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儀 鄧巖



摘 ? ?要:中國與印尼種業合作前景廣闊。介紹了印度尼西亞的農業和種業發展現狀、種業管理制度和植物新品種保護狀況。印度尼西亞農業資源豐富,具備系統的種業管理組織體系,種子法律法規較完善,種子市場競爭激烈。印尼政府支持品種研發,種子進出口檢驗檢疫嚴格,并建立了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確保印尼種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印度尼西亞;種業發展;管理制度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7-0023-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F324.6 ? ? ? 文獻標志碼: A
人口增長、資源約束和消費結構升級,對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我國種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目標和機遇。作為人口最多、國土面積最大的東盟國家,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農業資源豐富,農業和種業發展潛力巨大,我國與印尼種業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開展印尼種業研究,有助于我國企業了解和深度開發印尼種子市場,提升雙邊種業合作水平。
1 ? 印度尼西亞農業生產概況
印尼位于亞洲東南部,國土面積190.36萬km2,耕地面積約80萬km2,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農業是印尼支柱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廣闊而肥沃的土壤,使印尼成為世界主要的農業生產國之一。印尼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大豆、花生、咖啡和可可等,作物種植面積相對穩定。從表1可以看出,水稻、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占比最高。
印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稻國之一,水稻播種面積僅次于中國和印度,居全球第三。印尼水稻種植區可以分為灌溉區和非灌溉區,其中灌溉區90%以上的面積種植水稻,占全國總產量的95%以上,主要集中在爪哇島、南蘇拉威西島和蘇門答臘島。灌溉區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明顯高于非灌溉區。以2016年為例,灌溉區水稻平均產量約為5.4 t/hm2,而非灌溉區則為3.31 t/hm2。由于品種單一、更新緩慢,加上栽培技術落后,水稻產量一直較低,致使糧食總產量多年不能自給。自2000年起,我國雜交水稻正式進入印尼試種示范,增產效果突出。印尼政府幾乎每年都從我國大量采購雜交水稻種子,幫助農民提高水稻生產技術,稻谷產量有了顯著提升。2017年印尼大米總產量約為4 000萬 t。
2 ? 印度尼西亞種業發展情況
2.1 ? 農作物新品種選育
印尼的農作物新品種選育主要是由政府機構負責。印尼農業部所屬農業研究與發展署(IAARD)擁有糧食作物研究中心、園藝作物研究中心、經濟作物研究中心等。高等教育機構也參與農作物育種,包括茂物農業大學(IPB)等23所高校。私營公司只參與少數品種研發。
2.2 ? 種子生產
印尼的種子主要是由跨國公司委托農民合作社生產,通常以長期生產合同的方式約定。主要的種子生產方式包括當地種子公司承包土地自主生產、“農戶+公司”生產和委托中間商生產。
2.3 ? 種子市場
由于市場規模較大,印尼種子企業較多,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乃至全球有大量的種子公司在該國參與種子行業。先正達、杜邦等跨國公司都在印尼設有種子公司。跨國公司以銷售雜交玉米種子為主。雜交水稻種子銷量很少,市場價格在5美元/kg左右,相對當地農民人均收入來說價格很高。
2.4 ? 種子進出口情況
2013—2017年,印尼種子進出口量總計約18萬 t,進出口總金額達2.58億美元。其中種子出口總量為3.2萬 t,出口金額0.8億美元;種子進口數量為14.8萬t,進口金額1.78億美元。種子進出口貿易逆差接近1億美元。
2.4.1 ? 出口情況
印尼種子出口以園藝作物為主,占出口數量的51.8%,占出口收入的74.3%;其次為大田種子,出口數量占比44.1%,出口收入占比為20.8%;牧草種子出口數量和金額占比分別為4.1%和4.9%。蔬菜種子是最重要的出口種類。2014—2017年出口數量為14 546 t(占出口總量45%),出口金額為4 200萬美元(占總金額的53%),平均價格達到2 906美元/t。蔬菜種子主要出口區域包括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等(見表2)。
印尼草本植物種子經濟價值最高,出口數量僅為61 t,出口金額1 190萬美元,占種子出口總額的15%,主要出口中國、荷蘭。
印尼玉米種子2014—2017年出口數量13 640 t(占出口總量為42.5%),出口金額為1 600萬美元(占出口總收入20%),主要出口菲律賓、越南等國(見表3)。
2.4.2 ? 進口情況
園藝種子是印尼最重要的進口種類,占進口種子總量的85%,占進口總額的63.8%(見表4)。其中香菜種子進口數量占比最大,為97 260 t,占進口總量66%,進口總額為5 000萬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8%。香菜種子最大供應國為保加利亞,占印尼香菜種子進口總額的46%,其他重要的供應國有俄羅斯、馬來西亞等。蔬菜種子盡管只有1 510 t的進口數量,但進口總額達到3 500萬美元,占比20%,單價很高。蔬菜種子主要從韓國、日本、泰國等國進口。大田作物種子進口數量只占進口總量的14.6%,卻占據進口總額的35%。其中,玉米種子主要從泰國、印度等國進口,水稻種子主要從中國進口[1]。
3 ? 種業管理機構和制度
印尼農業部下屬機構中,與種業管理相關的機構有園藝管理總局、糧食作物管理總局、農業檢疫處、植物品種保護和農業許可證中心,分別負責品種審定、品種保護及品種檢疫管理。各農業局負責種子認證、種子流通及種子控制等工作。其主要的種業管理制度如下。
3.1 ? 種質資源管理
為了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印尼全國遺傳資源委員會推動每省設立遺傳資源區域委員會,負責收集和存放區域種質資源,并建立了國家遺傳資源管理信息平臺。
3.2 ? 品種管理
印尼農業部規定,所有品種在印尼推廣前須進行登記。申請人須向印尼國家種子局提交登記申請,申請品種要接受季節性作物的適應試驗或一年生作物的觀測試驗。農業部種子局品種評估及審定小組負責考評試驗并向農業部匯報試驗結果。品種持有者須附上品種證書,若是雜交品種則須附上親本信息,若是轉基因品種則須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所有測試和命名登記品種的書面文件須由種子局提交給農業部。對于引種的雜交品種,必須證明該品種的種子可以在印尼生產,并且附上申請者的保函,聲明該雜交種子將在登記日期后兩年內在印尼生產。農業部根據種子局的建議決定登記申請是否通過。申請通過,則在農業部品種登記決定書中公布;若未通過,申請者會收到拒絕通過理由的信函。
3.3 ? 種子生產經營管理
(1)法律法規。主要法律法規包括: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園藝法;農業部園藝作物品種評估和注冊法規;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栽培制度法;政府植物種子法規;農業部種子進出口法規;農業部品種推廣法規;農業部種子生產、認證和銷售法規。
對于種子生產經營活動,主要的規定包括:政府鼓勵國有種業開發商品種子,新品種必須注冊,種子須有合格證書;商品種子銷售由種子管理和認證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種子進出口須經農業部許可,并履行植物檢疫要求,遵從國家種子質量標準;種子進口商必須是印尼的種子生產者,且進口種子注冊兩年后,必須在印尼進行種子生產,變賣進出口種子須向園藝總局報告;引進的雜交水稻品種,必須在印尼進行連續兩季的品種試驗示范,其產量和米質表現均要比當地主推品種優異才能審定登記和推廣。
(2)種子檢疫規定。收到進口許可證后,種子進口商必須與印尼農業檢疫署聯系,了解種子進口的具體檢疫要求。首次批量種子進口前,要進行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必要時還要進行裝船前的檢驗。只有經過有害生物風險分析,并在裝船前檢驗證明不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種子,才能最終進入印尼市場。
根據植物檢疫總則,進口植物必須滿足以下要求:攜帶原產國植物檢疫證書或植物材料可能轉移再出口的檢疫證書;必須注明和送交植物檢疫員,作必需的植物檢疫測驗;必須經由指定港口進入。附加條件包括:已通過病蟲害危險分析鑒定;技術要求,如植物檢疫處理、對生產地點的特殊要求;文件要求,如進口許可證、種子消毒處理證明等。
(3)種子生產資格。從事種子生產應當滿足下列條件:擁有或占有一定的土地;擁有或管理種子加工設備;具備掌握種子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至少有30個固定員工;除固定資產外,擁有至少50億印尼盾的流動資產;種子年銷售額至少達到15億印尼盾。
3.4 ? 轉基因種子管理
1997年,印尼農業部發布了《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產品部長令》。為實施這一部長令,1997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會有一個技術小組,小組成員由來自國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組成。2000年發布了轉基因食品安全指南。
自2010年以來,印尼進口轉基因產品的速度明顯加快,每年進口的轉基因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總價值達數十億美元,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轉基因產品進口國和種植國。鑒于此,印尼國家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在2012年3月正式公布了《轉基因產品進口新規》,主要內容包括:對進口轉基因產品的安全評估工作程序予以簡化;申請進口轉基因產品的印尼公司只需向國家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提出進口申請書即可,附上進口轉基因產品的名稱、原產地與原生產商名稱、地址及生產時間等,以及原生產商的相關產品安全性文件。
4 ?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及實踐
4.1 ?管理機構
根據印尼植物保護法,由植物品種保護和農業許可證中心負責辦理植物新品種和遺傳資源注冊事宜,并負責植物種子進出口管理,手續比較簡單,特別是進、出口許可證,實行一站式服務。
4.2 ?主要制度規定
(1)法律法規。《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植物品種保護法》于2000年發布,包含12個章節,規定了植物新品種保護范圍,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申請、審查,植物新品種保護權轉讓,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期限、費用,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管理、索賠權、調查、罰則等方面內容。印尼目前不是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成員。
(2)授權條件。受保護品種應符合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要求及命名規范。新穎性是指品種在印尼尚未銷售或轉讓給他人不超過1年;特異性是指該品種明顯區別于其他品種;一致性是指該品種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種植,仍能保持相對一致的特性;穩定性是指該品種經反復種植仍能保持有關的特性。
(3)植物新品種保護期限。季節性植物為20年;一年生植物為25年。
4.3 ?新品種保護與維權
2004—2014年,印尼植物新品種保護中心共受理522份申請,有328份申請獲得授權。其中,糧食作物植物新品種申請數144件(占比28%),蔬菜新品種申請數257件(占比50%)。
有證據證明種植品種與授權品種為同一品種的,由此引起的損害賠償請求應當被法院接受。國家法院注冊官對賠償請求作出決定后,立即轉送植物品種中心辦公室注冊登記,并在植物新品種保護公報上予以公告。
法律規定,未經植物新品種保護權所有人同意而侵犯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行為,可以處以最高7年有期徒刑和最高25億盧比的罰金。
除了印尼警察可以調查之外,根據現行法律,農業部從事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公職人員也可獲得《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調查特權,參與植物新品種保護相關的刑事訴訟。
參考文獻:
[ 1 ] 楊晨,魏睿,王浩宇.“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對印尼農業投資實踐與啟示——以S公司為例[J].對外經貿,2020(7):44-47,82.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2019WTSCX040);廣東海洋大學科研啟動費資助項目(R19002)。
作者簡介:許丹儀(1999—),女,廣東揭陽人,在讀本科。
通信作者:鄧 ? 巖(1971—),男,湖北安陸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國際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