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月
延津農商銀行的基本情況
延津農商銀行現有28個營業網點、20個內設部室、136個普惠金融驛站,369名員工。截至2020年年底,存款余額80.63億元,較改制前增長28.64億元,增幅達55.08%;貸款余額40.03億元,較改制前增長23.8億元,增幅達146.5%;存款存量市場份額從改制前的42%提高至53%,增量市場份額歷史高達75%;貸款存量市場份額從改制前的48%提高至60%,增量市場份額歷史高達85%;近三年累計繳納稅金1.2億元,年均增幅45%,位居延津縣納稅企業首位,是延津縣網點分布最廣、從業人員最多、服務客戶最多、存貸款市場規模最大、上繳稅款最高的金融機構。
“黨建+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的工作情況
2018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作為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延津農商銀行將自身改革轉型發展融入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之中,自2018年2月23日起開啟了以信用評定為切入點的服務鄉村振興活動,并融合了普惠金融建設、經濟信息發布、農業科技推廣、精準金融扶貧、慈善公益事業、金融知識宣傳、信用環境治理等措施,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延津模式”的雛形。
2019年6月,圍繞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落實河南省委提出的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工作要求,延津農商銀行與延津縣委組織部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探索推進“黨建+金融”助推鄉村振興新模式。實踐中,通過構建黨委協作、支部共建、黨員行動的鄉、村、組三級體系,發揮組織共建、產品共創、人才共育的三個作用,支持鄉鎮、村的種養大戶和專業合作社,支持村集體經濟,支持涉農的中小微企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項目三個重點,經過資源的挖掘、梳理、整合三個階段,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和農商行的資金、服務、平臺、團隊優勢充分融合起來,解決了黨建和發展“兩張皮”問題,“三農”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問題,農村干群脫節問題,農商行自身發展瓶頸問題,收到了“1+1>2”的良好效果,從而形成了“黨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延津模式”,即:以信用評定為切入點,以“黨建+金融”為載體,著力構建三級體系、發揮三個作用、支持三個重點,通過資源挖掘、資源梳理、資源整合三個階段,實現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的鄉村振興“延津模式”。
延津縣“黨建+金融”助推鄉村振興模式以黨的建設為根本前提,以黨建引領、服務引領、價值引領給鄉風村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工作中,延津縣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與延津農商銀行員工打破傳統金融服務場地、人員限制,通過共同開展信用評定、產業觀摩等活動,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情感交流,主動為群眾創業致富出謀劃策、牽線搭橋,在服務群眾過程中村“兩委”凝聚力顯著增強,社會信用意識全面增強,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范,農商行業務轉型效果明顯,廣大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在延津這片土地上正呈現出經濟發展、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多贏局面,黨委政府的社會形象顯著提升。
延津縣“黨建+金融”助推鄉村振興工作也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省聯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河南省副省長戴柏華對相關工作作出批示肯定,省聯社王勇書記、省社科院谷建全院長、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等領導曾親臨延津調研指導工作,省內外百余家同行現場交流學習,《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河南日報》、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編發300余篇文章對相關工作予以報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