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張蓉
連續20多個小時,鮑碩沒吃飯,沒喝水,沒休息片刻。以“北京”為代號,坐在調度臺上的她,已密集發出了上千條沉著有力的指令。
在她的高效指揮協調下,2020年12月2日晚上10點,“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比預計時間提前7小時。
“這個崗位上40年來都沒有過女生,我一定要開個好頭。”工作僅三年,這個“90后”姑娘已成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首位女調度。
“我是北京。”她最常說的這四個字,意味著獲得的莫大認可,也承載著一副重擔——“扮演一個高性能的CPU處理器,不僅要收集大量信息,還要快速分辨輕重緩急,高效處理,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
2020年11月24日,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伴隨著火箭的絢麗騰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總調度鮑碩用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調度口令,開啟了“嫦娥五號”為期25天的地月旅行。北京中心是整個任務的飛控“神經中樞”,所有信息和資源都要匯集到這里,而總調度鮑碩也要從這里聲傳“天地”,號令“八方”。
“月面工作的20多個小時,要下達上千條指令,交互上萬句話,壓力很大。”作為中心最年輕的總調度之一,鮑碩安坐調度臺,指揮若定,號令八方,在旁人眼里看似很風光,她卻從未有這種感覺。
由于信息量大,責任重,鮑碩不僅要熟悉各種程序制度、技術方案和預案,掌握各個崗位、系統間的流程和職責,還要隨時隨地判斷和準確領會專家組的決策和意圖,具備靈活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應對自如,“其實就是個‘大管家”。
隨著鮑碩手撫桌上的話筒,一條關鍵指令從她的口中喊出,由發令崗飛向“嫦娥五號”。整個任務期間,她和同事合作不斷發出的指令,就像一條條無形的絲線,引領著“嫦娥奔月”的旅程。“每一條發往月球的指令,只需幾秒鐘就能到達,一旦出現錯誤就沒有機會更改,特別是一些事關探測器安全的關鍵指令,必須一次成功,百發百中。”鮑碩說,尤其是這次任務,23天要完成11個階段的各種控制,一環接一環,每一環都會對后面產生較大的影響,全程密集發令前所未有,風險很高,壓力特大。
“嫦娥五號”預定的月面工作為48小時,為了能持續堅守,鮑碩在任務前一個月就偷偷做起準備,每天只睡3小時,任務前兩周,控制兩天睡一次覺,“我想試試在少睡的情況下,能否保持思路清晰”。鮑碩坦言,開始那幾天會困得熬不住,但后來就慢慢習慣了。
在挑戰真正來臨的那一天,鮑碩保持著清晰的思路,有條不紊地調度各崗位、各系統進行月面段工作:月面初始化、鉆取、載荷工作、表取、國旗成像,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表取過程中,系統間配合特別默契,比預計時間快了7個小時”。
如今,下夜班回家的路上,鮑碩都會不由自主地抬頭找星星、月亮。看到月亮,她的第一反應是:“‘嫦三在哪,‘嫦四休眠了嗎,‘嫦五又在哪……”
飛控大廳內的她,雷厲風行,不茍言笑。情況緊急時,一旦發現關鍵崗位存在操作誤差,她甚至會急切地站起身,一拍桌子就喊出來,哪怕對方是關系極好的同事,或者年齡比自己大的前輩。“完成任務是第一位的,我不會顧及太多個人情感,可能會有些嚴格。”
她就是“鋼鐵俠”,可以長時間不喝水,不吃飯,也不休息——這是同事們對鮑碩的一致評價。
對待自己,鮑碩總是苛刻的。為了保持體能,她曾堅持每天早上5點起床晨跑,長達一年。后來,由于工作調整為24小時值班,她中斷晨跑,卻仍每天利用午休或晚上的時間跑步。
只是,走下代號“北京”的調度崗位,這個“90后”姑娘也會回歸為愛撒嬌、愛甜點、愛追星的小女生。
十多平方米大的宿舍里,烤箱、模具、鍋碗瓢盆等各式工具一應俱全。逢年過節,如果有空閑時間,鮑碩就會自己動手做甜點:月餅、青團、春餅、肉松小貝、蛋糕……她常帶著自制的各式甜點讓同事們品嘗,也會充滿儀式感地在紀念日為自己守護的探測器做蛋糕。
“感覺它們就像自己守護著的孩子。”在朋友圈中,鮑碩習慣性地將“嫦娥四號”稱呼為“小四”,“嫦娥五號”則是“小四的妹妹”。2019年12月8日,“小四”出征月球滿一周年,鮑碩特意做了個蛋糕來慶祝。“等她妹妹回到家,我也不能輕怠。”她笑著說。
2020年6月,父母結婚紀念日當天,鮑碩正為“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而忙碌。盡管沒有時間陪伴父母,但在他們發來的照片中,鮑碩細心地發現了父母約會的餐廳。“那是我家附近的一家烤魚店,我就去網上找到店長的聯系方式,提前買了單,讓店長說他們是當天的幸運顧客。”那天,父母開心地告訴鮑碩,“飯店為我們免了單”。
盡管家就在北京豐臺區,開車40分鐘就能到達,但鮑碩已有幾個月沒見到父母了。獨自在宿舍時,她偶爾也會想家,“如果我不主動聯系他們,他們平時不會輕易發微信找我”。鮑碩說,自己的父母是北京最普通的市民,一個是首鋼工人,一個是出租車司機。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回到地球,鮑碩也終于有機會回了趟家。她陪父母看起了電視劇,而她默默收藏的偵探劇已有十幾部,卻都沒找到時間看;手機里,還存著數千張張云雷的照片:他是鮑碩追了兩年多的明星。她沒時間為偶像打榜,但會悄悄購買同款潤喉糖,把對方設為手機壁紙。
在飛控中心,鮑碩還有一個偶像——一位高度自律、精通技術又管理細致的“80后”同事。“我希望三十而立時,也能心平氣和地處理好所有事。”鮑碩也期待那時的自己能找到理想的未來伴侶,“希望他會理解我的工作以及我對它的那份熱愛”。
(選自2020年12月19日《錢江晚報》,本刊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