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兵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堅持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各地區為響應國家號召,紛紛投身于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林資源覆蓋率,但是結合一些造林工程實際情況看,林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遭到病蟲害的嚴重迫害。基于此,結合現階段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針對性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病蟲害防治;重要性;建議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4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經濟建設,但卻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不僅生物物種量大量減少,而且森林資源日益枯竭,已經無法充分滿足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在這一發展背景下,黨中央大力提倡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導各地區相關部門積極投身于相關工作中。然而,結合實際建設情況來看,受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響,森林資源易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病蟲害侵蝕,不僅降低林木成活率,還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是林業生態建設的必要需求,也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環節。
1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1.1 保護生物多樣性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需要以多樣化生物作為支撐。具體來說,要想構建平衡、穩定、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需要多種動植物資源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一旦森林資源產生病蟲害問題,將會導致植物根莖葉受到侵蝕,如此則會使以食用該植物為生的動物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生物死亡,最終破壞了生態系統食物鏈關系,不利于生態系統協調發展。由此可見,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根源上降低森林資源病變或死亡概率,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從而保護生物多樣性。
1.2 避免水土流失
目前,雖然各地區積極開展森林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但各部門將重點放在建設方面,沒有認識到后期維護管理的重要性,導致地表植被受到嚴重破壞,覆蓋率大范圍降低,引發水土流失等一系列自然災害。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病蟲害侵蝕是造成森林資源覆蓋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做好森林資源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利于避免水土流失,并且森林資源在光合作用下會廣泛吸收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大量氧氣,有利于為社會群眾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3 提高林木成活率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幼小苗木,這些苗木根系較淺、樹體較小,對外界環境抵御能力相對較低,容易受病蟲害侵蝕。并且一些病蟲害的初期癥狀并不明顯,發現時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這不僅嚴重影響了苗木的健康生長,還增加了病蟲害的防治難度[1]。因此,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理念,時時關注苗木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病蟲害在短時間內大肆蔓延。
1.4 維護林業生態系統穩定性
林業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復雜的特點,其中涉及大量動植物,且各種動植物之間均存在一定關聯性,只有保證所有動植物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才能夠使森林系統平衡發展。如果產生病蟲害,直接或間接導致某種動植物遭到不可逆轉破壞,將會嚴重影響森林系統內部平衡,最終無法充分發揮森林系統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由此可見,重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促進林業生態系統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
2 森林病蟲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2.1 人為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經濟市場對森林資源的利用率逐漸提高,部分企業和個人受經濟利益影響,大量砍伐森林資源,導致林業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和污染,為病蟲害滋生提供了有利空間。尤其針對人工造林工程,缺乏后期管理意識或管護工作不到位,導致病蟲害大量蔓延,嚴重影響了森林資源的健康生長,同時增加了病蟲害防治難度。
2.2 自然因素
病蟲害具有傳播性,能夠在環境作用下大量繁殖,并且適應能力較強,能夠在環境變化中隨遇而安,侵害范圍較大,一旦出現很難根治。
3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
3.1 采取措施落后
當前,部分地區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大多通過噴灑農藥的方式消滅病蟲害,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抑制病蟲害增長,但是長時間使用會提高病蟲對農藥的抗藥性,不僅不利于防治病蟲害,甚至會增加病蟲害侵蝕概率[3]。
3.2 防治工作開展存在難度
現階段,我國相關部門給予森林資源發展高度重視,并出臺了退耕還林等一系列政策方針,雖然有效增加了森林覆蓋面積,但是病蟲害問題也隨之出現。病蟲害的產生,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全世界面臨生態惡化問題,溫室效應日益加劇,為病蟲害蔓延提供了廣泛空間,加上部分地區沒有認識到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導致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3.3 缺乏健全的預警機制
森林病蟲害一旦發生,將會在短時間內蔓延,其不僅為害程度大,而且適應能力較強,能夠在多種環境下生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蟲害防治難度。因此,防治病蟲害需要做到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只有建立健全的預警機制,才能及時發現病蟲害隱患,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根除。然而,由于管理人員缺乏管理意識和專業能力,沒有認識到病蟲害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加上檢測設備滯后,病蟲害發生初期無法及時發現,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4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
4.1 充分認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和方針的引導下,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其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也日益突出。為了保證森林資源健康生長,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需要相關部門認識到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工作,保證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實施。
4.2 采用多樣化防治措施
使用化學防治措施將會增加病蟲抗藥性,這對于森林資源而言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相關部門需要豐富病蟲害防治措施,強化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指利用害蟲天敵制約蟲害蔓延,如通過鳥類消除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技術有利于森林系統平衡發展,維護生物多樣性。而物理防治技術則是利用動物趨光性等特點,采用燈光誘殺等方式消滅蟲害[4]。這兩種方式不僅能夠減少病蟲害繁衍,豐富森林系統食物鏈,還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4.3 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森林資源受諸多因素影響,容易產生病蟲害問題,并且隨著生態環境建設規模的擴大,僅憑借人工方式檢測病蟲害已經越來越具有挑戰性。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需要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引進先進的檢疫預警系統,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并實時監督森林資源生長狀態,及時發現林區存在的病蟲害隱患,并針對性采取措施處理,充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嚴格規范管理人員行為,有效提高管理人員責任意識。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借助無人機訓練系統定期查看森林資源生長態勢,從而做好全面預防工作。
5 結語
隨著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規模的逐漸擴大,病蟲害問題也日益嚴重,并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降低水土流失率,提高苗木成活率,促進林業系統協調發展,相關部門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治病蟲害,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環境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灼琦.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重要性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0,21(07):143-144.
[2] 戴海鋒.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民商,2018,17(06):271.
[3] 馬建成.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22(02):79-80.
[4] 楊紹偉.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研究[J].現代園藝,2017,31(07):146-14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