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一覺睡得可真久呀!沉睡多年的成語們伸伸懶腰,從古籍里跳出,揣著自己的小名片迫不及待地介紹自己。快來打個招呼,交個朋友,聽它們細細講述自己的故事吧!
小名片
卷土重來
唐代詩人杜牧游覽烏江亭,想起項羽正是在這里兵敗自刎,于是,他感慨無限,賦詩一首,就這樣創造了我。這首詩流傳甚廣,人們讀了詩后,便用我來形容失敗之后重新振作。當年,如果項羽選擇了我,在失敗后重新開始,歷史會不會是另一種面貌呢?
故事一
秦末天下大亂,項羽率領江東八千子弟起兵,經過幾年的艱苦征戰,建立了西楚霸業。然而,項羽雖然驍勇善戰,但終究敵不過知人善任的漢王劉邦。楚漢相爭第五年,楚軍戰敗,項羽帶著僅剩的八百騎兵連夜突圍。
漢軍一路追殺。項羽逃到烏江邊時,身邊只剩下二十八人了。項羽環顧四周,仰天長嘆:“我領兵多年,征戰無數。如今淪落到這個地步,是老天要我滅亡,而不是我項羽不會打仗啊!”
這時,烏江亭長駕著一條小船來接應項羽,對他喊道:“大王,您趕緊上船吧!這里只有我一條船,待會兒漢軍就算追上來,也渡不了江。江東雖小,卻也有千里土地,數十萬百姓。您回到江東,那里的鄉親父老一定會支持您。到時候您再召集新兵,重新爭奪天下!”
項羽沉默良久,嘆了口氣,苦笑著說:“想當年,我帶著八千子弟出來征戰,到如今,只有我一個人活著回去。即使江東父老還愿意擁戴我,但我又有什么臉面再見他們呢?”
說完,項羽轉過身來,與剩下的騎兵一起迎戰蜂擁而來的漢軍,拼死殺敵。最后的二十八人也都戰死了,項羽面對源源不斷的敵軍,威風凜凜地站直身子,手一揮,自刎而死。
一千多年后,唐朝詩人杜牧游覽烏江,想到項羽當年寧死也不過烏江,感慨萬千,于是在烏江亭壁上題了一首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假如項羽當年能夠忍辱渡江,吸取教訓,發憤圖強,歷史會不會改寫呢?
故事二
卷土重來
楚霸王項羽的故事落幕了,而我繼續飄蕩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接下來這是一個關于發明家的故事。他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這個發明家的名字叫愛迪生,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雖然他一生只在學校念過三個月的書,但是他勤奮好學,勤于思考,16歲便發明了一個自動電報機,后又接連發明了一架實用打字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1878年9月,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
最開始,他把一截炭絲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炭絲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會由熱發光,這就是白熱燈發光的原理。可電剛一接通,燈泡就滅了,原來是炭絲被燒斷了。愛迪生想也許是玻璃泡里有空氣,而空氣中的氧氣會使炭絲快速燒斷,于是他盡可能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形成真空,一通電,燈果然沒有馬上熄滅。可八分鐘后炭絲還是燒斷了。最后,愛迪生總結:第一,真空狀態對白熱燈發光非常重要;第二,找到耐熱的燈絲是關鍵。
于是,愛迪生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他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用炭條、白金絲等金屬作燈絲,都以失敗告終。面對失敗,面對周圍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數千次的試驗,在1879年10月21日這天,愛迪生將一根碳化了的棉線作為燈絲,其發出的光度明亮、穩定,足足亮了45個小時。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就這樣誕生了。后來,愛迪生為進一步延長電燈的使用壽命,又開始不停地試驗。最后,他發現用竹絲作燈絲效果更好,燈泡可以亮1200個小時。從后,電燈開始大批量生產,尋常百姓都用上了這種物美價廉、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愛迪生曾說過:“我們最大的弱點在于放棄。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斷地重來一次。”
通過我的詳細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我已經不再陌生了呢?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可千萬不要氣餒,一定要卷土重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