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姚興
(河南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河南新鄉,453007)
儲能技術以其自身所具備的諸多優勢,在電力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單獨的儲能技術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影響了實際的應用效果。為使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優勢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彌補這些技術缺陷。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復合儲能技術,通過一些技術措施,將不同的儲能技術有機結合到一起,以此來提升該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效果。
從本質的角度上講,儲能技術即存儲電能,這是一項比較先進且實用的技術,它的提出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使一些傳統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該技術的主要類型如下:
這是比較成熟的儲能技術,較具代表性的有抽水蓄能和壓縮空氣儲能。
1.1.1 抽水蓄能
該儲能方式在電能儲存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居于世界首位,截止到2020年末,投運的抽水蓄能機組總容量已經超過4000萬kW。抽水蓄能機組的運行效率大約在75%左右,使用年限約為50a,適用于電力系統調峰、調頻等環節。唯一的不足是機組建設周期過長且前期投資較大。
1.1.2 壓縮空氣儲能
該儲能方式主要是借助分子內力進行發電。當電力負荷處于低谷期時,通過空氣壓縮,可將電能存儲到相應的容器當中。待到用電高峰期時,可對壓縮的空氣進行釋放,借此來對渦輪機進行驅動,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這種儲能方式的特點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能量的轉換效率非常高、且存儲容量較大、運行時間長。該技術在發達國家應用的較為廣泛,典型的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國外壓縮空氣儲能典型項目
電磁儲能是一種較為先進的儲能形式,大體上可細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超導磁,另外一類是超級電容器[1]。
1.2.1 超導磁儲能
這種儲能形式又被稱之為SMES,它是利用超導線圈對電磁能進行儲存,具有響應速度快、儲能密度大等特點[2]。由于超導磁儲能裝置的造價相對較高,并且運行時會產生強磁場,從而制約了該儲能方式的推廣應用。
1.2.2 超級電容器
該儲能形式的理論基礎為電化學,利用電解質完成充電/放電,其特點是使用年限長、功率密度高、響應速度快等。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這種儲能形式的能量密度比較低,耐壓水平也不是很高,從而限制了其應用。
這是一種利用電池完成電能存儲與釋放的過程,電池儲能系統是該技術的主要儲能形式,如鋰離子、鉛酸以及液流電池等[3]。其中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比較長,且能量密度相對較高,但具體應用時發現,其安全性和穩定性偏低;鉛酸電池的循環壽命較短,并且使用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全釩液流電池的輸出功率高,且響應速度非常快,結構簡單、設計靈活,可實現模塊化組合拼裝,典型項目如表2所示。

表2 液流電池儲能典型項目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電力系統以火電為主,通過燃煤進行發電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風電的出現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風電以風能作為動力源,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具有隨機、波動等特性,由此對風力發電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通過儲能技術,可以使風電出力變得更加穩定。
近年來,在全球性能源危機的背景下,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正因如此,使得風電和光伏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不斷增大。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雖然能夠緩解能源緊缺的現狀,減輕環境污染,但這種發電方式卻具有穩定性低、無法保證連續性等缺陷。以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風電為例,風是這種發電方式的基礎,而風速的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波動變化非常大,由此使得風電機組的輸出呈現為波動性和間歇性的特點。從國內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風電接入到電力系統當中,其對電網運行的影響逐步顯現,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風電的作用,并減輕其對整個電力系統的影響,就需要對儲能技術進行合理應用。
在電力系統中對儲能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除要考慮所選儲能系統的技術性能之外,還應當將經濟性作為考慮因素。不同的儲能裝置技術參數有所差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循環壽命、能量、周期效率等等。然而,現階段并沒有任何一種儲能裝置可以完全達到上述要求,解決這一問題最為有效的途徑是多元復合儲能。所謂的多元復合儲能實質上就是將機械儲能、電磁儲能、電化學儲能等不同類型的儲能技術或裝置,通過合理的方法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全新的儲能系統,該系統具備多種儲能技術的性能,并且能夠實現技術方面的優勢互補。根據上文中對儲能技術類型的分析,提出SMES與蓄電池復合的儲能系統,通過該系統對風電場的功率波動進行平抑,確保風電處理的平穩性與可控性。
本文提出一種全新的復合儲能系統,它由兩個不同的儲能技術組合而成,一個是SMES技術,另一個是蓄電池技術。復合儲能系統在風電并網中的應用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風電并網系統中的具體應用模式示意圖
超導磁的輸出與蓄電池的輸出相同,全部都是直流,為確保輸出能夠順利接入到電力系統當中,需要對直流進行轉換,使其變為交流,這個過程可以通過變流器來實現。變流器會按照控制器實時傳輸的指令,對兩個儲能單元的充電與放電過程進行精準控制,通過變流器與復合儲能系統的協同運作,可實現電力系統電流的動態調節[4]。圖1中各個部分的功率存在一定的數學關系,可用下式進行描述:

在上式當中,Pwind表示風電場的實際出力;sb P與P分別表示復合儲能系統中兩個儲能單元的有功功率;Pgrid表示風電場與復合儲能系統疊加在一起后的總輸出功率的負值。本次提出的復合儲能系統的電路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復合儲能系統電路拓撲結構示意圖
從圖2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復合儲能系統采用的是雙向變流器,該變流器為電壓源型,其在反饋無功能量的過程中,斬波器會同時輸出電壓和電流反向。故此,需要在開關位置處以反并聯的方式加裝二極管,從而使能量經由二極管后反饋給電源。用L表示系統側濾波器和線路的電感等效,用R表示內阻與器件的開關損耗。C2是直流母線側的電容,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穩定的直流電壓,保證雙向變流器的正常運行。超導磁本身具有電流源的特性,在這一前提條件下,需要通過并聯的方式加裝斬波器,對超導磁體兩端的電壓進行調節。因為蓄電池的電壓源基本均為等效,所以只需要通過變流器對其工作電源進行調節即可。儲能單元的能量變換由斬波器與變流器配合實現,在此基礎上,可通過直流電流的形式,對能量進行存儲[5]。之所以采用上述結構,與其所具備的優勢密切相關,具體如下:復合儲能系統中的儲能單元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立變流器,這樣便可按照上層傳輸過來的指令實現精確控制。
為便于研究,假設復合儲能系統中兩種不同儲能裝置同時處于充電和放電模式,且二者之間并無功率流動。在此前提下,變流器的工作狀態共有4種。需要闡明的一點是,設計控制器時,以復合儲能系統的功率和能量控制作為重點,變換器為理想器件,即不計算其運行時的損耗。
為確保復合后的儲能系統能夠保持運行穩定、可靠的運行狀態,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個兩層的控制系統,實現對復合儲能的有效控制。該控制系統除了能夠確定復合儲能的功率需求之外,還能控制變流器的開關,在這一前提下,使儲能裝置完成充、放電。復合儲能中,控制系統的控制重點是變流器,通過對變流器的控制,來達到調節電流和電容電壓的目的[6]。對此,可以采用前饋解耦的方法進行控制,將電流調節作為內環,電容電壓調節作為外環,這樣能夠使控制過程變得更加簡單,具體可通過PI控制予以實現。
綜上所述,為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穩定性,解決風電并網對系統造成的不利影響,可對先進的儲能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在具體應用時,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儲能技術的作用,達到預期中的應用效果,可將兩種以上的儲能技術聯合到一起,組成復合儲能系統。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經復合后的儲能系統可以彌補單一系統的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