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茜
近年,由于農村廣大青壯年勞動力外出經商或務工,留守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或家庭婦女,這些留守人員精力、體力有限,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很難精準掌握麥田化學除草劑使用技術,造成麥田化學除草劑無法達到應有的防治效果。春季小麥返青拔節以后,麥田雜草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春季降水的增加,長勢十分強勁,嚴重影響麥苗的健壯生長,不利于小麥穩產高產。筆者結合駐馬店市小麥生產實際,總結出化學除草劑的科學使用技術,供更多的群眾在具體生產中參考。
一、因草對癥施藥
駐馬店市所屬各縣,雖然平原、山區、丘陵等各種地形都有,但大部分縣區的土地是平原,麥田雜草種類繁多。禾本科雜草主要有節節麥、早熟禾、雀麥、看麥娘、多花黑麥草等,十字花科雜草主要有薺菜、彎曲碎米薺,菊科雜草主要有小薊、稻搓菜、剪刀股等,旋花科雜草主要有旋復花,茜草科雜草主要有豬殃殃等,石竹科雜草主要有牛繁縷、卷耳、雀舌草等。盡管全市麥田雜草科屬種類較多,但最主要的雜草是野燕麥、看麥娘、豬殃殃、小巢菜等,防治這些雜草要有針對性。具體而言,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防治看麥娘;選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治多花黑麥草、雀麥、燕麥;選用3%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防治硬草、棒頭草、節節麥等惡性禾本科雜草。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5%滅草松水劑、20%氟氯吡啶酯·雙氟磺草胺水分散粒劑防治豬殃殃、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以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可以在冬前進行雜草防除,春后再防除闊葉,或者將有關藥劑進行混配,達到一次性防除禾本科、闊葉雜草的效果。
二、把握適宜溫濕度,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駐馬店市所屬各區縣,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的農諺。近年,隨著半冬性小麥品種播種面積的進一步擴大,駐馬店市所屬區縣把冬小麥播種時間適當推遲到霜降前后。因此,冬小麥播種后,氣溫逐漸降低。有些年份,霜降過后,寒潮出現,隨之而來就會出現較大幅度的降溫。如果溫度較低,除草劑噴施后,很難發揮應有的防除效果,甚至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另外,土壤濕度和噴藥時的風力、風向也對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土壤過于干旱,每667 m2噴施的藥液不足10 kg,除草的效果就非常差。實踐表明,施藥前后3 d日平均氣溫在6 ℃以上,日低溫不能低于0 ℃,施藥時氣溫要高于10 ℃,噴藥后5天以上不出現日低溫低于0 ℃及強降溫天氣,且在噴藥時,需選擇無風或微風的中午,防治效果最佳。
三、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按照要求,科學噴施除草劑
麥田化學除草劑不同于一般的農藥,即便是對癥下藥,也對藥物劑量和稀釋方法有嚴格的要求。施藥時,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標注的劑量配比稀釋。在具體稀釋麥田化學除草劑時,務必2次稀釋后才可以噴施。具體操作方法是:先把適量的原液(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容器里,兌入適量的清水,稀釋攪拌均勻,先往噴霧器里注入1/3的清水,再把配好的母液倒入噴霧器內,再往噴霧器里注入約2/3的清水,藥液和清水充分融合后再往麥田里噴施。
無論是冬前噴施還是春季噴施麥田化學除草劑,都必須選擇晴天無風的天氣,在中午時一次性噴施均勻,切不可重噴和漏噴。如果重噴,會對麥苗造成一定的藥害。漏噴則難以達到應有的防治效果。冬前在小麥3葉期后,雜草剛出土時防治,那時雜草對藥劑的抗藥性差,防治效果較好。春季應在小麥返青后在其他條件合適的情況下,盡快完成除草劑用藥,以減少小麥葉片遮擋對除草劑藥效的影響。冬小麥進入返青期后抗寒力下降,當寒潮到來時,極易發生凍害。小麥在遭遇倒春寒脅迫時,對除草劑的解毒能力大幅下降。倒春寒來臨前暫停小麥田各種除草劑的使用。此外,若小麥田間干旱、墑情差,澆完水后再用藥比較好。此時用藥有利于藥劑的吸收、傳導,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