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里
今年的“五一”假期,國內旅游人次超過了2.3億,已小幅超越疫情前同期數據。讀者諸君,你是其中之一嗎?
或許,你是旅游大軍中的一員,對歡樂的假期感到意猶未盡;或許,你因為各種原因并沒有踏上旅途,有些小遺憾。今天,就讓我們跟著鏡頭再來進行一次“云游”,在飽覽大好河山的同時,還能借鑒一些拍攝技法,豈不美哉。

日出驚鶴舞 沈西林攝
點評:長焦鏡頭的妙用之一就是“空間壓縮感”,可以把不同距離的畫面元素“拉”到一起;近景的樹,中景的飛鶴,遠景的群山,極遠處的太陽,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秋之天鵝 張群攝
點評:作為作品主題的鵝群占的畫面比例很小,是不是構圖上出問題了?當然不是。你可以把這幅作品當成“環境鵝像”,主旨并不是突出鵝群的姿態,而是它們所處環境的優美;你也可以把這幅作品當成湖畔秋林的“大風光”,鵝群的存在是為了避免畫面太“空”而加進去的“趣味點”。

頤和園豳風橋 梁新攝
點評:應對逆光光比過大的方式之一,就是拍攝剪影。無論是結構古樸簡約的橋梁,還是線條感十足的枯枝,都具有輪廓上的形式美,適合剪影化處理。

烏蘭布統草原 唐文賢攝
點評:這幅“大風光”層次感很明顯;近景的棕色草地,中景的藍色山丘,遠方的白色天空,再加上畫面頂部被晚霞染成金紅色的大片云彩,讓人看著舒服。

遠方 趙遠平攝
點評:低角度拍道路是個不錯的想法,能讓觀眾產生臨場感,又可以將視線引導向畫面深處;前提是,道路兩旁和遠方的風景夠美。

人在畫中游 王建偉攝
點評:花朵與人物邊緣的金紅色輪廓、空中晶瑩的水珠、溫馨的氛圍……這就是“逆光的魔法”。

壩上雪韻 苗林展攝
點評:干凈的雪地是極簡攝影的“神器”。白雪覆蓋了容易形成干擾的小景物,清除了“多余”的色彩,“畫意”手到擒來。

彩虹之圓 馬樹根攝
點評:彩虹本就可遇不可求,而雙重圓環狀彩虹更是難得一見;真可謂“此景只應海上有,常人能得幾回見”。

金色的冬天 劉學騁攝
點評:氤氳的晨霧加上初升的朝陽,共同造就了這個與大家固有印象不同、溫暖溫馨的金色冬天。

綠色港灣 施建敏攝
點評:有人認為,照片整體不錯,可惜前景是敗筆,拍虛了;有人卻認為前景是亮點,搖擺的草叢不僅富有動感,還間接地描繪出“海風”這一環境元素。你覺得誰說得對呢?

晨捕 張蘭芳攝
點評:太陽剛升起時,霞光會和整個場景的藍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把主體安排在被霞光照亮的位置上,往往能獲得很不錯的效果。

秋意 龔全意攝
點評:拍秋天的紅葉有很多種方法。你可以拍單張紅葉的特寫,展示層林盡染的大景,也可以像本幅作品一樣,著眼于創造氛圍。

雪色浪漫 梅英攝
點評:平靜水面的完美倒影,和實景幾乎一致,適合把水面放在畫面中心,使用對稱構圖;如果水面有較多波紋,可以把倒影作為陪襯,將水面放在畫面下方三分之一處。

花海幻夢 高飛霞攝
點評:桃花林的粉色與油菜花海的黃色賦予了畫面鮮艷的色彩,本就很美;而虛焦手法讓點點桃花產生了朦朧、夢幻的感覺,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大漠風情 周修建攝
點評:背景里沙丘的曼妙曲線,前景處沙子的細膩質感,讓人身,臨其境,耳邊似乎響起了駝鈴聲與游客的歡聲笑語。

光與影 戴正明攝
點評:不少拍風光的人有“前景強迫癥”,這屬于矯枉過正;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關鍵取決于前景是否有觀賞性,是否能發揮構圖上的作用。

樽頂偷日 閆淼攝
點評:下方角樓的檐頂構成了“杯托”,高樓則成為了“杯身”,配上剛好缺了一塊的太陽,這個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構造而成的“決定性瞬間”與作品標題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