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教老年人練習書法,為全村村民免費檢查眼睛,召集村里婦女開設縫紉技能培訓,為村里的學生送去600冊圖書和皮影玩具毛絨玩具,申請到82萬元灌溉工程,利用網絡平臺建起愛心商店幫助村里銷售50余萬元農產品,籌集20萬元愛心扶貧款為村里修路,成功申報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并爭取資金300余萬元、美麗鄉村試點村590余萬元……
5月30日,《科學導報》記者見到了呂梁孝義市美術館館長、原臨縣磧口鎮寨則坪村第一書記。杜亮姝回憶,2016年11月29日,她作為一名專業美術工作者,從孝義市美術館來到臨縣磧口鎮寨則坪村擔任第一書記。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杜亮姝則是從城市舒適的工作生活條件轉向艱苦貧困的偏遠農村,從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到破亂不堪的村委大院,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走上第一書記崗位,杜亮姝發現村里貧困群眾不僅缺少增收門路,更重要的是致富積極性不強,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首先要幫助群眾樹立致富的信心。杜亮姝決定先從自己熟悉的文化工作入手。駐村后的第一個春節,杜亮姝為每個貧困戶寫下春聯,把黨的好政策融進春聯中,積極入戶宣傳黨的惠民政策,鼓勵群眾靠勤勞和誠信致富。
杜亮姝是一個善于用心、善于動腦的人,能夠因地制宜,把當地優勢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緊密結合。由于寨則坪村屬于當地旅游區磧口古鎮,杜亮姝依托孝義市文化局在文化旅游產業方面的業務優勢,以及個人在文化領域的人脈、技能等專長,2017年初,為村里牽頭引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動員村里婦女踴躍參與培訓學習,9名學員領取了結業證書。她參與編排的《夢回磧口》皮影戲,融入了臨縣傘頭秧歌、道情、三弦等當地文化元素,在成立的孝義皮影磧口展示館展演,一年多來接待游客1萬人次以上,皮影學員人均收入增加1萬元以上。利用寨則坪村緊靠磧口的地理區位優勢,依托磧口鎮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村里開設了手工藝技能培訓,專門開發老粗布系列枕頭、印象磧口撲克、“年年有余磧口”鞋墊、古鎮書包、布老虎等各種文化產品,在古鎮設立了文化產品銷售點,幫助村里有手藝的婦女在家門口增收脫貧,使很多群眾心底萌生了希望和期盼,鼓足了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勁頭。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增收是脫貧的關鍵,產業是增收的源頭活水。杜亮姝帶領和幫助寨則坪村群眾先后成立了“共贏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航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正海養殖專業合作社”“寨則坪村集體布藝加工廠“寨則坪村電商銷售中心”等經濟組織,依托磧口旅游優勢,幫助寨則坪村委與廣州驢跡公司簽約,共同開發“磧口古鎮導覽地圖”,讓游客利用付費掃碼可以實時定位講解磧口景點,既節省了請導游的成本,又順便推廣村里優質特色產品,幫助群眾和村集體永久受益,破解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破零的難題。
“杜書記,你是黨派來的吧?是習總書記派來扶貧的吧?你能給我們辦實事吧?”走遍全村貧困戶發放完聯系卡后,劉奮保是第一個給杜亮姝打電話的。劉奮保是村里的勤快人,自己養著40只羊,想擴大發展,卻一直苦于缺乏資金。“這個忙我幫定了!”一次不行兩次三次,杜亮姝仿佛和自己較上了勁,查政策跑手續,沒有人擔保怎么辦?平時說話聲音不高的她語氣特別堅定,“不怕,有我呢,我給你擔保,我相信你肯定能擴大規模!”經過先后十余次協調,她終于在兩個月后幫劉奮保辦成了5萬元的小額貸款。如今,劉奮保的養殖規模擴大到160只,逢人就說:“我能脫貧要感謝黨,感謝政府,也要感謝杜書記。”像劉奮保一樣尋求幫助的村民還有很多,杜亮姝都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村民。
立足磧口鎮適合種植蔬菜的優越自然條件,杜亮姝積極向上級申請中央彩票基金灌溉工程項目,改善寨則坪村的農業生產條件。2017年5月,灌溉工程正式施工,投入資金82萬元,直接受益600人。她還向上級申請了村內80畝紅棗提質增效示范園,2018年9月打造成紅棗采摘園,接待游客300余人。杜亮姝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她幫助寨則坪村成功獲批中國第四批傳統古村落,獲得“美麗鄉村”試點村、鄉村環境衛生整治示范村、山西省第二批扶貧示范村等各項資金1500余萬元,幫助申請資金硬化村里的小橋;協調孝義市金巖集團等愛心企業捐款捐物,對接幫扶寨則坪村,啟動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了村里70歲以上貧困老年人免費吃飯;開設了老年人書法培訓班,2018年年底書法班學員為全村書寫定制春聯600副,進一步打造古村文化。
“老百姓希求的不多,你來村以后給村民辦了不少好事,我們可舍不得你走啊!”兩年半掛職第一書記結束時,全村300余人為她舉行了盛大的秧歌歡送會。
“做美麗鄉村的開拓者、做基層群眾的貼心人”,杜亮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對鄉親們的承諾,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這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