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炳城
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婚姻受國家保護,禁止破壞婚姻自由。同樣,企業不得通過制定規章制度來限制員工的婚姻戀愛自由。
鄭某于2020年2月入職某公司擔任部門經理,雙方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約定月工資1萬元。同年9月,鄭某與本公司員工宋某相戀。戀情曝光后,公司人事經理找鄭某和宋某談話,要求鄭某和宋某之間必須有一人主動辭職離開公司,理由是公司規章制度明確規定:“禁止員工之間談戀愛、結婚,違反者公司可與其解除勞動關系。”鄭某和宋某認為公司規定不近人情,均拒絕辭職。
隨后,公司向鄭某和宋某送達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解除了與鄭某和宋某的勞動合同。鄭某不服,將公司訴至法院。法院最終支持了鄭某,判決公司向其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2萬元。
企業規定禁止員工談戀愛并將談戀愛員工解雇,違反勞動法規定。
首先,根據勞動法的規定,企業制定規章制度必須符合“三要素”:一是實體合法,即制度的內容、條款要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不得相抵觸;二是程序合法,即需通過民主程序,企業不得單方面“一言堂”;三是公示,即將已經制定好的規章制度通過公開張貼、郵件發送、培訓宣講等方式,向全體員工公示,讓全體員工知曉。
民法典第1041條第2款規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勞動合同法第4條第1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可見,企業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制定規章制度,制度的所有條文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相違背,否則無效。
其次,規章制度需公平、合理。
企業規章制度除合法以外,還應當公平、合理。規章制度是否公平、合理,應結合企業的經營方式、生產方式、人事管理現狀、勞動者崗位職責等具體情況綜合分析。通常來說,以符合社會的一般認知和大多數勞動者的認同作為判斷是否公平、合理的標準。
在實務中,規章制度不公平、不合理現象并不鮮見,甚至還有許多“霸王條款”。比如,員工一天只能上3次廁所,每次上廁所不得超過5分鐘,曠工半天視為嚴重違反規章制度,見到單位領導要問好,一頓飯要在15分鐘之內吃完,以及一些只強調企業權利而免除義務的不公平條款等等。這些規定看似“不違法”,但是超過了一般社會人對事物可接受的“度”,因此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再次,規章制度不得違反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原則是民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指的是公共秩序和善良習俗。我國民法典對公序良俗原則作了大量的規定,比如,第8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原則在勞動關系中同樣適用,企業在制定規章制度時,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本案中,公司規定員工之間不得談戀愛、不得結婚,該條款違反法律規定。公司解雇談戀愛員工,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法向員工支付賠償金。
(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