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要讓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這一重要講話精神一語中的。
當前,各級領導干部和科研學術單位對科技人員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努力為科技人員提供建功立業的舞臺,使各類人才在本職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社會價值。但是,很多科技人員仍面臨著“填不完的表格、開不完的會議、迎接不完的檢查”,分散了科研攻關的精力。除此之外,一些現行評價體系、激勵機制也不盡合理,把發表論文作為衡量學術水準和科研成果的“指揮棒”,迫使科技人員圍著論文轉,急功近利、浮躁之風泛起……凡此種種,都干擾了科技人員坐“冷板凳”的定力。
做到少打擾、不打擾,關鍵有兩點。在治標層面上,有關方面要當好科技人員的“后勤官”“服務員”,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減少不必要的評審評價、論壇儀式,盡可能減少或消除科技人員的后顧之憂,給科研活動松綁;少些不必要的“指導”,不讓外行“指導”內行,讓廣大科技人員聚精會神做研究、一門心思搞課題,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動力支持。在治本層面上,要完善相關制度,如破除“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改革科技評價導向,不讓科技人員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跑項目、爭經費、忙評審上。通過規范約束人,用制度塑造人,轉變作風和學風方得可靠保障。
與此同時,對廣大科技人員來說,即使現行評價體系一時沒有矯正過來,大家也應努力保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要專心專注于科研主業,自覺抵制同自身學術專業無關的評審、鑒定等活動,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刀刃上,把才華和能量匯聚到推動民族復興的科研偉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