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學 劉雪靜
本文系統地梳理了新時期以來我國有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研究,通過了解掌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有助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更加科學高效的發展。通過梳理發現,目前我國學術界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專門綜述類研究其實還并不豐富,不論是發文數量、發文機構以及學科分布等方面均存在明顯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描述、主觀經驗為主,定量分析與客觀性多有不足。為此本文通過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對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基本情況、研究熱點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加強對民族團結進步的認識,為今后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
CiteSpace是一款以Java語言開發為運行背景的信息可視化軟件,通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等方法對特定的研究領域進行定量分析[1],可以探索出該學科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本文基于作者背景、發表的文獻數量等統計數據,采用定量文獻的方法,借助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
本文的研究數據選自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民族團結進步”為樣本,并將在此基礎上進行文獻檢索,為了保證論文的代表性和權威性,進一步選擇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作為樣本,截止日期為2020年7月。除研究論文(如書評,訪談,會議評論等)外,共有282篇CSSCI論文被選為有效的文獻樣本,用于本文的分析。
本文采用CiteSpace5.7.1R1版本,首先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進行檢索,選中知網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導出并進行數據轉換,再將數據導入CiteSpace軟件中,根據所需要的分析結果,對閾值、節點、聚類分析等功能參數進行設置,最終形成知識圖譜。再通過對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兩個指標對網絡結構和聚類清晰度進行評估[2],從而系統地對民族團結進步研究領域的關鍵詞、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等展開分析。
通過對文獻的發布時間與發文趨勢分布進行分析后,可以比較直接地判斷出民族團結進步研究在其相關領域的發展速度和學者們的重視程度。由知網平臺對文獻發文量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民族團結進步相關文獻發表量自2000年以來呈總體上升趨勢。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習近平新時期民族團結與進步思想的形成,在這一時代的背景下,民族團結進步相關文獻的發文的數量迅速增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做出許多理論解釋,提出許多政策措施,民族團結進步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創新和發展[3]。
目前民族團結進步以民族類院校為主要研究機構,其中文獻發文量排名前五位的機構有中央民族大學(41篇)、云南民族大學(22篇)、中南民族大學(22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16篇)、云南大學(10篇)。就論文作者而言,以第一作者發文的前五位作者分別是中央民族大學嚴慶(7篇)、金炳鎬(6篇)、云南民族大學畢躍光(5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王延中(4篇)、云南大學趙新國(4篇)。(見表1)

表1 民族團結進步研究文獻前5名高頻次被引作者
關鍵詞表達了文章主要研究的內容。學者指出,在較長時段內的大量研究成果的關鍵詞的集合,可以解釋該領域研究成果的整體內容特征以及學科發展趨勢[4]。本文通過提取民族團結進步的關鍵詞并運用CiteSpace軟件進行計量分析,進而解釋民族團結進步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本文通過對282篇民族團結進步相關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后發現(見表2),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團結、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三個關鍵詞出現的頻次最高,代表了民族團結進步研究的熱點話題。“民族團結進步”這一關鍵詞的中心性為0.73,關鍵詞最為密切,基本上與其他關鍵詞都有共現關系。

表2 民族團結進步相關文獻的關鍵詞分析
通過分析,國內對民族團結進步研究的熱點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針對時代主題,主要包括民族地區改革開放、民族團結友愛、民族發展進步、邊疆繁榮穩定以及黨的民族政策等主題。二是新時期背景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面臨的新問題和新任務,主要包括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
突變詞是指在研究發展過程中的某個特定時期內突然增加的專業術語,在研究的發展過程中,突變詞的突然出現越多,表明該關鍵詞在學術界的研究熱度更高。為確定新時期以來,我國對民族團結進步研究的發展趨勢,本文在CiteSpace中繪制出突變率,通過對相似突變詞的篩選,本文共獲得四個具有不同階段代表性的關鍵詞(見圖1)。

圖1 民族團結進步文獻突變性關鍵詞圖譜
通過分析突變詞圖譜發現,新時期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的研究趨勢主要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4-2009年。這一階段突變詞為“黑龍江省”,展現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地方性。新時期民族工作的主題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全國各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創造活動和服務平臺建設。為了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基層地方干部積極推動本地區的和諧社區與和諧鄉鎮建設,加快了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工作的進度,在地方一級取得進展。
第二階段為2009-2017年。這一階段的突變詞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體現這一時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面展開。2009年9月,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明確提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表彰活動要落在實處,要切實保障組織活動正常有序開展,這一要求促成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良好開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詳細安排了深入組織和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活動的安排,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第三個階段為2018-至今。這一階段的突變詞為“新時代”,展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期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任務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既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各民族的共同責任。
本文在運用CiteSpace5.7.1R1軟件對282篇CSSCI論文進行知識圖譜繪制與分析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了20年來我國關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研究成果,在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術界對民族團結進步展開了持續的研究探索。在未來的研究中,將繼續圍繞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區建設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論建設和實踐經驗展開深入研究,學科的發展離不開多元化的主題和研究方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應注重民族團結進步在不同學科領域、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多領域交叉研究,從而增加工作開展的系統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