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智
摘 ? ?要: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科學技術進步促使農業新技術被進一步開發,大量種子新品種得到推廣與開發,實現了種子供應與市場間的平衡穩定,為種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滿足了種子市場規范管理的要求,促進了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對種子產業新品種推廣、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種子產業;發展;措施;建議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7-002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F324.6 ? ? ? 文獻標志碼: A
1 ? 種子新品種推廣的重要性
種子產業處于農作物種植與發展的上游環節,不但關系到農作物產量、銷量的平衡,也決定著作物生長質量、抗性等重要因素,在我國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種子行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2016年,《種子法》修改并頒布,提升了種子產業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明確種子產業扶持與改革政策,為種業創新發展帶來了機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基于此,應積極推廣種子新品種開發,鼓勵種業創新,不斷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加強和規范市場管理,實現“育繁推一體化”目標,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1]。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生物種類多樣,種質資源豐富,但基于綜合因素影響,種子“土品種”在各地農業生產中仍受歡迎,“卡脖子”等問題大大影響了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和農產品產量、質量的提高。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這充分說明種子對于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相當于工業生產中的芯片。基于此,應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著眼種子新發展格局,結合市場需求,依托市場管理進行合理化推廣,全面對種子進行技術創新與改造,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種業體系,提高當地良種化水平。
2 ? 種子新品種推廣與市場管理形勢分析
2.1 ? 種子市場化改革使經營體系呈多元化發展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種子市場開發與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目前種子市場在質量、品種特色、購銷方式、新品種引進、試驗與推廣等領域都得到了優化和改善,種業規模不斷擴大,多數傳統種子產業逐漸過渡到技術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多元化、國際化特點。根據ISF統計,自2016年起,中國已成為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種子需求國。
自《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頒布以來,甘肅省臨夏縣種子管理站加大育種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占有率優勢,開展規模經營,通過資源整合重組,強化了種子市場監管,規范了市場秩序,使農業生產逐漸實現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現代化,優勢明顯,種業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
2.2 ? 種子品種多樣化與危機性的思考
目前,種子除了按照結構、傳播方式、農作物屬性分類,還按照種子農作物屬性分為糧食作物種子、經濟作物種子、工業原料種子、飼料作物種子和藥材作物種子,具有多樣化特點。2020年8月聯合國農業數據顯示,全球已種植的食用植物達6 000多種,但少數的品種占總產量的大部分,基于工業化和日益加劇的城市化進程,以及氣候危機,全球作物種子多樣性持續下降[2]。
3 ? 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的基本措施
3.1 ? 引進與推廣新品種
提高種子自主研發能力。脫離計劃經濟體制,加大研發力度,并開展自主研發育種項目,多途徑加快資本、科技、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在種子產業間的流動與融合速度,加強種子研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依托臨夏地區優勢,推進優良種子資源科研成果轉化,實現“育、繁、推”為一體的高質量品種推廣、轉化,提高種子自主研發能力,拓寬推廣路徑。
提高種子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建設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甘肅地區生態條件的新品種,并以市場依托為導向,探索其栽培技術,發揮創新能力,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引進新品種與“土品種”結合,引導農戶改變傳統的栽培方式,為大面積生產和良種主推品種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種子創新、考察、觀摩、推廣的作用。
提高經濟效益能力。優良種子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生產資料,基于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應結合市場需求,依托臨夏地區農業發展新政策,通過項目帶動戰略,適應新常態,融入國內大市場,多方面促進優良種子生產,選育出新品種,掌握農業技術與發展主動權,自主研發能夠增產增收、優質高效的優良品種,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實現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3.2 ? 加強種子市場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
整合行業資源。加速種業與糧油加工、農藥等產業間融合,提高種業鏈內部環節的整合度,基于甘肅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產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高,種植產業集中,優勢明顯的特點,種業市場應集中優勢,壯大市場。
規范種子市場交易制度。農作物種子生產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方面至關重要,基于全球種業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種子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在這種大環境下,應規范交易制度,加強對新品種培育、種子生產、經營模式、質量管控、發展規劃的監管,嚴厲打擊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等行為,促進種子生產企業把好種子質量關,從源頭上保障種子質量安全,對種子經營門店進行督導檢查。對經營范圍的標簽、檔案、經營主體備案情況、品種審定和登記等情況進行抽樣送檢,為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嚴格種子市場觀察點備案管理。為提高臨夏縣種子市場觀察點建設質量,構建布局合理、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市場環境,應從源頭上保障種子市場監測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與代表性。嚴格種子市場觀察點備案管理,綜合考慮作物的重要性和區域代表性,并向省站推薦經營規模較大、區域代表性強的縣級種子市場觀察點,經省級單位遴選后進行推薦,以此規范市場秩序。
種子經營應加強績效管理。可采用一種或多種作物種子為主,兼營其他作物種子的經營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對觀察點進行年度績效評價,規范工作要求,每年定期將初評結果上報,審核匯總后,將結果報至全國農技中心,由全國農技中心進行綜合評價,以此增強市場競爭力,發揮種業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3.3 ? 搭建種業發展載體
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關注產品的配套技術服務,健全和完善科研機構和試驗平臺,建立門類齊全、品種多樣、規格合理的種源基地,提高育種能力,鞏固種業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條,提高生產加工技術,提高種子培育、擴繁、推廣一體化的全流程服務能力,健全市場營銷網絡,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建立育種信息化平臺,提高育種效率。種子繁育過程中,育種材料和應用數據較多,測配組合規模較大,試驗基地分布區域也較廣,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市場信息有效結合,以性狀數據采集和處理分析為核心,建立作物育種信息管理平臺和種質資源庫管理系統。詳細體現種子出入庫和庫存信息,實現倉儲種質材料基礎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實現從年度育種計劃制訂、組合親本材料選配、田間雜交配組、農藝性狀采集和分析的全過程數據采集和管理,對育種的信息化管理數據進行科學化分析,提高育種效率和數據處理能力,降低育種勞動強度,為育種工作開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3.4 ? 強化種子質量,加強種子市場的監督
加強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管理。梳理群眾舉報和違法線索,聯合公安、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農作物種子,規范種子市場,維護臨夏縣種子市場秩序,確保種子質量和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種子管理站應積極開展農作物種子市場專項檢查行動,對種子質量進行監督抽查,嚴厲打擊種業領域的不法行為,維護農業用種安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結合“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活動,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制作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多種形式,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增強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和廣大群眾的安全用種意識。
加強種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強種子質量監管,不定期檢查各種子經營門店,抽取種子樣品,進行品種純度田間小區種植鑒定、真實性及轉基因檢測,并加快培育第三方檢測機構,推進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檢測、生產技術規程等標準的研制,鼓勵開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修訂工作,提高標準質量。不斷完善種子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發展壯大第三方檢測機構,全面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
建立作物品種登記制度。印發《關于加強種子經營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種子監管工作的通知》,推進種子經營管理,檢查種子經營廠家,抽查種子樣品,造冊登記,并開辟品種審定綠色通道,頒發審定證書。
4 ? 結束語
推廣新品種,加強市場管理,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應提高種子自主研發、科技創新與經濟效益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對種子的市場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整合行業資源,規范種子市場交易制度,搭建種業發展載體,強化種子質量,加強種子市場的監督,提高育種技術,實現種子商品化。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最終實現穩定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 1 ] 楊媛媛.農業推廣中種子管理服務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7):61.
[ 2 ] 李世德.關于加快清水縣農作物良種推廣應用的措施與建議[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