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秉志
近日,人社部對外發布《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工作方案》,提出完善提升全民數字技能政策措施,重點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能培訓。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不斷迭代的數字技術在人們生活、工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時對提升全民數字技能作出部署,可謂適時之舉。
新職業近年來快速發展,不斷顛覆人們想象。而大量新業態、新職業的誕生,與數字技術蓬勃發展不無關系。從人社部2019年以來發布的四批新職業看,無論是數字化管理師、全媒體運營師、互聯網營銷師,還是智能硬件裝調員、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等,均由數字化技術發展和變革催生。從市場反應看,這些新職業不僅市場需求巨大,而且應用行業廣泛。以數字化管理師為例,人社部數據顯示,相關人員構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支生力軍,但仍存在近千萬潛在就業缺口。數字化人才儼然成為企業爭奪人才的一個焦點。
不過,由于新職業發展時間普遍較短,加之技能人才培養需要一定周期,數字化新職業人才供給速度眼下還跟不上市場需求。尤其是隨著數字化賦能制造業,高精尖設備漸漸取代傳統設備,要求一批傳統就業崗位的勞動者在掌握原有技能水平基礎上,還要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能。人社部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制造業人才需求持續保持旺盛勢頭。新進排行29個職業中,有20個與制造業直接相關,占比69.0%,其中包括汽車生產線操作工、電池制造工、印制電路制作工、半導體芯片制造工等。
破解“一頭市場熱,一頭用工缺”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歸根到底要靠職業技能培訓,在優化供給上下功夫。數字產業化帶來技能素養新挑戰,也給勞動者技能提升帶來巨大機遇。從世界范圍看,各個國家和地區普遍借助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來提升全民數字技能水平。考慮到數字技能培養不同于傳統技能人才培養方式,應從制度和政策層面加強設計,以更好地面對未來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一方面,可圍繞市場急需緊缺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把提升數字技能納入技能人才工作各環節,將云計算、大數據、電商、直播等新職業新產業培訓融入各類職業培訓。另一方面,可探索數字化技能培訓新模式,通過促進互聯網技術與職業技能培訓深度融合,讓全社會更好開展數字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