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翔(湖南省永興縣第三中學初中部98班)
對于朱自清來說,親情是父親的背影,對于孟郊來說,親情是母親手中的針線,對于蘇軾來說,親情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而對于我來說,親情是親人的關心與陪伴。
在一棵高聳的大樹下,坐著正在聽曲的爺爺,不久樹下響起了蒼勁有力的唱曲聲,吸引了在不遠處玩耍的我;我放下玩具,循著曲聲,歡快地跑向大樹,眼中滿懷期待地望向爺爺說:“爺爺,您教我唱曲吧!”只見爺爺端正坐姿,嘴角微翹,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語氣嚴肅地說:“你確定嗎?跟著我學曲可是很累的,現在放棄還來得及!”爺爺一邊說著一邊笑瞇瞇地觀察我的表情,直到我拍拍胸脯保證一定會堅持下去,才聽見爺爺輕輕松了一口氣,似乎怕被我聽到似的。
不久,樹下響起了兩道唱曲聲,不過一道蒼勁有力,一道磕磕巴巴;爺爺對我很嚴格,稍有不對就會敲敲我的小腦瓜,然后再更加仔細地講解給我聽。不知過了多久,唱曲聲停止了,我氣喘吁吁地躺在地上,臉紅彤彤的,似熟透的蘋果。我強撐起身體,不停地向爺爺揮手說:“不學了,不學了,這也太累了吧!”剛才爺爺還笑瞇瞇的,臉色立馬陰沉起來。“你既然不想學,就走吧,你這么懦弱,我不需要你這樣的徒弟。”爺爺生氣地說。看著爺爺,我猶豫了,沉默了許久……我的眼神堅定了,我再次充滿激情地望向爺爺說:“爺爺,我想繼續學。”不承想,剛才還一臉陰沉的爺爺,立馬喜笑顏開起來,默默摸著我的頭說:“這才是好孩子,來!我們繼續……”
后來,因為要上學了,我就與爺爺分開了,這一分開就是好幾年,在這幾年中,我改變了很多,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爺爺的思念。
那天,我回到老家,爺爺正躺在睡椅上休息,我輕輕喚了喚爺爺,不久爺爺便睜開了眼睛,轉頭看我,慢悠悠地說:“來了,來,教我玩這個玩意兒,你爸媽總說我跟不上時代。”我低頭一看是手機,便熱情地同意了。我認真地教著爺爺,但我教了爺爺四五遍他依舊記不住,我有些不耐煩了。當抬頭看到爺爺小心翼翼的神情時,我愣怔住了,不禁想起了爺爺當初教我唱曲時的情景,當時我也是這樣,怎么學也學不好,看向爺爺的眼神也總是小心翼翼的,但爺爺絲毫不介意我的愚笨,不厭其煩地教我。現在,我發現白發已不經意間爬上了爺爺的發梢,歲月也將爺爺的背壓得更彎了……爺爺真的老了。我眼眶有些濕潤,緊緊握住爺爺的手說:“爺爺,我們去唱曲吧!”
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照顧我們,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所以,當他們想不起來時,當他們啰啰嗦嗦重復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時,請不要埋怨他們。因為我們在慢慢長大,他們卻在慢慢變老。如果他們有一天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時,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就像他們當年牽著我們一樣……

【簡評】
作者用流利的筆觸,敘述了爺爺教“我”唱曲、“我”教爺爺用手機這一典型事例,以點帶面,以小見大,勾勒出生活的巨變對老年人的沖擊和影響,含蓄地表達了爺爺對“我”的疼愛和“我”對爺爺的敬愛,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