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青春”與“詩心”
《紅樓夢》是一本講不完、讀不盡的巨著。美學家葉朗先生在《<紅樓夢>的意蘊》一文中說:“一些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如《紅樓夢》,意蘊極其豐美,‘橫看成嶺側成峰,一種闡釋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個側面,而不可能窮盡它的全部意蘊。因此,對這類作品的闡釋,就可以無限地繼續下去?!苯詠?,“紅學”流派紛呈,名家輩出,蔚為大觀,但關于《紅樓夢》的闡釋、研究和批評一直在持續,也會永遠持續下去。
這樣一本經典名著,引入部編本高中語文教材,并成為整本書閱讀單元教學內容,且第一次從全國性的課程和教材層面,將整本《紅樓夢》納入語文教育的必修內容之中,這無疑是高中語文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然而,當下高中應試壓力巨大,教師、學生的時間極其有限,而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養成普遍的閱讀習慣,因此,在這一現實狀況面前,如何做好《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將《紅樓夢》引入學生的閱讀生活,引入學生的心靈生活之中,就成為一件頗有挑戰性的難事。
這種難度,不僅僅在于現實層面的制約,更在于《紅樓夢》內涵的復雜與龐大,給課時有限的語文老師們提出了一道難題。誠如周汝昌先生所言:“《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雖然雪芹像是只寫了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悲歡離合,卻實際是寫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萬紫干紅的大觀與奇境?!痹谟邢薜恼n時之中,不可能帶領學生深入《紅樓夢》,面面俱到地領會“中華民族文化的萬紫干紅的大觀與奇境”,我們必須依據學生的背景和特點,結合自己對《紅樓夢》的領悟,來確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與重點,在教學內容上有所揀擇與裁選,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較為集中、深入地讓學生與《紅樓夢》產生共鳴,激發他們進一步閱讀和思考的欲望。
《紅樓夢》的主人公是一群青春兒女,這是一部充滿了詩意的小說,但又絕不是一般意義上所說的“青春小說”。葉朗先生說:“那是一個春天的世界,是美的世界,那里處處是對青春的贊美,對‘情的贊美?!倍嘤r先生在其名文《<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也說:“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創造了兩個鮮明而對比的世界。這兩個世界,分別叫它們作‘烏托邦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這兩個世界,落實到《紅樓夢》這部書中便是大觀園的世界和大觀園以外的世界?!边@個立足于現實之上的“烏托邦的世界”就是一個青春的理想世界,是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
這種詩情、詩意與詩心,形成了《紅樓夢》獨特的藝術內涵和精神氣質。脂硯齋在評語中說:“余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句中翻出者?!钡?,這種詩意之妙,又不僅僅在于小說里穿插的詩詞曲賦,也不僅僅在于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云醉眠、探春結社、妙玉品茗、寶琴立雪,晴雯撕扇、香菱學詩、齡官畫薔等詩意的人物與畫面。周汝昌先生分析說:“讀《紅樓夢》,當然是‘看小說,但實際更是賞詩。沒有詩的眼光與‘心光,是讀不了的。所謂詩,不是指那顯眼的形式,平平仄仄,五言七言等,更不指結社、聯句、論詩等場面。是指全書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詩的,所現之情與境也是詩的?!薄耙虼?,我說《紅樓夢》處處是詩境美在感染打動人的靈魂,而不只是敘事手法巧妙得令人贊嘆?!?/p>
青春的詩意與詩心,這是我們將《紅樓夢》帶入課堂,面對著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時,首先應該想到的——一個可以溝通兩者的通道與途徑。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的任務就是要使人們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這是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一個決定性的前提,也是用理智、智慧和高尚的道德來支配本能的一個決定性的前提?!边@種“生活在美的世界”究竟如何實現呢?最重要的途徑當然是閱讀。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我認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男女都找到了一本在他們心靈中終生留下深刻痕跡的書本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我耐心地期待著少年同他的書本相遇。這種相遇將出現在您給少年揭示出真正的人的美的時候,而且,這種相遇還要求教育者具有高度的素養?!弊鳛橹袊诺湫≌f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就是這樣一本“給少年揭示出真正的人的美”的名著。
無論是從教育本身的要求,還是語文教學的規律來說,讓中學生感受《紅樓夢》的詩意之美、詩心之廣大精微,讓他們在漢語之美、文化之美、青春之美、人性之美、詩意之美的熏陶中成長,在共同閱讀、思考、體悟的過程中培養一顆靈秀的“詩心”,都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筆者近年來對《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所探索,加入長沙市名師工作室以來,與同仁們也有很多切磋交流,現將相關的實踐經驗歸納如下。
品味紅樓“詩語”
《紅樓夢》的語言出神入化,氣象萬千。對紅樓詩意的感受和體悟,當然要以語言的鑒賞和品味為基礎。
這種對于語言的品味,離不開對于其中詩詞曲賦的欣賞。工作室黃黎明老師的《堪憐詠絮才——(紅樓夢>詩詞藝術鑒賞》-課,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中與詩詞相關的章節,了解主要人物優秀詩詞的主要內容,并進行誦讀和賞析;分析《紅樓夢》中詩詞與人物個性及命運之間的關聯,感受曹雪芹高超的藝術技巧。小說中詩詞很多,在內容的選擇上,也就只能“窺一斑而見全豹”,他選取了名家寫“柳絮”的詩詞與“紅樓詩詞”進行比較,體悟“紅樓詩詞”的藝術之美。
我自己也嘗試上過《化景為境,境以“詩”傳——(紅樓夢)寫景語言賞析》《紅樓人物的“詩化”與“詩性”——(紅樓夢)人物賞析))兩堂課,嘗試摘取小說中的精彩片段,從寫景語言和描述人物兩個角度,和學生一起探討《紅樓夢》中的詩意密碼。詩意是藏在語言和細節之中的。對于語言的賞析,應該融化在所有的教學過程之中,只有不斷地回到語言和細節的鑒賞之中,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紅樓夢》之美。
比如,在黃黎明老師的《紅樓宴飲初探》一課中,其引導學生梳理《紅樓夢》前80回的主要宴飲場景,把握《紅樓夢》宴飲描寫的藝術特征及其作用,以此感悟《紅樓夢》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文學藝術之美。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曹雪芹每次描寫宴飲的文字變化,都非常敏感,有學生說:“同樣是寫生日宴會,曹雪芹所用的筆法卻各不相同。比如賈敬的生日,他自己卻沒有參加,整個宴會也充滿著濃郁的淫邪氣息;賈政的生日,遠不及賈敬生日喧嘩奢侈,卻因為太監突然傳旨,不得不倉促收場,全家陷入恐慌,后又因為得知元妃才選鳳藻宮而一片歡騰;寶釵的生日圍繞“戲”來展開,點戲、說戲、評戲,由戲而引發了寶黛釵三者之間的矛盾;鳳姐的生日場面火爆,她與賈璉之間的矛盾大爆發;寶玉的生日宴分兩場,參與人數眾多,著重表現眾人的歡樂;賈母的生日場面盛大,卻由此引出了邢夫人與王熙鳳之間的婆媳矛盾。眾多的生日宴會,角度各不相同,展現了曹雪芹高超的敘事技巧?!?/p>
在這種對比之中,學生也感受出了宴飲之中的詩意。有學生指出:“比如第38回寫眾人吃蟹時須飲酒,其實就是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習俗。正如李白《月下獨酌·其四》一詩即說:‘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除此之外,眾人的詩作以及酒令也無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大觀園生活的一種精致與詩意。”
《紅樓夢》的詩意,體現在詩詞曲賦、人物描寫、敘事寫景、主旨立意等各個層面,但首先體現在文學語言上的萬紫干紅,出神入化。如何不斷貼近并理解《紅樓夢》的語言魅力,是我們和學生走近《紅樓夢》的第一步。
感悟《紅樓夢》“詩情”
《紅樓夢》的青春與詩意,當然是美的,是純粹的、青春的;但同時也是立足在復雜的現實之上的,有著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沖突的憂郁之美、悲劇之美?!案杉t一窟”“萬艷同悲”“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紅樓夢》既提供了一個如此美麗、靈秀、多樣的青春的理想世界,同時也詳細描述了這一世界和現實的沖突及其毀滅。葉朗先生說:“《紅樓夢》的悲劇性并不在于貴族之家(賈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而衰)的悲劇,也不簡單在于賈寶玉、林黛玉兩人的愛情悲劇。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一種審美理想,而這種審美理想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必然要被毀滅的悲劇。簡單一點也可以說是美的毀滅的悲劇?!鼻∏∈窃谶@種悲劇之美中,《紅樓夢》將詩意之美、詩心之廣大精微,帶入了人類靈魂復雜的深處。
這種詩意之美,幽微而靈秀,大多落腳在書中每一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中。在這方面,工作室的同仁們設計了《賈寶玉的“人設”》《黛玉和她的閨蜜》《話說王熙鳳》《妙玉何“妙”?》《為探春創建個性空間》《筆下無閑人,枝葉亦關情——<紅樓夢>賈府男仆形象管窺》《夢”里花落知多少——<紅樓夢>“又副冊”審美探究》《寶玉生命中的“離別”》等課,力圖帶領學生較為深入地探尋紅樓兒女的詩情畫意和悲歡哀樂。
在《寶玉的“離別”》一課中,黃金萍老師要求學生運用“內容重構”策略、“前后勾連”方法,梳理歸納與寶玉有關的離別場景,把握主要內容,研讀其中最為感人的離別場景,深入人物內心世界,鑒賞交流形象和情感之美。同時,探究哪一幕離別是促使寶玉訣別塵世的最重要原因,品味其中的復雜情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探討非常熱烈,有很多精彩的分析與見解。比如,有學生提出:“最觸動我心弦的是第79回離別迎春的那一幕,請大家把書翻到1120頁,這一頁雖沒有直接寫寶玉與迎春別離,但借景抒情寫得極為動人。此時迎春因被許給孫紹祖,搬離了大觀園待嫁。寶玉此前已經歷了諸多離別,如晴雯、司棋等的離世和芳官等被逐出大觀園等,此時又面臨迎春出嫁之事,寶玉每日癡癡呆呆,天天到迎春的住所紫菱洲徘徊瞻顧,書中寫道:‘見其軒窗寂寞,屏帳倏然,不過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領略得如此寥落凄慘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日: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這段話特別打動我,寶玉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眼前的荷塘一草一木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可見寶玉對姊妹的深情,尤其是這首詩,最后兩句‘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就是對這種情感的升華。這首詩也讓我看到寶玉在離別中的成長,他對嚴酷的現實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對姊妹們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也有了一定的感受,‘重露繁霜壓纖梗就是形象的表達?!?/p>
學生的這些表達并不算深刻,但大多有感而發。一方面他們既發現了紅樓詩意之唯美與純粹,但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文字背后所彌漫的那樣一種憂郁乃至悲涼的情調,這能引發出他們對青春之美、詩意之美的更多思考和感嘆。誠如葉朗所說:“讀《紅樓夢》,我們都會感受到小說中滲透著對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運的最深沉的傷感,它像一聲悠長的嘆息,使整部小說充滿了憂郁的情調。正是這種嘆息,這種憂郁,使《紅樓夢》彌漫著濃郁的詩意?!蔽蚁?,詩意可能更多彌漫在這些深刻而傷感的地方,這些地方能更加深刻地擊中學生青春的心靈,引發他們對于社會與他人的理解與同情,同時,更激發了他們對人生哲學性的驚異與沉思。
這種同情與沉思,有著《紅樓夢》一般細膩而深沉的氣質。
思辨紅樓“詩意”
詩意不僅僅要去閱讀、去體悟、去吟詠和感受,也需要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只有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過的東西,才能更為深入地進入學生們的大腦和心靈,才能抵達“詩心”。《紅樓夢》主旨復雜,意蘊萬千,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紅學”發展上百年,諸多名家對該書的主旨意蘊爭論不休,語文教師不可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因此,引導學生體悟紅樓詩情,就必然要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行獨立的理性思辨。
在這方面,工作室的同仁們上了《寶玉的煩惱》《寶玉生命中的“離別”》《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獨我癡——探究(紅樓夢>的婚戀觀>《人生自是有情癡——(紅樓夢>“寶黛愛情”主題閱讀探究》《一壞凈土掩風流——(紅樓夢>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之“情情”林黛玉》等課,試圖引導學生對《紅樓夢》中的種種情感和哲學進行分析探討,我自己也上了《<紅樓夢>的女性意識》《<紅樓夢>主題綜述寫作指導》等,在實踐中不斷推進我們的探索和認知。
在《<紅樓夢>的女性意識》一課中,我主要是節錄原文相關章節段落,引領學生了解《紅樓夢》一書的主要內容、寫作目的以及獨特的女性立場、女性意識。同時,通過對相關回目內容的閱讀賞析,概括主人公賈寶玉的女性意識,并通過對賈寶玉踢傷襲人、試圖辭退晴雯兩事,分析賈寶玉的女性意識的主要矛盾,以此深入感悟《紅樓夢》獨特的女性意識,引導學生通過矛盾分析,深入把握《紅樓夢》一書的思想內涵和獨特價值。
在《<紅樓夢>主題綜述寫作指導》一課中,我按照部編本教材要求,引導學生了解綜述的寫作方法、寫作特點,掌握主題綜述寫作的基本要求,學會主題綜述寫作的基本方法。同時,結合《紅樓夢》主題綜述寫作的具體案例,來分析主題綜述寫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加以客觀、辯證的思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撰寫一篇《紅樓夢》主題綜述文章。課前,我下發了趙靜嫻的《20世紀(紅樓夢>主題研究綜述》(節選)及何其芳的《論<紅樓夢>》(節選)二文。要求學生閱讀何其芳的《論<紅樓夢>》(節選)一文,并分析在《20世紀<紅樓夢>主題研究綜述》一文中對何其芳論《紅樓夢》的主題概括是否符合何其芳的原意,為什么?以此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加強思辨,更加深入地體會《紅樓夢》詩情背后的復雜意蘊。
古人說,“為學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在《紅樓夢》的種種細微之處,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考,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這種難度在于,學生既要對《紅樓夢》整體把握和了解,不能“見木不見林”,同時,又要能從細節出發,再抵達整體。這對《紅樓夢》這樣的繁復深刻的名著來說,并不容易。關于《紅樓夢》的研究和闡釋太多了,其主題千千萬萬,學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較大范圍的主題搜索和比較,而且,這個主題并不是隨便搜索就能夠理解的,需要閱讀原文才能精確了解和深入思考,才能促進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紅樓夢》。
鑄煉紅樓“詩心”
劉再復在《賈寶玉論》中曾提出:“從哲學上說《紅樓夢》是王陽明之后中國最偉大的一部心學,但它不是《傳習錄》似的思辨性心學,而是意象性、形象性的心學”,“曹雪芹以文學形式展示的詩意心學。”
然而,《紅樓夢》所呈現的時代,畢竟是幾百年前的封建王朝時代了,其中社會的風俗文化、人物的言行舉止,與當下的時代干差萬別,完全不一樣了。學生能夠感受到過去時代的詩意人生,流連于曹雪芹筆下永恒的藝術世界之中,但是,最終還是要讓他們能夠溝通過去與現在,在汲取《紅樓夢》的營養之后,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時代,創造自己的人生,鑄煉一顆自己的“詩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分析道:“讀完一本有關真正的人的書籍,年輕學生就能掌握一種尺度去測定自我?!薄霸谕旰蜕倌甑慕唤鐣r期,孩子應當想到他要追求什么,他向何處去。那朝夕思慕的生活目的,已在這個時期變成照耀他心靈的光,幫助他們看到并認清自己的價值。但這一切,只有當他們有了某種寶貴的東西:寶貴的人、寶貴的情感和體驗、寶貴的希望和期待,那時才會變成現實?!币虼?,如何讓學生在體會《紅樓夢》中“寶貴的人、寶貴的情感和體驗、寶貴的希望和期待”之后,再來“變成照耀他心靈的光”,就特別值得教師留心。
在這方面,工作室的同仁們也有所實踐。我們推出了《<紅樓夢>世家大族的教育》《為探春創建個性空間》《紅樓人物的個性衣櫥——<紅樓夢>服飾文化探究》《天上人間諸景備——大觀園文化意蘊探究》《紅樓續夢,夢解紅樓——<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之續寫創作課》等課,用一些現代元素、現代視角來重新分析、認識《紅樓夢》,拉近學生和《紅樓夢》的距離,并引發他們對于自身的思考。
我上的《紅樓續夢,夢解紅樓——<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之續寫創作課》一課,在尊重《紅樓夢》原著基本脈絡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討,一起來賞析、品評續寫《紅樓夢》的得失。通過續寫的方式,釋放學生的想象力,深化學生對于《紅樓夢》的理解和思考。事實上,續寫《紅樓夢》,就是立足于《紅樓夢》(主要是前八十回《紅樓夢》),用自己的想象來理解《紅樓夢》,進入《紅樓夢》。我們選取了六名學生續寫的優秀作品,印發給全體學生,要求大家閱讀六位同學續寫《紅樓夢》的相關作品,分小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選擇其中一篇作品進行評述,評述的內容如下:第一,作品主要續寫的人物對象是誰?相對原作,續寫內容上有何調整或補充?第二,續作中的相關內容情節在原作中有哪些根據?第三,續作符合原作的人物性格特點和基本創作精神嗎?
在寫作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比如歐陽晨曦的《動凡心頑石再下凡》,該小說在形式上仿照魯迅的《狂人日記》,以文言文的前言起始,引發出一系列“賈寶玉”的日記。不過,這個賈寶玉已經是生活在當下的賈寶玉了,他在日記里傾訴自己在當下學校的教育環境中的所行所思,既有幽默搞笑之處,也有哀傷孤單之時。總體而言,該作品體現了作者對于《紅樓夢》中賈寶玉形象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并將賈寶玉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意義放到當下的社會和時代來思考,表現了閱讀《紅樓夢》之后所產生的思想波動與掙扎。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真正深入的閱讀,必然會帶有當下閱讀者的心情、視野、思想和時代背景,必然和時代、自我的思潮交相呼應,都是在創造一部“新”的《紅樓夢》。我們閱讀《紅樓夢》,絕不僅僅是為了向過去的經典致敬,更是希望“讀完一本有關真正的人的書籍,年輕學生就能掌握一種尺度去測定自我”,這種能夠更加貼合自我、測定自我、反省自我乃至創造自我的閱讀,才能讓《紅樓夢》的“詩心”與學生的心靈相遇,才能讓古今的“青春”相連通,讓學生真正獲得豐滿深刻的文學滋養。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曹雪芹的“傳世之文”在世間永遠流傳,那一顆滿蘊著詩意的“傳世之心”,也將在一代又一代年輕的讀者中得到理解、傳承和重造。
作者:馬臻,湖南長沙市明德中學語文教師。
編輯:杜碧媛 dubiyuan@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