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的財務管理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和挑戰。特別是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以后,高校財務管理面臨一系列機遇和挑戰。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階段高校財務管理的新趨勢以及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并基于以上的分析對高校今后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建議。
一、高校財務工作新趨勢和特點
高校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肩負著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使命。我國正處于科教興國的關鍵階段,國家對高校不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還加大對高校各種資源的投入。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和新經濟形勢之下,我國高校財務工作日趨復雜,首先表現在高校經濟資源的復雜性上:目前高校的資源不僅有純屬于物質方面的資源,更包括了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等非物質資源。這些資源都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如何掌握和控制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是今后高校財務工作的新重點。我國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開始用2014年12月12日。2014年12月12日財政部頒布了《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中要求加快政府會計制度改革。2015年10月23日財政部頒布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這個準則于201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標志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開始進入試點階段。為保障政府會計制度的順利運行,2018年2月1日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與〈行政單位會計制 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處理規定》,該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進一步明確了高校會計制度執行方式,推進高校財務管理的轉變。自此,高校開始使用政府會計制度。這些制度統一了現行各項單位會計制度,強化財務會計功能。
(一)會計操作手段趨于電算化
現代高校財務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普及,都是通過電子計算機、電算化軟件和網絡實現財務電算化。財務的電算化首先可以使得財務數據的操作和處理越來越便捷,所有現有數據、歷史數據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查詢和編輯,使得歷史數據和預期數據以及分析數據更加貼合,還可以實現會計數據與任何其他數據的對接和對比。其次,財務會計的電算化有利于會計數據傳播到網絡上,實現會計數據的有效共享。比如:云南師范大學財務處的老師可以在云師大財務處網站上預約報賬,并且在網上實時監控賬務處理的進程,實現了財務信息接收者和傳播者有效地對接。現在很多高校都已經實現了憑證的電子化。所有憑證都掃描并保存在財務系統中,使得今后在憑證查閱和審計過程中,不需要到檔案館查閱憑證,直接調用財務系統中的電子憑證,減少工作量,提高財務憑證的保存效率。
(二)會計對象趨于綜合化、復雜化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是知識競爭的世紀,競爭的模式逐漸演變成為具有良好教育和先進知識人才的競爭,會計監督和會計反映的范圍不斷增加。高校財務需要核算的資金范圍不僅包括已經發生的經濟事項,還要包括可能發生的經濟事項。我國已經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對于高校來說更是有著重要的影響。知識經濟使得高校經濟資源的范圍得到了拓展,對于學校來說,經濟資源將更加的多元化,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已經成為高校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成為高校第一重要的資源,甚至超過了有形資產在高校總資產中的份額。因此,高校應當將人力資源納入資源核算的范圍。
(三)會計目標趨于決策有用觀
對于會計目標的表述,在會計界有兩種主流觀點:一是受托責任觀,一是決策有用觀。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占重要地位,高校的財務信息不僅僅要提供給校內校外的利益相關者,還有提供給越來越多元化的投資者。不僅僅要提供給已經投資高校的單位,還要提供給高校的潛在投資者,從而到達吸引社會各界資金的目的,提高高校發展的競爭實力。從提供的財務信息來看,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受托責任觀強調可靠性,而決策有用觀強調相關性。在新時代中,高校的潛在投資者增多,會計信息要注意主要提供為投資者決策作出有用的信息。因而,高校的會計目標將偏向于決策有用性。
(四)會計人員職能趨于管理化
現代高校由于科研和業務的需要,對所招聘人員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一般教師崗位要求博士學歷,行政崗位要求碩士學歷,因而近年來高校新晉財務人員的學歷都提升到了會計碩士及更高的學歷,期待工作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收獲,因而新晉財務人員對于崗位的職能上有更多的期望。會計的職能主要反映為管理和反映兩大職能,會計的反映職能和傳統會計只能是一致的。而會計的管理職能主要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當中的預測、決策和分析職能。高校的經濟復雜化使其需要做到會計和管理的結合。所以高校財務工作也偏向于管理職能。
(五)新政府會計制度使高校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化
新政府會計制度是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改變了以前單一核算的模式,實現了“雙功能”、“雙報表”。在做會計分錄時,也做到了“雙分錄”,將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統一在同一個體系里。預算會計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而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可以避免虛列預算的收支,提升預算的準確性。由此形成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二者有機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內容當中引入了收入和費用,并且引入了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概念,明確了固定資產計提的范圍以及計提的標準等,為高校提供更加準確的財務信息提供了保障。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行,有利于統一各行業各單位的核算口徑,使得會計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有利于監管。對于高校自身而言,也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年終報表編制上,不僅需要編制財務報表還不要編制會計報表。財務報表反映高校的財務運行情況,而預算會計報表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兩個報表有機結合,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學校財務運營情況,更容易對學校財務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優化資源配置。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基建項目的會計核算做出了一些改變。原本基建財務采用的是“分賬管理,定期并賬”的核算模式,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基建會計不再單獨建賬,而是統一核算統一管理,這有利于提高高校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提高核算的效率。
二、新形勢下高校財務工作的應對措施
(一)改進財務工作方法和手段
在現代的財務工作過程中會計電算化和電算工作網絡化是發展趨勢。會計職能也從核算型向管理型靠攏。傳統財務工作的方法會有一定程度地改變。例如:云南師范大學財務處已經早就由傳統的排隊取號報賬改革到了網上預約投遞報賬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高校教師和學生報賬難的問題。再如:云南師范大學現在采用的財務軟件是復旦天翼系統,復旦天翼系統研發出了一個智能憑證引擎,會計在做賬時只需要做出財務會計的賬務處理,復旦天翼系統會根據財務會計分錄自動生成預算會計分錄,從而實現智能憑證的生成,提高做賬效率。高校財務工作方法和手段必須繼續更新,才能在新經濟時代適應高校教學科研的要求。
(二)建立適應高校發展的財務管理體制。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高校的財務管理不僅僅要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國家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還要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因而應該建立“統一統籌,分級管理”的財務模式。“統一統籌”是指要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嚴格實行國家的各種財經法律法規,“分級管理”是指建立健全的學校財務制度,使得各個二級部門有章可循。
(三)做好基建項目的內控制度。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對基建財務作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基建財務的內控制度主要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基建財務的核算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并經常參加培訓,加強基建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二是對于基建財務內控制度的建設。首先要加強對工程招標的監管,在工程項目建設以及完工以后,還要加強對工程的審計。其次是對于工程項目的立項、建設、竣工等環節都要進行嚴格地監管。最后是加強項目預算的準確性。
(四)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一是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理,做到“賬實相符”。對于擁有的固定資產建立數據庫,在學校內實行共享制度,避免固定資產購買重復,浪費資源。二是嚴格固定資產采購程序。在進行大額固定資產采購之前,請專家進行評議,提高固定資產的資源優化。
(五)建立內控體系。高校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設是現代大學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的一個突出特征。 近年來,隨著財政資金投入、科研收入的不斷增加,高校各項經濟活動的管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提升高校的內部管理水平,必須建立和完善一套精細化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從而消除隱患,堵住管理上的漏洞。高校的財務運營必須合法合規,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讓高校的運行既合規,又使內部所有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升高校綜合競爭能力和運營效率。目前階段,我國高校的合法合規性及管理水平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一些高校的內部控制管理上仍然存在著問題。例如:業務流程存在一定的風險、管理人員及普通員工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內部控制方案不夠完善、管理制度缺乏科學性、監督作用不夠明顯等。2012年11月財政部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旨在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在政府會計制度下,我國的高校有必要把內部控制精細化管理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防范高校出現重大經濟活動風險,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