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俏俏 李 君
平頂山市中醫醫院兒科,河南 平頂山 467099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是圍產期各種因素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害,是新生兒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治療上以營養腦神經,配合高壓氧、功能訓練等綜合治療為主,尚無特效療法。筆者運用參術益智顆粒治療HIE(脾腎兩虛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平頂山市中醫院新生兒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脾腎兩虛型HIE患兒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女嬰17例,男嬰13例,胎齡32.2~40.3 周,平均(38.2±2.4)周,體重1500~4130 g,平均(2850±229.6)g,年齡0.5~72 h,平均(22±4.8)h,病程0.2~72 h,平均(21±6.4)h;觀察組:女嬰14例,男嬰16例,胎齡32.4~39.8 周,平均(38.3±2.2)周,體重1520~4200 g,平均(2790±235.7)g,年齡0.3~71.5 h,平均(23±4.1)h,病程0.1~70 h,平均(22±5.2)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1]依據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兒科學》(第8版)標準擬定:①有明確的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的異常產科史,以及嚴重的胎兒宮內窘迫表現(胎心﹤100次/分,持續5 min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過程中有明顯窒息史;②出生時有重度窒息,指Apgar評分1 min≤3分,并延續至5 min時仍≤5和/或出生時臍動脈血氣pH≤7.0;③出生后不久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并持續至24 h以上,如意識改變(嗜睡、遲鈍),肌張力減低、原始反射減弱,通常伴有驚厥,腦干癥狀(或有輕度中樞性呼吸衰竭、瞳孔改變無或縮小、前囟張力正常或稍膨滿。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脾腎兩虛證(多臥少動,四肢欠溫,啼哭無力,吮乳乏力,嗆乳溢乳,哽氣多噦,腹脹泄瀉,甚而水腫。舌質淡,苔薄白,指紋淡)。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③胎齡32~41 周,出生體重≥1500 g;④年齡在0~72 h(含72 h);⑤患兒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電解質紊亂、顱內出血和產傷等原因引起的抽搐;②合并有宮內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腦損傷;③或伴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全身性疾病患者;④出生后72 h需禁食患兒。
1.4 方法 對照組:予以基礎治療。基礎治療指出生第1~3個月:肌注恩經復/鼠神經生長因子,并依據病情需要對癥給予苯巴比妥鈉針抗驚厥、甘露醇針降顱內壓對癥處理;第3~6個月: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功能訓練。恩經復/鼠神經生長因子(國藥準字S20060052,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左右臀部交替肌肉注射。2 kg≤體重≤5 kg:18 mg/次, 隔日1次;體重>5 kg:30 mg/次,隔日1次。每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苯巴比妥鈉針(國藥準字H23021167,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甘露醇針(國藥準字H32026395,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靜脈推注:1~2 g/kg,6~12 h 1次,根據病情酌情減次減量。觀察組:在基礎治療同時給予參術益智顆粒規格:10 g/袋(每100 g顆粒劑相當于126 g處方藥材)口服/鼻飼治療。參術益智顆粒藥物組成:黨參12 g,白術15 g,生山藥15 g,砂仁8 g,益智仁10 g,節菖蒲12 g,鹿茸6 g,肉桂4 g,當歸 12 g,紅花5 g,枸杞15 g,遠志6 g,巴戟天6 g。年齡≤1月:1/3包,3次/日,1月<年齡≤2月:1/2包,3次/日;2月<年齡≤3月:2/3包,3次/日;3月<年齡≤6月,1包,3次/日,每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觀察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 NSE)在外周血的水平,開始治療前及治療7 d后各采集1次,2mL/次/人;觀察治療6個療程后(患兒6月齡時)患兒GESELL評分結果;觀察兩組治療過程中感染性疾病的發生次數。
1.6 療效判定 治療結束后(患兒6月齡時),依據GESELL量表[3]將患兒的發育分為動作能、應物能、言語能、應人能四大能區,其中動作能包括粗動作與精細動作兩項,各項評分大于86為合格,若五項評分均合格視為顯效,3項或4項評分合格者視為有效,3項以上不合格者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 治療7 d后對血清NSE的影響 治療前,兩組NSE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NSE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NSE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參術益智顆粒能較好地降低患兒NSE水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7 d后對血清NSE的影響比較
2.2 治療6個療程后GESELL評分比較 治療6個療程后兩組粗動作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精細動作、應物能、言語能、應人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參術益智顆粒可明顯提高患兒精細動作、應物能、言語能、應人能。見表2。

表2 兩組GESELL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感染性疾病發生的次數比較 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感染性疾病發生的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感染性疾病發生的次數比較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治療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據統計,我國每年活產嬰因不同原因發生窒息的人數達兩百多萬,而因窒息所致傷殘者有四十多萬,嚴重影響了患兒的生長發育[4]。西醫對本病的基礎治療為營養腦神經配合康復治療。常用的營養腦神經藥物有鼠神經生長因子,為小鼠下頜下腺的一種多肽鏈物質。它通過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增強腦組織抗氧化能力、抑制腦細胞的凋亡來調節神經元的生長、修復、再生[5]。而康復治療包括各種觸覺、視覺、聽覺訓練及運動刺激,此類治療雖療效確切,但治療周期長,刺激大,長期的住院康復治療,易發生院內感染,使各種干預性措施難以進行,延長住院周期,錯過最佳的康復時機[6]。所以尋找一種既可促進患兒神經發育,又可增強患兒體質,使患兒可持續有效的進行康復的治療手段迫在眉睫。依據新生兒HIE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中醫可將該病歸為“胎怯”“胎弱”等范疇。宋朝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最早記載了“胎怯”一詞,書曰:“胎怯,生下面色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彩”[7]。《幼幼集成·胎病論 》則對其原因有了描述“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產多之孕婦。成胎之際,元精既已澆漓,受胎之后,氣血復難長養,以致生來怯弱”,指出胎怯者多因先天元氣不足,不能涵養胎元,筋骨失養而成。治療上則指出“總之本于先天不足,宜地黃丸以補肝腎,而所重在胃。蓋胃為五臟六腑之化源,宜補中益氣……”[8]。 《保嬰撮要》中記載“治法必先以脾胃為主,俱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頭項手足三軟,兼服地黃丸”[9],張介賓曾言:《景岳全書·小兒則上》 亦云“生兒怯弱 ,必須藥扶之宜專培脾腎為主”的論述。并有用調元散、十全大補丸治療的記載,其預后“若不急于調補,久之終成廢人……若后天調理得宜,方可保全一二 ”。指出胎怯兒體質虛弱,對今后的生長發育和健康不利,必須盡早藥物“扶之”。還指出胎怯兒先天不足、氣血虛弱,加之后天氣血生化之源乏源,不能敷布精微,則五臟骨肉失養,對今后的生長發育和健康不利,必須盡早藥物“扶之”。所以,應用傳統中醫藥治療時,一定要脾腎并補,使氣血生化有源,腎精得以充盈,五臟骨肉得以濡養,才能使患兒逐漸恢復,達到筋骨強健、頭腦靈活、肌肉豐滿的理想狀態[10]。
參術益智顆粒是名老中醫李興永的經驗方,在臨床應用20余年,在前期臨床觀察中從方藥組成及劑型方面不斷完善。方中黨參、白術、生山藥、砂仁健脾益氣;鹿茸、肉桂、巴戟天補腎益精、健骨充髓;益智仁、節菖蒲、遠志開竅醒神益智;枸杞、當歸、紅花滋腎養陰活血[11]。諸藥共奏補腎充髓、健脾益氣之功效。
綜上,參術益智顆粒聯合西醫治療可明顯提高治療脾腎兩虛型HIE患兒的總有效率,促進患兒各項能力的發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