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蓮
一、蜜瓜產業發展現狀
“蘭考蜜瓜”是蘭考縣第一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目前,主推品種有眾云系列、玉蘭香、西州蜜系列、玉菇、綠寶等。
蘭考縣蜜瓜產業近年不斷發展壯大,從2016年春季在葡萄架鄉試種2棚開始,截至2020年春季,已發展種植面積1 333.33 hm2,總產量達13萬t,產值超過7億元。種植區域主要涉及葡萄架鄉、閆樓鄉、小宋鎮、儀封鄉、考城鎮、紅廟鎮、孟寨鄉、谷營鎮、東壩頭鎮、堌陽鎮10個鄉鎮的賀村、杜寨村、趙垛樓村、馬店村等117個行政村。
為促進蜜瓜產業健康發展,蘭考縣建設有自己的育苗基地,現有儀封鄉新發地育苗基地8座育苗棚和小宋鎮新發地育苗基地9座育苗棚,每座棚可育苗30萬棵。葡萄架鄉杜寨村育苗基地20座棚,每座棚可育苗10.5萬棵,共育苗720萬棵,可供應蜜瓜種植4500座棚。
二、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一)種植戶技術經驗不足
由于部分種植戶是第1年種植蜜瓜,在種植管理方面不到位。一是定植前沒有進行悶棚處理,導致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嚴重。二是起壟后,沒有進行打孔和三角種植。種植前未在穴孔中放入噻蟲嗪以預防刺吸式害蟲。三是定植水不足,導致出現緩苗慢的現象。四是對病蟲害認識不到位,導致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五是缺乏極端天氣預防措施。六是在打杈、點花等重要環節存在延遲現象。七是噴花不均勻,導致瓜型不周正,影響品質。八是許多種植戶重治療、輕預防,但是蜜瓜種植期間的部分病害只能預防,無法根治等。九是在蜜瓜種植的關鍵節點,未能掌握關鍵要點,管理技術有待提高。
(二)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提高
蘭考縣蜜瓜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還不高,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蜜瓜的品種和花色類型不夠豐富,更新較慢,新品種的引進推廣應用步伐跟不上蜜瓜產業形勢發展需要。二是單家獨戶的小生產者居多,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產業化程度不高,造成產品上市集中,質量差異較大,效益低。三是種苗產業化程度不高,苗源不固定,農戶種植蜜瓜苗源仍有不少來自外地,導致蜜瓜品質差異,甚至個別種植戶購買的外來苗源攜帶病蟲害,導致蜜瓜減產甚至絕收。如2018年秋季蜜瓜在固陽鎮東二村發現外來苗攜帶細菌性果腐病,導致連續12座棚蜜瓜在坐果期發病,最后不得不整棚拔除。四是連作障礙及根結線蟲等土傳病害嚴重制約蜜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抗災避難能力較弱
近年,蘭考縣蜜瓜產業頻遭自然災害的影響,春季低溫陰雨弱光,秋季大風陰雨等自然災害對蜜瓜產業發展影響較大。2016年,蘭考縣秋季陰雨天氣導致蜜瓜減產甚至絕產。大風強降雨等天氣導致蜜瓜棚受損嚴重,甚至導致蜜瓜減產絕收。
(四)品牌建設落后,精品化程度低
目前,蘭考縣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認證及注冊品牌的蜜瓜生產經營的合作社少,種植戶沒有認識到品牌建設對蜜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產品流通主要是大戶自發跑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品牌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品牌知名度不高。
(五)銷售困難,龍頭企業少
2018年春季,蘭考縣蜜瓜銷售之路實屬坎坷,許多種植戶蜜瓜品質很好,但是沒有銷路。種植戶反映,客商收購地點分布少,致使很多種植戶因為路遠而銷售困難,且客商對蜜瓜品相過分挑剔,使蜜瓜難以銷售。一些種植戶過分依賴政府,沒有形成蜜瓜銷售的有效渠道和發展蜜瓜產業是共同發展目標的思想。
三、應對策略
(一)提高蜜瓜生產技術水平與品質
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究力量,解決蜜瓜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可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解決大棚蜜瓜在保溫、病蟲害防控、嫁接苗培育等方面的技術難點,提高產品品質。另一方面,積極發展“三品一標”認證,重點推廣蜜瓜標準化生產技術,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通過科學試驗,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對蜜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制定出適合蘭考縣的大棚蜜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做好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宣傳、引導和培訓工作,確保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得到嚴格執行。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關乎蜜瓜產業的發展,因此要完善蜜瓜種植園區道路及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最基礎的問題。隨著蜜瓜種植規模的擴大,應在重點園區附近建立蜜瓜交易市場,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便于蜜瓜的收購和銷售。
結合蘭考縣實際,可在葡萄架鄉附近建立1個蜜瓜交易市場,以方便葡萄架鄉、儀封鄉、小宋鎮、紅廟鎮蜜瓜銷售。另外,在堌陽鎮附近建設1個蜜瓜交易市場,該處有G20國道、有高速公路,輻射周邊南彰鎮、谷營鎮、東壩頭鎮、孟寨鄉、閆樓鄉,便于蜜瓜銷售。
(三)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1.引進新品種,發展功能型蜜瓜。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探討適合蘭考縣種植且發展前景好、抗病蟲害能力強、市場價格高的品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目前種植的蜜瓜品種多為西周蜜系列,可根據當地種植經驗,篩選出好品種,在蘭考縣試種。可開發試種功能型蜜瓜,打造“蘭考蜜瓜”獨特品種,像“富硒番茄”“高氨基酸西瓜”一樣。
2.加強本地育苗基地建設。隨著蜜瓜產業發展,蜜瓜苗需求數不斷增加。為使蘭考縣蜜瓜健康發展,要加強本地育苗建設,加強宣傳,使種植戶使用本地苗源,減少病蟲害的攜帶。
3.和科研院校合作,在蘭考縣建設“蜜瓜連作障礙示范基地”。資料顯示,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在佛羅鎮6.67 hm2沙地種植甜瓜,采用大棚種植,土壤消毒,利用砧木嫁接甜瓜苗,選擇高抗病品種,應用膜下滴灌等多種綜合技術,克服連作障礙。每年種植甜瓜前,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都采用氫氧化鈣對土壤進行消毒。氫氧化鈣是高效低毒農藥,對線蟲和枯萎病都非常有效,還能增加土壤肥力,是“肥藥”兩用農資產品。消毒后,用南瓜作為砧木嫁接甜瓜苗,可提高甜瓜的抗病能力。如果種植的是高品質的甜瓜,可選擇抗病能力強的甜瓜品種作砧木。膜下滴灌也是克服連作障礙的重要農業技術,它不僅節水,還能防止水源受到污染,減少作物病蟲害。
因此,應選擇市場上能提高蜜瓜植株抗性、改善土壤狀況的高效水溶肥來解決因連作導致的病蟲害及土壤問題。資料顯示,2017年,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奈安“微蜜”有機水溶肥在禹州市范坡鎮連年種植作物的示范地進行試驗,證明“微蜜”有機水溶肥可以使作物具有吸水、保水和保肥能力,肥效時間長,提高肥料利用率,平衡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土壤結構,調節土壤pH,防治土壤板結酸化、鹽堿化,提升作物的抗逆能力,節肥增效,提升作物品質,增加作物產量。
4.創新種植模式。大棚實行輪作種植可加快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增加產量,改善品質。根據需肥特點,可將深根系的蜜瓜與淺根系的葉菜類和蔥蒜輪作,使不同層次土壤中的肥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蜜瓜以葉菜類為前后茬最好,后茬葉菜類可明顯增產。
(四)試驗和推廣當地西瓜和蜜瓜間作和套作模式
1.甜瓜育苗時間。間作的甜瓜于西瓜苗嫁接成活后育苗,套種的甜瓜于大棚西瓜定植前育苗。
2.間作和套種定植時間。間作的甜瓜于西瓜定植后栽苗。套種的甜瓜于西瓜主蔓爬滿畦、授粉后,在2棵西瓜主蔓之間栽苗。
3.定植密度。無論畦背上間作的吊蔓栽培的甜瓜,還是西瓜主蔓間套種的地爬甜瓜,株距都是75 cm。
4.甜瓜的整枝與授粉。間作的甜瓜吊蔓栽培,吊主蔓,頭茬瓜成熟時可留二茬瓜。套種的甜瓜爬蔓種植,頭茬西瓜收獲后拔掉西瓜秧,留原地不動,在西瓜枯秧上爬甜瓜秧。此時,甜瓜進入粗放管理,秧蔓爬滿畦面后,發現瓜秧尖端上翹,用剪刀去除即可。套種的甜瓜不用人工授粉或增瓜靈噴花。
(五)以品牌建設為突破口,拓寬銷售渠道
以品牌建設為突破口,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對“蘭考蜜瓜”品牌的商標注冊,加大對品牌建設的指導和服務力度。同時,嚴格遵守“蘭考蜜瓜”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使用規范標準,對于沒有達到一級瓜品質要求的蜜瓜禁止使用“蘭考蜜瓜”農產品地理標志,堅決懲處影響“蘭考蜜瓜”品牌形象的行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人應當自覺接受蘭考縣農業農村局和蘭考縣蜜瓜協會的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正確規范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對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登記證書的單位和個人,由蘭考縣農業農村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通過北京新發地蘭考特色農產品展覽館、北京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華潤超市、浙江省嘉興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廣州市江南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渠道,進一步提高產品知名度。
積極開展網上銷售。以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和益農信息社為抓手,開設網店,培育農村經紀人,打造蘭考縣農產品產供銷信息平臺。建立“果蔬價格”微信公眾號,及時向蔬菜、瓜果種植戶推送全國市場行情。
目前,蘭考縣益農信息社已建立350個站點。阿里巴巴集團與蘭考縣聯手,在未來2~3年完成每個行政村擁有1家電商銷售網點的目標。蘭考縣要逐步探索建立蜜瓜質量追溯體系和完善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