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指出,未來三年,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
《計劃》提出,到2023年,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普及。重點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應用普及率達到30%。到2023年,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基礎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網絡、標識、平臺、安全等領域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突破,工業芯片、工業軟件、工業控制系統等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建立統一、融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關鍵領域標準研制取得突破。到2023年,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培育發展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1~2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培育5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
發改委:推動形成國家文化公園整體有序推進良好格局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組織召開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暨大運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視頻會,進一步明確了各地發展改革部門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總任務和總要求,并就啟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具體部署。
會議強調,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是中華民族的代表符號和中華文明的典型象征,各地要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將其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長廊、凝聚中國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園、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旅體驗空間,真正打造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
會議要求,各地要深刻認識國家文化公園在國家標準、文化定位、線性遺產、精神價值方面的特殊意義,按照保護優先、文化引領、四大分區、五大工程的總體要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文化引領弘揚民族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國家標準高質量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嚴防大拆大建、嚴防以假亂真、嚴防千篇一律、嚴防過度市場化、嚴防新增地方債務,確保各項工作開好局、邁好步。
七部門:確保“智能時代”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
近日,交通運輸部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汽車客運站、客運碼頭、民用運輸機場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確需查驗“健康碼”的,應優化親友代辦、工作人員代查等服務;具備條件的地區,在客運場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各地客運場站推進移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的同時,保留現金、紙質票據、憑證和證件的使用;加快推進地級及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和便捷應用,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社會保障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進老年人憑身份證、老年卡、社保卡等證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保持巡游出租汽車揚召服務,充分發揮95128等服務號碼作用,提供電話預約或即時叫車服務;鼓勵組建“愛心車隊”,對有相對固定用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保障服務;鼓勵網約車平臺優化約車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在重點場所設置出租汽車候車點、臨時停靠點,依托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各地客運場站及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要保留人工服務窗口;在人流密集的客運場站,具備條件的要為老年人設立優先購票窗口、專用等候區域或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