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奮

在特斯拉之前,所有人都認為新能源汽車應該是經濟的、小型的、家用的汽車,而馬斯克用Roadster的問世,證明了電動汽車以前走過的路都是錯的。這是一款超級跑車,它的用戶幾乎就是一張全球名人榜單。
為什么馬斯克敢把電動車做成跑車?他有一段闡述:“我們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于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然后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想要做出顛覆式的創新,首先要用“第一原理思維”,問出“元問題”,之后所有的技術方向都圍繞這個“元問題”。
電動汽車的“元問題”是什么?電動汽車是一個詞組,從語法上分析,汽車是中心詞,電動是限定詞。比較思維就是從“限定詞”入手,電動嘛,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經濟……于是,我們的思維就被這個“限定詞”限定住了。
而“元問題”是回到“汽車”這個中心詞,汽車的發明就是為了讓人類擁有更快的速度,汽車消費的本質不是為了省油,而是跑得快——更恰當地說,是追求跑得快的感覺。馬斯克通過“元問題”的思考,把電動車做得比大多數汽車都接近車的本質,這就是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之一:回到需求本身,而不是改進現有方案。2010年,因為政策的影響,房地產市場發生了一個延續至今的變化——主力戶型從改善型大戶型變成首次置業的緊湊戶型產品,這對于戶型設計的收納功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如果使用“比較思維”,很容易想到的是把儲藏室變小,或者與其他空間功能合并,但這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嗎?即使是改善戶型,收納也是個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很多消費者換房子,都覺得原來的房子“不舒服”,至于什么樣的房子舒服,消費者不清楚,開發商也不清楚,給出的解決方案就很粗暴——換大房子。
當你仔細研究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你會發現,收納的問題不在于“收納”,而在于尋找。據統計,我們生活中至少有10%的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也就是說,收納的核心不是空間,房子越大越難找東西,我們都有為了找一樣東西而把家里翻個遍的經歷。
這就找到了“元問題”——消費者并不一定需要一個專門的儲藏空間,而是讓“放東西”和“找東西”更方便。從這個“元問題”產生了“根技術”:家庭收納的重點在于“把東西自然擺放在平常會經過的動線上,讓收納成為家人隨手就能辦到的事情”。2010年后,很多新戶型都取消了儲藏室,變成了玄關柜、衣柜、儲藏柜、櫥柜、清潔鏡箱等若干部分組成的收納系統。
找到“元問題”的思維方法還有一個,就是把自己放在新人的位置上。商業史上的大部分創新都是由外來新勢力實現,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體驗過早期Windows系統的人,一定玩過“掃雷”或“紙牌”游戲,為什么做操作系統的微軟要做這樣的小游戲?因為Windows系統引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設備——鼠標,它首先必須改變用戶的行為。微軟把自己當成電腦行業的新勢力,希望通過這兩款游戲,訓練用戶使用鼠標,學習單擊、雙擊、拖拽等操作。
遺憾的是,當微軟處于這個行業的壟斷地位時,它喪失了把自己當成一個“新手”去改變用戶習慣的動力。早在1998年,微軟內部就開發出了觸摸屏產品,但蓋茨不喜歡它,因為它的界面“不像Windows”,不是為鼠標鍵盤輸入設計的,這個標準扼殺了微軟內部的許多創新。
總之,創新思維從來就沒有什么“武林秘籍”,即使日常工作中絕大多數時候不需要“元問題”思考,你仍然需要大量的訓練,跳離“舒適區”,好的思維方式都是逼出來的。
(林一摘自《風流一代·TOP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