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治理是現代檔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家治理現代化為檔案安全治理提出了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任務。檔案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有機組成部分,檔案安全治理在主體構成、實踐層面、價值研判三個維度有著豐富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內容。同時,“互聯網+檔案”為檔案的安全治理和管理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勢下,需要從制度合法性、價值效能性、主體責任性等方面深入推進檔案安全治理體系和制度的形成與完善。
關鍵詞:檔案安全治理;治理現代化;國家安全觀;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55
1 問題的提出
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工程,并將其作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實現目標,其對檔案工作的科學有效開展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檔案作為國家經濟社會諸多發展層面的傳承、記載和證據,已然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和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全面性、戰略性工作,在檔案工作的總體格局中,檔案的安全管理無疑處于一種核心位置上。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曾指出,“檔案安全是檔案工作的底線,是檔案事業的根基”,需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從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來認識和推進檔案安全工作”。《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從加強檔案館庫建設、確保實體和信息安全兩方面來強化檔案安全保障。可見,對檔案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檔案的安全管理歷來是檔案工作的重要一環。
目前,學術界對于檔案安全的研究多集中于安全體系、安全理念、安全制度等具體問題上,國家治理現代化正在對傳統檔案安全治理形成沖擊,而現有研究未能及時將檔案安全治理置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整體框架內加以考察。本文擬在國際治理現代化視野下,探討檔案安全管理的內涵、特征及路徑,通過檔案安全治理改革為治理體系現代化添磚加瓦。
2 治理現代化下的檔案安全治理的內涵與特征
安全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撐,其豐富與完善程度是衡量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關鍵標準。全面推進檔案安全改革,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之意和必然選擇。檔案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觀的重要構成,是國家意志在檔案管理和檔案制度建設中的具體體現。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檔案安全治理的宏觀和微觀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和調整。因此,為適應新時代檔案工作的現實需要,應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整體架構內深入推進檔案安全治理,助力國家總體安全觀的實現,為國家安全貢獻檔案力量。
治理是一個較具全面性和適應性的概念,一般是指國家、公共組織、私人機構及社會個人等各種活動主體之間的關系。安全治理是一種戰略性治理,是對涉及安全領域的各種因素進行積極調控的行為和機制。循著這一界定,我們認為,檔案安全治理是指對影響檔案工作的各種安全因素進行調控的行為、機制和模式。根據檔案工作的實際性和治理相關理論,檔案安全治理有以下特征:
第一,從檔案安全治理的主體構成來看,各級黨委、政府是檔案安全治理的領導主體,通過政策引導、監督激勵等舉措確保檔案安全治理與國家總體的治理現代化保持方向一致;檔案機關是檔案安全治理的責任主體,通過機制完善、制度建設、治理方法創新等不斷完善檔案安全治理體系,提升檔案安全治理能力;社會組織、公眾和相關機構是檔案安全治理的重要參與力量,通過和檔案行政機關的協調、聯動,實現多元利益的充分表達和公共安全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從檔案安全治理的實踐層面來看,檔案安全治理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層面,包括法律法規制度、組織運行制度等體系和層面的創新和完善,搭建多元主體良性互動的制度框架。在此制度框架內,檔案行政機關以提高履責能力為核心,以發展環境塑造為手段,推動多元主體在開放高效的法治環境和運行機制下,以明晰權責、相互協作、依法運行的模式和手段推動檔案事業發展。
第三,從檔案安全治理的價值研判看,檔案安全治理通過構建內生制度架構和檔案法治建設,為有效協調檔案實踐中的相關主體利益并促使其有效參與提供條件;另外,通過檔案行政機關治理現代化和安全治理能力建設,深入提高檔案行政機關在業務指導、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對檔案事業的總體發展和檔案工作服務社會大局的重要性都有重大提升。
第四,從檔案安全治理與國家總體安全觀的關系來看,檔案安全治理是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大格局下,順應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治理模式變革的新實踐,是國家總體安全觀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然體現。檔案安全治理既服從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整體要求,也服務于國家總體安全觀的內在規制,是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有機組分。
3 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檔案安全治理制度路徑
3.1 增強檔案安全治理的制度合法性
制度合法性是新時代對檔案安全治理改革作出的基本要求。檔案安全治理的制度合法性確立,必須將檔案工作涉及的公共利益、社會共識、社會認同作為認知前提,主要體現在檔案安全治理的制度公平、檔案安全治理的制度開放和認同上。需要構筑檔案安全常態化。檔案安全是檔案工作的底線,檔案管理應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安全保密與開放利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等關系,挖掘檔案在國家安全維系中的功能和價值,利用檔案為國家安全服務。以制度建設指導檔案安全管理內容和構建安全體系,為國家總體安全添磚加瓦,有利于增強檔案工作的社會認可度。
3.2 增進檔案安全治理制度的價值效能性
效能性原則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和現代制度建設的基本遵循,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檔案安全治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提高檔案安全治理制度的效能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可以通過增強檔案安全治理制度的操作性、執行性、銜接性,減少檔案安全治理的成本投入;其二,能夠快速地將檔案安全治理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形成的新經驗反映到檔案現代治理體系中,提升檔案制度與檔案實踐的契合度,增添檔案安全治理體系和制度的績效。
3.3 落實檔案安全治理體系和制度的主體責任性
新時代背景下,檔案安全治理需要有完善的運行體系和制度支撐,體系和制度構成了檔案安全管理和運行的基礎框架和邏輯規約。夯實制度責任,以制度建設統攬檔案資源建設和安全體系,是國家治理制度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落實檔案安全治理體系和制度的責任性,一方面需要構建全面系統的檔案安全治理制度,既要合理劃分檔案安全治理主體的權責范圍,又要理順涉及檔案安全治理的各種內部關系,同時,需要保障檔案安全治理中的權責統一,降低權責分離的風險和機率,實現檔案管理安全最大化。
3.4 信息化視野下的檔案安全治理要求
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檔案”成為檔案安全治理的重要趨勢。檔案部門應根據綠色化、信息化檔案工作實際需求,將文書、音像、科技、實物等門類檔案進行數字化整理和歸檔工作,確保各門類檔案信息化歸檔工作規范化進行。建立檔案資源平時收集整理與年終信息歸檔緊密結合的工作推進機制,提高電子檔案歸檔質量與效率,完善安全制度。做好各類檔案特別是電子檔案的安全保管工作,在信息化多維層面建立檔案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備的檔案安全管理體系,完善電子歸檔制度。檔案信息資源整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對檔案信息的整合,又包括對信息傳播所依附系統的整合,同時對檔案管理和信息服務也需要進行整合。此外,應強化檔案主管部門的職責任務,這樣有利于發揮其在推進檔案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的引導作用,提高檔案治理效能。
4 結論
檔案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成分,檔案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體現,在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背景下,檔案工作應將檔案治理作為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環來抓。要實現檔案安全治理現代化,必須正確處理檔案安全治理制度、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從治理理念與治理體制、機制出發重新審視并科學界定檔案安全治理的概念與特征。在此基礎上,確立檔案安全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形成檔案事物健康有序發展的保障機制,推動我國檔案工作的深入開展。
新時代,“互聯網+”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理念、新業態和新模式,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檔案”為檔案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實現檔案安全治理的信息化,能夠極大適應社會治理對檔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形勢,建基于傳統管理思維與機制基礎上的檔案安全管理體系和服務對象將發生深刻變化,檔案服務社會化程度將明顯提升。社會實踐網絡化、數字化發展要求提高各種檔案數據和信息利用的時效性與系統性,以此促動檔案治理的有效性,并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檔案力量”。
參考文獻
[1]常大偉.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檔案制度改革[J].檔案學通訊,2019,(6):11-17.
[2]國家檔案局.丁薛祥同志在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調研時的講話[EB/OL].http://www.saac.gov.cn/daj/yaow/201805/d7ff928 a8ceb40da9d7410fe90cdb522.shtml.
[3]李明華.在全國檔案安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www.saac.gov.cn/daj/yaow/201706/b4aa6f797b6c4731a509c6060b4dfd33.shtml.
[4]徐擁軍,熊文景.檔案治理現代化:理論內涵、價值追求和實踐路徑[J].檔案學研究,2019,(6):12-18.
作者簡介:趙楠(1988-),女,遼寧瓦房店人,教育學碩士,鄭州輕工業大學人事處,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教育學、檔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