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近日,《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20~2021)發布,作為廣東省“大病不出縣”的“高州醫改樣本”,高州市人民醫院榮登全國縣級醫院100強榜首,也是全國10強中唯一來自廣東的醫院。
中國衛促會特聘黨建專家、廣東省衛生系統政研會常務副會長亓玉臺在2019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黨建交流平臺“共享發布”的廣東發布日上表示:“加強黨建與醫院治理的深度融合是當前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熱點和難點。高州市人民醫院以黨建引領醫院治理的全過程,打造黨心聚力工程,走出了山區縣級公立醫院‘黨建+改革惠民新路子,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自2013年4月新黨委班子建立以來,該院在高州市委市政府簡政放權的支持下,建立了與群眾健康需求相適應的縣-鎮-村三級健康服務體系,辦院理念從以診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以“思想建黨?文化建院”為指導思想,全力打造以“聚力理想信念、聚力健康事業、聚力從嚴治黨、聚力社會責任”為內涵的“黨心聚力工程”,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2019年12月14日,高州市人民醫院的“黨心聚力工程”榮獲2019年度衛生健康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大獎。
理想信念是構筑有戰斗力堡壘的重要保障。高州市人民醫院黨委通過開展書記上黨課、專家講黨課、黨員月月談、紅色圣地重溫初心、建黨史館學黨史等活動,以新時期新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為進一步發揮黨委頭雁作用和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該院黨委制定了醫院章程、《第一議題學習制度》《高州市人民醫院黨委及行政領導班子議事決策制度》等10多項制度,全面突顯黨委的領導作用,并將支部建到科室,制訂雙帶頭人制度,科主任是黨員的擔任支部書記,每年對支部書記進行系統培訓,年終開展書記述職,提升黨務工作能力。
為加強支部堡壘建設,提升支部黨建引領業務的工作能力,在醫院黨委的指導下,高州市人民醫院開展了支部結對幫扶活動,由先進的支部幫扶普通黨支部,通過支部共建,加強堡壘建設,推進各黨支部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我們主要通過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幫助婦科兩個區融合在一起,傳播愛崗奉獻的精神,此外我們還把經驗復制給他們。”高州市人民醫院產科黨支部書記何進球對《小康》記者說。產科與婦科黨支部結對幫扶后,婦科黨支部加強了人性化的服務和管理,加強了交流也更為團結,大家擰成一股繩做好業務工作,業務量和業務水準穩步提升。
如今,該院通過先進黨支部和普通黨支部結對幫扶,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努力形成“后進趕先進、中間爭先進、先進更先進”的工作局面。
為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該院黨委創新“八項活動”,不斷提升“三會一課”內涵,開展了支部書記上黨課、黨支部“主動送黨課”、普通黨員“自己講微黨課”、黨課下鄉互動,紅色圣地重溫初心,去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強化廉潔自律洗禮等。
2020年7月22日,高州市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首期培訓班走進高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冼夫人紀念館。冼夫人是六世紀時南越俚族的杰出女首領,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該院黨委班子成員和40個黨支部書記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領略冼夫人的“好心”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廉政教育。
作為一家醫院,能為老百姓看好病是其本身的追求。近年來,高州市人民醫院以黨建引領醫改,帶領醫院從“醫療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公益性轉型,通過構建“互聯網醫院”和“村醫通”,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打造起村醫和村民的醫療服務閉環,滿足了縣域群眾就近看好病的需求。

高州市人民醫院2020 年黨支部書記培訓班
“我們把本職工作做好,救死扶傷,讓縣域群眾不出縣又能治大病治好病,這是縣域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最大體現,也是白求恩精神的最好體現。”高州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茂生在“紀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高峰論壇”上說到。
2019年8月,該院啟動了互聯網醫院建設,建立起縣鎮村鄉村醫生可視化服務,覆蓋全市23個鎮439個村委會,專家可在線上面對面指導分級診療和遠程培訓鄉村醫生,優質資源下沉鄉鎮基層。“就診者無論在大灣區還是省外,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完成專家一對一的復診開方,由院方配送藥品快遞到家。”王茂生說,“互聯網翅膀賦能醫療健康,要真正讓山區百姓看病不折騰。”該院還全面托管長坡鎮中心衛生院,實行同質化管理,每年安排10多名醫務人員駐點,組織遠程示教和專家駐點指導,并與其建立“胸痛中心”專科聯盟和遠程會診中心。
村醫水平低、獲取健康知識難、出門求醫難這三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基層民眾求醫問診,高州市人民醫院建立“互聯網+黨建+村醫通”健康群,并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群主、副主任醫師以上組成的400多人專家群。“村醫通”健康群除了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惠民政策,還提供免費診療和資訊服務,村民拿起手機即可在群里問診解惑。
袁炳斌是重癥外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醫通”優秀代表。他帶領醫生下鄉宣傳健康知識并引導村民進入微信群,結合臨床工作利用自己休息時間打理“村醫通”,實地走訪慰問困難患者。曾有一名教師在群里發言稱感到頭暈乏力,袁炳斌判斷他疑似腦梗塞并且建議其立即就診,果然確診為腦梗塞,因及時就醫,患者一周多便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遺癥。袁炳斌手機里有幾十個“村醫通”微信群,每天他都會根據黨辦發送的健康信息及時轉發到各個群并幫助村民答疑解惑。
懷著讓“老百姓看病不折騰”“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情懷,該院在網上建立起“互聯網醫院”實現免費的遠程會診、聯合門診。“我們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線上加線下模式對醫生進行排班,黨員醫生帶頭網絡問診,還可通過視頻進行會診,大大提升了問診效率。”高州市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主任吳旭東告訴《小康》記者。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全面強化監督。高州市人民醫院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主要領導與班子成員、班子成員與各支部書記分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并明確了具體措施和要求。該院還將43個黨支部建到科室,并制定雙帶頭人制度。科主任是黨員的必須擔任支部書記,并按照要求分別制定了各自的主體責任清單、職權清單、廉政風險防控清單、廉政建設目標責任保證書。支部書記必須親自把關科室的藥物比例、耗材比例。
推進從嚴治黨不僅需要預防機制,也需要監督機制。該院建立了“三個一”的監督體制,即一個體系,一個網絡,一種崗位。“一個體系”主要是建立紀檢監察體系:與高州市紀檢監察成立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黨風廉政建設遇到焦點難點問題。“一個網絡”,設立醫藥信息電子保密和實時預警網絡,系統可定點追蹤、實時報警。
“安裝防統方系統后,凡涉及藥品及耗材非法統計的電腦操作行為,系統即可實時發送警報,并定點追蹤到相關IP及具體操作人。”高州市人民醫院紀檢監察科主任周玲坤對《小康》記者說,原來醫院發生外來人員盜竊醫院醫藥信息的事件,醫院就從源頭上找原因,安裝防統防系統后終于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一種崗位”指的是:在科室設立黨員監督員,由黨員護長擔任,護長不是黨員的,由資深護士擔任,主要監督科室的黨風、行風及個人作風等問題,直接受醫院黨委辦的領導。黨委辦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黨員監督員會議,自2016年設立黨員監督員以來,共收集問題437個,通過黨委會研究,全部予以解決。
丁新林告訴《小康》記者,設置后效果明顯,上班遲到、服務態度差、濫開大處方、濫開藥等現象得到明顯遏制。
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純潔學員隊伍,該院還開設黨員整改培訓班、建立一對一幫扶,對思想后進的黨員開展集中培訓,黨委班子成員和支部書記或邀請上級黨建專家輪流上黨課,同時組織優秀青年文明號集體的優秀黨員開展一對一幫扶,經過半年的教育,合格后才可以“畢業”,否則再教育半年,如果還不合格,則勸退。近3年來,該院對13名后進黨員進行了培訓,效果明顯,有的還走上了中層干部崗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高州市人民醫院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統一思想,把“讓群眾不出縣又能平價治大病治好病”作為縣域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最廣泛體現,將公益性貫穿醫院制度建設的全過程,辦有序有情懷的公立醫院,推動醫院優質、高效、低耗、可持續發展。
“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該院聚力“黨心”,把公益性貫穿醫院發展的全過程。醫院踐行公益為民的行醫路線,通過搭平臺、借大腦、強專科等綜合措施增強醫院“內涵實力”,切實解決群眾就近獲取優質醫療資源的難題。

高州市人民醫院通過三級網絡與鎮衛生院及村醫進行遠程網絡會診。
2013年4月以來,該院新一屆黨政領導班子以“思想建黨文化建院”為引領,帶領全體員工從整改到醫改,把公益性貫穿醫院制度建設全過程,探索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現代醫院運行機制,建立起與縣域群眾需求側相適應的三級健康服務體系,提前4年實現大病不出縣的國家醫改重要目標,打通健康惠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一年可為醫保基金節省近1億元,與百姓全面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醫院2014年晉升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此后榮獲國家三部委頒發的“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國家衛計委醫管局頒發的“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等國家級榮譽10多項,贏得中央改革辦肯定。
醫院倡導“成本控制、治療效果和患者需求”的價值醫療理念,讓黨的醫改方針普惠山區群眾。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醫院近3年的年均次門診費用、人均住院費用僅約占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同類費用平均水平的六成與八成,以醫院年住院量11萬人次測算,一年為病人節省醫保費用約1億元。為緩解山區急救難問題,醫院常態化開展“120免費出車”,2014年2月至2019?年出車7.1萬車次,為患者減免約3000萬元,出車路程可繞地球40圈;自2013年來,每年7、8月開展暑期救心活動,到2020?年第8屆共手術治愈2161例心臟病貧困學生及兒童,減免費用1988.6多萬元……
醫院將醫師節定為醫院公益日,開展下鄉義診,?免費白內障、心臟病復查,為茂名地區福利院孤兒免費做矯治手術等,到目前為止共治愈40例孤兒;通過村醫通為高州普查白內障患者4510人,已做免費復明手術585例。去年5月,醫院引進社工服務,為貧困脊柱側彎患者、心臟病患者、早產兒等共開展減免費手術18例,減免40多萬元。醫院踐行現代醫院管理核心要義,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公益活動常態化。
奮進正當時,揚帆再出發。在新時代新思想指引下,該院黨委將繼續帶領全院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四有”工程為抓手,不斷豐富“黨心聚力”工程內涵,以人民對健康的美好需要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建成與縣域百姓相適應的健康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丁新林、楊迪,實習記者梁詩敏、鄭佩華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