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歷史的見證者。
縱觀新中國70余年的歷史,發展格局經歷了順勢而為的歷史演變過程。
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以國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格局發展經濟,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我們黨明確提出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國內循環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著上升。
可以說,因時而變,與時俱進,是發展格局的生機活力所在,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我們已經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黨中央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描繪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
今天的中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正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就“新的發展格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深刻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秉持科學精神,積極自主創新,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在于科技自立自強,穩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關鍵在于優化產業鏈供應鏈。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在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的過程中,激發一批又一批中國品牌的崛起,勢不可擋的新機遇正在悄然萌發。
品牌建設,是中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有效載體。
放眼神州,人們的消費熱情正如春天奔向夏天,從出行和旅游的迅速恢復,從線上消費的持續爆單,從貫通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交通物流,無不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強大的市場潛力。
雖然我國還停留在品牌大國的層面,距離品牌強國尚有差距,但在新的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的新態勢下,中國品牌將在提升品牌內涵價值、品牌生命力等方面發生質的飛躍。
放眼全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伴隨著祖國的強大,崛起的中國品牌也將穩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