迫切要求。
縱觀世界經濟強國的發展歷史,堅持“質量立國”是它們成功的不二法門。在100多年前,德國產品曾經因為技術落后、工藝粗糙、質量低劣而飽受詬病,20世紀50年代,德國提出“以質量推動品牌建設,以品牌助推產品出口”的政策,找到了“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叭毡局圃臁币惨欢葴S為劣質產品的代名詞,20世紀60年代,日本把“質量救國”作為國家戰略,推廣全面質量管理,促使其工業競爭力很快超過美歐,促進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出臺《質量振興法案》,為發展質量提供法制保障。1998年,韓國的“21世紀質量趕超計劃”,提出了創21世紀質量第一國家的戰略目標。上述發達國家在高度重視質量建設的同時,也是在全社會樹立工匠精神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二、工匠精神是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基礎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闡明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特別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工匠精神與高質量發展的精髓要義高度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碑斍?,我國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疊加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一系列新機遇和新挑戰。不僅要將高質量發展貫穿發展全過程,而且要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全領域,由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全面轉向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美國質量管理專家約瑟夫·朱蘭指出:“質量將成為占領市場的有效武器,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痹诮洕l展新常態下,我國對于經濟發展質量的關注也日趨高漲。
弘揚工匠精神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社會建設目標。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跨越,必須牢固樹立工匠精神,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準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發生了重大變革。一是消費結構的變化。人民已經從過去的生存型、溫飽型消費結構過渡到小康型、富裕型消費結構?!笆濉逼陂g,我國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從2016年的30.1%降至2019年的28.2%。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商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是中產階層消費者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個性化、高檔化消費逐漸成為主流。據《經濟學人》預計,中國中產階級人口將超過4.7億,一場席卷全中國的消費升級盛宴即將開啟。三是扭轉消費能力外流現象需要弘揚工匠精神。《2020年中國海外代購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9年中國海淘用戶規模超1.5億人,截至2018年底,我國海外代購市場規模高達2601億元。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內商品的質量供給跟不上消費需求升級。要想扭轉這一情勢,需要盡快提升國內商品的品質,鼓勵更多的企業投身個性化生產,增加消費者專屬性商品體驗感,激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商品品質,創立讓消費者認可的國內自主品牌。
弘揚工匠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深入研究工匠精神背后的價值意蘊,我們不難發現它不僅僅是一種工作精神,更是一種工作價值觀,折射出一種工作態度。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崗、敬業、誠信”六字要求完全吻合。工匠精神是我們發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指引,是深層次的文化自覺,它尊崇并外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承載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使命。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表彰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的決定》指出:“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鋒,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了杰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他們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作風優良,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贊譽。”換句話說,在改革先鋒們的身上,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與工匠精神在價值追求上的高度一致性。
弘揚工匠精神是推動我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強大動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持續演進,中國以勞動力、自然資源稟賦和基礎設施的比較優勢,逐漸成為“世界工廠”。當前,美國仍處于全球創新鏈最高端,日本、德國通過“生產+創新”占據了全球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而我國由于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一直處在價值鏈的低端,以至于民間流傳著“8億件襯衫才換回一架飛機”的說法。只有提高產品生產水平和創新能力才能成功邁向價值鏈中高端位置,真正實現制造強國。工匠精神是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內生動力,也是唯一出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全方面、多層次的轉變,都離不開工匠精神所倡導的精品制造理念和蘊含的強大創造力。中國高鐵、華為手機等一個個中國品牌的創立,充分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創造能力和強大的工匠精神。
弘揚工匠精神是消除勞動異化現象的有效途徑。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類的本質,但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發生了異化。“在異化勞動中,勞動成為統治人、壓迫人、奴役人、壓榨人的異己力量,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越多,壓迫工人的異己力量就越強大。同時,異化勞動不僅使工人越生產越貧困,還摧殘了工人的身心健康、精神世界等。”我們必須找到消除異化勞動的有效途徑,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體現了勞動者對精美絕倫、道技合一、盡善盡美的不懈追求和主體愉悅,能夠消解異化勞動所帶來的職業倦怠、精神萎靡等問題,體現出勞動是一種自主、自覺和自由的工作狀態,有利于實現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是對發揚主人翁精神的深化,體現出“中國夢”與“勞動美”的有機統一;勞動者自身所深藏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潛能被它激發出來,體現出創造一流業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機統一;讓立足崗位建功立業成為每個人的自覺,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享受幸福與愉悅。
三、創新厚植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徑
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為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提供價值引領和動力支撐。
在全社會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風尚。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全社會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風尚。一是要在思想認識上澄清對工匠精神認識的歧義與誤解。工匠精神本質上是一種追求完美的職業精神,是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當樹立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屠呦呦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因為她和團隊對青蒿素孜孜不倦研究了幾十年,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結果。自2019年起,杭州將每年的9月26日設為“工匠日”,成為全國第一個為工匠設立專屬節日的城市。二是要建立健全工匠精神褒獎制度。盡快出臺“大國工匠”榮譽評選制度,把評選“大國工匠”和評選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結合起來,成為全社會“比學趕超”的新標桿。只有整個社會尊重勞動,勞動者才會樂業、志業和精業,工匠精神才能在這種尊重勞動的文化氛圍中孕育出來。
構建“一體化”的工匠精神教育體系。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構建小學、中學、大學“一體化”的工匠精神教育體系。一是構建小學、中學、大學工匠精神教育的一體化制度。小學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實踐興趣;中學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認知能力;大學夯實理論基礎,提升創新創造能力。二是構建高職院?!靶F笠惑w化”的現代學徒制度。將“工”與“學”結合在一起,學校和企業共同招生、聯合培養,學校和企業的共同關注不僅加速了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的發展,也為工匠精神的鍛造形成強大的合力。
健全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的評價體系。我國傳統社會一直有“重文輕技”的思想,傳統工藝常被視作“奇技淫巧”而加以貶低,同時存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不夠科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亟待改進完善。2019年9月,人社部印發《關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技能人才評價機制要更加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促進優秀技能人才的涌現。江蘇省建立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直接認定機制,為技能人才脫穎而出開辟通道。2020年共有38名獲國內外重要技能比賽獎項的高技能人才被認定為高級職稱;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家具制作項目銀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揚州技師學院的吳晉卿,雖然剛滿20歲,只有中專學歷,但也被認定為高級講師。
講好新時代質量強國的“工匠故事”。新中國成立后,在工匠精神的涵養下,涌現出一大批為祖國事業艱苦奮斗的筑夢人。南京長江大橋之所以成為國人心目中的“爭氣橋”“自信橋”“放心橋”,主要根源于數萬建橋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質量不行、推倒重來”的質量至上信念,鑄就了“橋堅強”的鋼筋鐵骨。2015年,中央電視臺在“五一”勞動節之際精心制作了“大國工匠”系列特別節目,講述了管延安、高鳳林、周東紅等八位工匠的精彩故事,謳歌了他們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極致化,譜寫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制造”的神話。從2018年開始,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經過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遴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講好新時代“大國工匠”的精彩故事,深化“中國夢·勞動美”的主題教育,有利于掀起學習大國工匠、爭當工匠人才的熱潮。
借鑒發達國家培育工匠精神的有益經驗。一是學習世界質量強國厚植工匠精神的成功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瑞士軍刀是瑞士‘工匠精神的產物?!比鹗俊肮そ尘瘛眱群S富,強調“堅定執著、精益求精和開拓創新”,而開拓創新則是瑞士“工匠精神”的精髓要義。日本是世界上長壽企業最多的國家,壽命200年以上的企業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而厚植工匠精神則是它們的長壽“秘訣”。后藤俊夫號稱是日本研究長壽企業第一人,他認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專業敬業,以及倫理性與道義性。中國人最強調的是前四點,但他認為,“企業要為社會做貢獻,這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二是踴躍參與素有“技能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技能大賽,展現我國技能人才風采。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中國代表團穩扎穩打將15枚金牌收入囊中,最終位列金牌榜首位,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實力碾壓德國、日本,充分彰顯了新時代我國技能人才的風采和大國工匠的魅力。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責任編輯:劉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