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面臨的不確定性不一定是壞事情
近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布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作《不確定環境里的企業競爭》主題發言。他表示,不確定性不意味著一定是壞事情,它是中性的,只能說過去沒有辦法推斷未來,但未來可能有意外的好,比如現在新技術帶來的企業增長,就是傳統時代難以想象的。
“技術加快、全球化打通,都會提高不確定性出現的頻率。但怎么應對不確定性?不要以為把它變成一個時髦的詞掛在嘴邊就能把很多事情對付過去了,企業要研究怎么在市場里面應對不確定性,至少要比別人應對得好一點。”周其仁認為。
“未來有不確定性,但是不意味著在不確定面前我們無所作為,企業和企業家就是為應對市場不確定性而生的。從已有的經驗看,中國可以產生非常優秀的企業家、非常優秀的企業。”周其仁強調。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地加快鄉村發展
近日,北京大學2020年鄉村振興論壇召開。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參會并發表了題為“鄉村振興與鄉村功能發揮”的演講。他表示,理解鄉村振興,除了要認識到鄉村振興必然包含著要加快鄉村發展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充分地發揮好鄉村自己獨有的功能。所以不能簡單地把鄉村振興理解為一般地加快鄉村發展。鄉村獨有的功能就在于這種功能是城市所沒有的,而這種功能又是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所以發揮鄉村的功能可能是鄉村振興最該振興的地方。
“鄉村的功能和城市的功能不一樣。城市的功能更多的是體現在要素的集聚和融合的基礎上去推進各種各樣的創新,以此來引領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地區社會的增長,成為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增長極,這是城市的功能。但鄉村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守護和傳承這個國家乃至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脈,并且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夯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根基。”陳錫文說。
脫貧攻堅也是大規模的移風易俗
“截至2020年年末,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改變了中華民族與貧困纏斗千年的命運,深刻影響了世界減貧事業,其綜合效應其實已經遠遠超出脫貧本身。脫貧攻堅的同時還實現了農村社會的移風易俗,不僅使貧困地區擺脫了物質貧困,讓鄉村有了光鮮的‘面子,而且帶動了鄉風文明建設,使貧困鄉村有了厚實的‘里子?!苯?,北京師范大學農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章文光這樣表示。
“脫貧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貧困地區‘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的風氣,使因婚慶喪事致貧的建檔立卡戶大幅減少。很多貧困地區的婚禮大操大辦,份子錢成為人情往來的‘枷鎖,甚至衍生了騙婚、冥婚等社會問題。脫貧攻堅過程中,各地黨委政府通過教育引導,普及文明理念,成立紅白事辦理制度,推動厚養薄葬改革等方式,深入整治了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章文光認為。
推進城鎮化要學會“打飛靶”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鎮化歷程來看,“人的城鎮化”明顯滯后于“土地的城鎮化”。“十四五”時期,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趨勢仍會繼續,這會對社會就業、城鄉基礎設施規劃以及公共服務供給提出新的挑戰。這意味著各項公共政策要進一步“瞄準”流動變化的人口分布來動態匹配基本公共服務,在建設項目規劃、資金投入方向、轉移支付坐標、公共消費供給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這好比從以往的“打靜靶”進一步轉向“打飛靶”,對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考驗。
“一是堅持項目規劃‘跟人走原則,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和區域發展規劃。二是堅持財政資金‘跟人走原則,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配置績效。三是堅持轉移支付‘跟人走原則,進一步推進財政改革與社會改革的銜接融合。四是堅持公共消費‘跟人走原則,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本積累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眲⑸邢=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