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打磨2法則
1.精煉賣點,激發消費者購買動力
短視頻要呈現農產品賣點,但不宜過多,否則消費者記不住,賣點可能失效,甚至變缺點。
抓住最吸引消費者的1個核心賣點,比如形態、口感或工藝上的特別之處,用精煉易懂的視頻語言呈現。消費者看得明白,理解輕松,覺得有用,購買欲望才能被激活。
陽山水蜜桃短視頻突出“多汁”,脫骨李短視頻重點呈現“果核分離”。當視頻中陽山蜜桃表皮被揭開,流出充盈汁水;當輕輕一捏、一掰,李子肉與核馬上分離……消費者的購買欲就來了。
如果農產品賣點不突出,可以用貼標簽的方式,突出產品的獨特功能,賦予并放大產品賣點。比如,貝貝小南瓜口感軟糯香甜,就給它貼上“寶寶輔食”的標簽等。
2.簡化決策,拉動消費者迅速下單
短視頻中呈現三個關鍵點,可以幫助消費者簡化決策,即買得好,買得多,買得省。
同樣的價格,我們的葡萄顏值更高、味道更美,更健康安全;同樣是芒果,在我們產地100元能買一大堆,用車拉的那種;同樣是櫻桃,超市幾十塊甚至上百塊一斤,這里才幾塊錢一斤。
迅速讓消費者感覺投入固定的金錢,能買到品質更好、數量更多、價格更便宜的農產品,產生“發現新大陸”“占到便宜”的感覺,自然縮短下單思考時間。
洞察客戶2法則
1.鎖定客戶,為產品找到精準客戶
要“取悅”客戶,前提是找對“廟門”,精準鎖定屬于自己的目標客戶。否則,追求“人人可能都喜歡”會導致“人人都不喜歡”。
簡單粗略的“圈定”標準可以是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標準越具體、越多元,需求者畫像越清晰,也就越精準。
比如,全麥面包富含膳食纖維,飽腹感更強,升糖指數遠低于普通面包,鎖定產品需求者是有控糖或減重需求、不擅廚藝,或沒有時間做早餐的人群。
2.洞察需求,解決“痛點”、勾起“癢點”
精確找到目標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是短視頻帶貨成功的重要條件。
先了解他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擾、糾結和抱怨。思考我們的產品如何解決他們的“痛點”。比如,消化系統弱的老年人,長期深受腹脹、胃酸困擾,具有健脾、補氣等功效的山藥粉,含有可溶性纖維,助于腸胃消化吸收,恰恰可以解決“腹脹、胃酸”的痛點。
還要知道他們心中向往,想到就“心里癢癢”的產品,勾起他們的“癢點”。如收入平平的年輕人向往實現“車厘子自由”等。
視頻呈現3法則
1.人貨場適配,以產品為核心做調整
短視頻帶貨,視頻里既要出現產品,又要有烘托產品的場景和人物。人物、農產品、場景相匹配,才能將農產品襯托得更具誘惑力。
短視頻帶貨的目的是銷售農產品,拍攝場景自然要以產品為核心匹配人物、選擇場景。比如憨厚樸實、身著綠色T恤的“蘆筍哥”,手拿兩把綠油油的蘆筍,在蘆筍地頭跳著魔鬼步伐,引發消費者一樂之余,也讓人感覺場景匹配,對蘆筍產地和質量放心,產生購買欲。
2.輕劇情腳本,劇情為產品做好服務
帶貨短視頻要有劇情、有段子,才有吸引力。農產品短視頻在打造劇情時,用廣告思維設計腳本,用娛樂思維獲取流量,但要注意農產品的權重。
農產品不是單純的道具,而是劇情和段子的烘托對象,切不可讓劇情喧賓奪主,搶去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注意。
3.科學轉場,快速展示產品核心賣點
帶貨短視頻,時間在15秒之內為宜。時間短,帶貨任務重,短視頻拍攝要遵循136法則:第1秒先聲奪人,吸引大家注意;3秒內露出產品;6秒內展示產品核心賣點。
一段短視頻能不能吸引客戶購買,就看能否做好這3個轉場。一段節奏安排得當的短視頻,刺激著消費者的腦神經,加速著消費者購買決策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