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露 張熹[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昆明 650500]
當代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提高,使城市的開發和建設也變得十分迅速。但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郊區古鎮的過度開發致使現有歷史文化遭到破壞,商業化現象嚴重導致本土文化內涵丟失等。針對這些問題已有前人將傳統古鎮村落的保護總結為常用的三種開發模式,第一種,是為保護古鎮整體風貌避免商業化現象,禁止居民經商并對古鎮進行合理的開發管理;第二種,是政府主導頒布法律法規保護建筑并對現有歷史建筑進行保護修繕;第三種,是保持原住民生活現狀吸引大量商家入駐,籌集資本帶動經濟發展打造文化旅游產業 。以上三種方式各有千秋,但都存在一些負面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運用景觀與符號的關系對古鎮景觀進行營造從而達到文化傳播與保護的作用。這樣能彌補以上三種模式文化傳播力度的不足。
如何在保護開發同時還能營造景觀的歷史氛圍,讓人身在其中也能感受當地人文特色并有效地進行文化傳播是現在古鎮建設的急切問題。
黃龍溪近年來的發展源于政府的支持和投資者大量的資金投入。雖然古鎮經濟得到了發展,但隨著旅游業的不斷壯大,商業經濟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例如為了更加有效地帶動周邊產業發展,黃龍溪古鎮重組了新街區,為迎合市場以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新街區主要以特色民宿、網紅餐飲、酒吧等為主,導致古鎮的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這些偏向現代化的新街區破壞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在古鎮旅游過程中,文化景觀氛圍的營造不能完全體現當地人文特色,導致地域文化減弱甚至消失,原本古鎮的文化個性變成各地域都擁有的文化共性,降低了黃龍溪古鎮的旅游價值。因此應該大力保護和繼承古鎮的特色文化,在新擴建或重建的街區中設計富有當地人文色彩的景觀節點,增加互動性的景觀提高游客參與感,使其沉浸式地體驗當地文化以加深對古鎮文化的理解。
在古鎮中過多的同類商品,推動著游客的從眾心理,將游客的觀賞目的轉移為消費目的,文化旅游的核心逐漸被淡化甚至被商品消費所取代。一些學者認為通過銷售地方特色產品這種商業手段可以促進當地經濟,提升當地人的民族自豪感帶動文化傳播,但事實上根據黃龍溪古鎮的商業特征可以看出,雖然商品眾多但并沒有體現當地特色,部分商品還與其他古鎮中的相似,這非但沒有促進黃龍溪古鎮的文化傳播,還會導致游客將文化混淆。由于商業化的繁榮導致古鎮文化感知度不足,使游客對古鎮文化的認知體驗下降。
古鎮景觀屬于鄉村景觀的范疇,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的目的是為了加快鄉村現代化建設,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而鄉村景觀是在保護原地區歷史風貌前提下,規劃設計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景觀形態,吸引游客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由于古鎮的文化內涵流失,缺少地方特色,文化傳播的功能性減弱,所以在國家政策的宏觀推動下基于鄉村振興下的古鎮景觀氛圍營造與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符號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起初主要是研究語言方面,后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開始發現符號與現代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于是符號學逐漸成為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手段。符號是文化傳播中一種重要的媒介,人類通過符號對過去的文明進行了解,現代社會利用符號來分析事物。在廣義的符號學中,研究的是有意識的且按照習俗進行信息傳遞的行為和現象。狹義符號學傳遞的是系統的習俗。文化和符號的焦點都是傳播信息,將設計元素看作一種符號形式,也是景觀符號學的分析方式,通過這種符號形式傳遞設計內涵,從而達到傳遞審美、文化、情感等目的,使得景觀中的文化得以傳播和延續。古鎮景觀的營造應該把自然、生活和社會人文作為題材,運用建筑、山水等造景元素,通過藝術設計手段創造一個具有文化傳播意義的景觀符號,通過符號來表達當地的人文歷史和設計者對當地文化的理解。
在古鎮成長發育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經過多種文化的輸入、嫁接通過重構、碰撞、共生后成為如今的古鎮文化。古鎮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演變,在進化過程中都會有上段歷史所遺留的產物融合成古鎮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現代人們的消費水平和心理需求的不斷轉變,一些網紅產品、潮流文化逐步占據了大眾的消費視野,而古鎮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隨著經濟消費的形式發生變化,黃龍溪古鎮豐富的文化特色由于缺乏對自身清晰的認識逐漸陷入同質化危機,導致人們對于黃龍溪古鎮的文化認知感并不強烈。運用符號學原理可以將古鎮景觀中文化基因提取出來,建構古鎮景觀文化基因譜系,深入分析文化景觀基因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及其內在特征,為營造古鎮文化景觀提供支持。
“基因”這一詞是出自于生物學的概念,是指生物遺傳過程的基本單位。“文化基因”起初出現在道金斯所著作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他認為文化基因是一個與遺傳基因相對應的單詞,是文化傳播單位。運用文化基因譜系的方式將黃龍溪古鎮的傳統文化、建筑聚居、藝術形態、宗教信仰等各個文化要素按照特性排列組合與逐步解構,最終形成完整的歷史文化譜系。深入了解文化基因的關系、內容及其特點,更好地進行文化嫁接和符號植入營造古鎮文化景觀,加強古鎮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實現文化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轉變。
古鎮中的歷史積淀是黃龍溪古鎮文化基因中的重要部分,見證了古鎮發展成長的全過程。由于現在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在人們視野中,故呼吁和保護傳統文化變得十分必要。通過文化基因譜系的研究方法,把古鎮文化按照物質和非物質兩大種類進行整理,按照文化基因譜系圖進行篩選,將基因分為主體、附著和混合三種方向。
水文化作為黃龍溪古鎮文化中的主體基因占主導地位,在景觀營造中既要突出黃龍溪文化的特性又要區別于其他古鎮文化。古鎮中的建筑作為附著基因依附于當地文化,同時作為文化載體反映當地文化的獨特性。其他外來文化作為混合基因維持古鎮文化的多樣性,但它們并不代表當地文化。可以發現,隨著時代變化文化入侵和衍生新文化要素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新的文化要素如果衍生的好,可以引領地域文化的發展方向,反之如果衍生出的文化要素并不能夠促進地域文化的成長,從而使得原本文化的主體基因產生了偏差,混淆了地域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就會導致“千城一面”“天下古鎮一個樣”這些地域文化缺失的現象。
千年碼頭是黃龍溪古鎮的起源,也是黃龍溪古鎮的主體文化基因,在府河航運業的推動下,黃龍溪古鎮也逐漸發展。隨著不斷的發展變化,古鎮的水文化卻丟失了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的屬性。我們應該將水文化作為黃龍溪古鎮的文化核心,通過大量舉行水上活動對古鎮的地域文化進行宣傳,打響了古鎮的旅游文化戰略。同時黃龍溪古鎮周邊正在打造主題游樂園項目,為黃龍溪古鎮的旅游經濟和文化宣傳奠定基礎。此外,還應針對“一鎮一業”的主要理念結合古鎮的地域文化和旅游優勢,將古鎮打造為集文化傳播、傳承和創新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區。
由于黃龍溪古鎮的旅游業興起,衣食住行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住宿和餐飲的需求量都在逐年提高,出現了許多現代化的門店,使得其文化氛圍丟失。游客對當地的文化印象并不深刻,現存古跡由于保護力度不足和文化傳播宣傳不到位,在游覽過程中游客與當地文化的互動性不高。如黃龍溪古鎮的寺廟文化、打更、牛兒燈等傳統民俗,在古鎮景觀中的氛圍并不強烈,大多游客都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對當地文化的了解也不全面。
在古鎮文化景觀的營造中,第一,應該對原有古跡進行大力保護和宣傳,加快文化傳播的速度,使更多游客了解現存古跡的歷史。第二,古鎮原本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但由于商業化的發展,逐漸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本的特色,以前的打更、牛兒燈等民俗文化被文史資料和景觀雕塑所代替,雖然有進行文化傳播但并不能使游客全面地了解古鎮歷史。應該多舉辦民俗活動和表演,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不僅能多方位傳播文化,還能促進游客參與的自主性。第三,古鎮商業街過于現代化,與古鎮風貌脫節。內部裝修上盡量與古鎮整體風格相統一。商品上多運用當地文化符號進行包裝加強游客對古鎮的印象。在紀念品上打造一系列對應古鎮文化的文創產品,有效地進行古鎮文化的二次傳播。
將符號應用在古鎮歷史文化的傳播中,就是運用符號學手段加深游客對古鎮文化的理解,讓文化傳播的更全方位。首先應該明確使用符號學傳播的目的,這樣才能凸顯符號學在古鎮景觀營造中的意義。對于古鎮景觀的營造,除了結合當地文化元素外,還要與實際商業模式相結合才能達到文化傳播的最大化,提高文化傳播的規模與速度。在以往的開發過程中,大多數古鎮文化逐漸被嚴重的商業化模式掩蓋,一些古鎮文化失去地域性的特征。隨著符號學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景觀符號學在眾多領域中也有了許多經驗和成果,同時也為古鎮的景觀營造提供參考。
(1)突出古鎮的地域特色
黃龍溪古鎮本身就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脈,這些是古鎮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但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一些地域特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古鎮景觀營造建設時,要充分將黃龍溪古鎮的火龍、獅舞、打更等民俗文化運用其中,將黃龍溪古鎮的景觀特色區別于其他古鎮,突顯黃龍溪古鎮的地域文化。
(2)古鎮特色與商業相結合
古鎮文化景觀營造是為了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突出古鎮的地域特色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古鎮文化景觀的營造勢必要與現代商業模式緊密結合,打造黃龍溪古鎮的文化IP,將黃龍溪古鎮的水文化、火龍文化、獅舞文化等古鎮特色元素抽象化,運用圖像符號打造屬于黃龍溪古鎮特有的文旅產品,推動商品經濟的同時進行文化傳播。
(3)古鎮符號與景觀營造
將符號學運用到古鎮文化景觀的營造中,首先需提取古鎮中特殊的文化符號,提取其內在基因,然后將文化符號作為景觀營造的基礎,圍繞文化符號對古鎮景觀進行設計和指導。在整體氛圍營造時應該將古鎮景觀大致分為三大層次,分別為原始景觀、自然景觀和后期景觀三種層次,這三種層次之間相互聯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串聯整個古鎮的景觀故事線,將古鎮景觀的氛圍營造有創造性地進行編排,設置有特點的旅游導覽路線,輔助景觀氛圍的營造突出古鎮特色文化。把抽象的古鎮文化形象化、故事化,變成游客可以真實感受的文化空間。
黃龍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物質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的古鎮,近年來由于商業化模式的加劇導致文化資源流失,同時還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歷史文化的傳播十分匱乏,紀念商品模式化,旅游的過度開發等。歷史文化是古鎮的名片和內涵,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保留好傳統文化的特色,體現出古鎮本身的藝術文化和歷史底蘊。只有充分保護和傳承古鎮的歷史文化,才能凸顯黃龍溪古鎮的特色,彰顯與其他古鎮不同的文化價值和保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