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貴如油,是在我國北方一直流傳的一句話。
在我國的北方,冬天天氣寒冷,農作物基本上都停止了生長。第二年春天,多年生農作物重新開始生長,這時它們特別需要充足的水分;而此時也是農民伯伯播種的季節,春播作物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由于這時暖空氣的勢力還很弱,雨量稀少,下場雨很難得,所以說“春雨貴如油”。
“春天三場雨,秋后不缺米。” “春雨滿街流,收麥累死牛。”這些民間諺語都生動地說明了春雨十分寶貴,所以又有諺語說:“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
看看吧,這么有用的春雨又怎能不貴如油呢?
有了“貴如油”雨水的滋潤,萬物開始生長。藍藍的天,白白的云,輕輕的風,小草冒出土,花兒開滿枝頭,好不美麗!春天的雨水雖然多,但是也不會下個不停,薯條說得對,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我們要振作起精神,不能再懶惰,出門尋春,踏春,可不能辜負這美好的春天呀!
我聽說,現在正是“驚著”時節,怪不得天天打雷,我可睡不著!我外婆告訴我,打雷下雨后,屋后的春筍就破土啦,我要穿上我漂亮的套鞋,下地挖筍……想起我外婆做的又鮮又嫩的筍,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驚蟄,一般從每年公歷的3月6日前后開始,到3月20日或21日結束。
妞妞真是太好笑了!現在不是“驚著”時節,是“驚蟄”才對!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驚蟄”中的“蟄”是藏的意思,就是動物在天冷后潛藏起來,不飲食不動,也就是冬眠。古人認為“春雷驚百蟲”,蟄伏在地下冬眠的小動物是被春雷聲驚醒才出來活動的,所以有驚蟄一說。實際上,春回大地,天氣變暖才是使小動物結束冬眠,“驚醒”的真正原因。蘇醒過來的小動物奔走相告:“春雷響,驚蟄至,快出來活動活動筋骨呀!”
阿綠說得真棒!不過我還想補充一點知識。在我國的民間,驚蟄這天還有許多有意思的習俗,比如吃“炒蟲”、祭白虎等。
吃“炒蟲”
驚蟄時節,大大小小的蟲子們紛紛從泥土中、洞穴中爬出來,其中的害蟲們見了花草樹木,就不顧一切,瘋狂地啃咬,使那些農作物深受其害。蟲子們有時還神不知鬼不覺地爬到人們的家中,把小孩嚇得頭皮發麻,影響人們的生活。于是,為了驅蟲,驚蟄這天,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就有了“射蟲” “掃蟲”和吃“炒蟲”等活動。每到驚蟄日,家家戶戶都要吃“炒蟲”。“蟲”被炒熟后,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大快朵頤。而且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吃到高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就說明為消滅害蟲立了大功。哈哈,其實啊,他們吃的“蟲”并不是真正的蟲子,只是用玉米來象征一下而已。
祭白虎
就是拜祭用紙畫的白老虎。因為民間傳說白虎是囗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咬人,如果誰犯了“白虎”,那么,這一年他就會遭遇小人,百事不順。人們希望通過祭白虎而有好運,有貴人相助。算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