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芳
摘要
初中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路徑之一。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應著眼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探究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策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 初中語文
所謂批判性思維,是指通過積極、合理的反方向思維思考問題,提出質疑,進行推理并分析。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學習階段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確立的關鍵時期。培養批判性思維可以開拓學生思想,增強學習的信心,為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往往存在著被忽視的現象:有的教師設計的教學問題過于淺顯,難以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力;有的教師教學理念陳舊,仍然難以轉變灌輸式教學方法;有的教師課堂功利化傾向嚴重,為了分數,而忽略了學生的素質培養。諸如此類的課堂閱讀教學問題,導致語文教學“耗時多、效益差”,學生思想僵化,高分低能現象嚴重。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問題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初中時期,學生好奇心重,學習能力較強。由興趣所引發的靈感猶如剛剛綻放的花骨朵,需要教師倍加呵護和珍惜。課堂上學生隨靈感迸發出來的問題或回答,教師要積極給予鼓勵,肯定學生思考的閃光點,合理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藤野先生》一文的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把預習中不懂的問題先在小組內部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來集體討論。課堂教學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學習。我引導學生從咀嚼語言文字入手,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情感。例如,我對“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一句中“偉大”一詞進行發問:藤野先生為“我”添改講義、修正解剖圖等行為,不是一個老師常做的本職工作嗎?以“偉大”來形容,是否合適?這樣的質疑可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再次回歸文本,深入了解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探究作者的心路歷程,進而體會藤野先生不僅具有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嚴謹、認真、敬業的品質,而且是一個正直、善良、沒有民族偏見的人。這對于當時的魯迅來說,是最為重要的,所以用“偉大”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當然,學生還會有別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我都加以肯定。這是課堂回答中生成的問題。而在課前或交流時,學生產生的問題,只要不出格,教師都應該因勢利導,給予鼓勵和肯定。教師保護學生想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效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強其信心。在教學活動中,這實際上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二、引發學生思考,提升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學會思考,拓展學生思考角度,提升學生思考的深度等,都是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的問題。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特別是逆向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閱讀教學中,對問題的多角度思考與深層次追問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幫助很大。我在教學鄭振鐸的《貓》這篇文章時,通過層層追問,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總結。
師:同學們,如果是第二只貓在時,我家的鳥被吃了,我還會這么妄下斷語嗎?
生:不會,因為這只貓在我家是若有若無的,大家都不太喜歡它。
師:也就是說,是我們的主觀情感導致了妄下斷語。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第二只貓的丟失呢?
生:鄰居的冷漠和路人的自私。
師:在幾只貓的遭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和偏見,難道作者寫幾只貓的遭遇,就是為了讓我們去發現人性中的惡?
生:不是的,在第三只貓受著冬寒和饑餓折磨時,我家收留了它,可見我們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
師:是啊,文中還有多處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的善良、包容等。所以,雖然作者寫的是貓,我們卻可以從中讀出人性的復雜。
這樣的層層追問,不僅有助于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解讀文本,也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學會在閱讀時多問幾個“為什么”,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會得到提升。
三、理性分析文本,進行合理批判
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和鑒賞的思維過程,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理解、領悟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加強其對文本內容的合理分析和理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質疑,進而合理地批判。
在《時間的腳印》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利用“火眼金睛”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第四段關于“銅壺滴漏”的內容是否可以刪去?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之后,提出了各種觀點。有的學生認為,不可以刪去,因為我們對“銅壺滴漏”如何計時不了解,作者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這種計時方式。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刪去,因為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這部分內容可有可無。還有的學生認為,這段內容可以放在第二段省略號的位置,因為前文“人們卻想出了許多法子記錄下它的蹤跡,用鐘表,用日歷……”后面緊跟著對“銅壺滴漏”工作的介紹,就顯得非常自然,文意通暢……學生們通過思考和辯論,對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掌握得更加明晰了。學生明確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會迷信書本,所有的答案都是思考的結果,分析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維得到培養。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整個初中教學階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合理的批判性思維,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提高學習質量,對培養學生優秀素質具有正確的引領與導向作用。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養成批判性思維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衡山路學校)
【參考文獻】
[1]張來鳳.閱讀教學更應該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J]. 語文教學通訊,2020(12).
[2]汪倩文,劉世玉.為培養多文本閱讀能力而教——談初中語文多文本閱讀的教學[J].語文建設,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