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由此對職業學院的辦學規模、建設發展速度、教學環境品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福州舊城區的職業院校,大多興建于20世紀,經過數十年的使用后,普遍存在用地緊張、校舍老舊、管線老化等問題,雖經過多次翻新,但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教學需求。考慮到中心城區用地緊張情況,在原校區基礎上擴建新的教學用房與生活用房是大多數中心區院校的普遍做法。
福建工貿學校(原省糧食學校)創辦于1964年,坐落于福州風景優美的金山之麓、閩江之畔,依山傍水,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一所集中專、高職、大專教育于一體的多層次公立全日制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分為洪山和新店兩個校區,其中洪山校區位于福州鼓樓區洪山橋原居23號(洪甘路東側,即現福建工貿學校校址),校園布局結構按功能要求分為教學、實驗實訓、辦公、學生生活、體育運動等。
本期項目對洪山校區的擴建設計與建設包含1棟6層宿舍樓、1棟架空田徑場(結合實訓用房設置)、1座350 m環形架空跑道、1座4人制足球場、4個標準籃球場、配電房等。
(1)2010年,由于洪甘路拓寬改造工程,洪山校區向東退進了30 m,原有的運動場被征用,導致學校除了在校區內宿舍樓之間空地上臨時搭建的一個小型籃球場外,沒有其他運動設施,無法滿足在校學生日常的體育運動需求。
(2)近年來,隨著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原已低于規劃要求的生均宿舍指標進一步降低,無法滿足師生正常教學生活需求。
現有校區用地東側為山體,地形相對較陡,山體側已完成邊坡防護工作,且山體上建設有抗倭將領張經墓,征地拆遷難度較大,如圖1所示。北側臨近福州軟件園用地范圍,西側為洪甘路,南側為校園現有教學用房,如圖2所示。

圖1 場地現狀

圖2 現狀示意圖
規劃設計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及利用場地現狀,與周邊環境創造和諧關系。合理布局,多維考慮,滿足建筑功能要求,同時最大限度實現經濟、環保、節能。注重綠色生態景觀營造,保持良好生態環境,創造健康、舒適、安全、環保的現代校園。
該項目在已完成報建的總平基礎上,結合場地條件及周邊建筑現狀,綜合考慮到本期宿舍樓與遠期規劃建筑及場地環境之間的相互制約及聯系,對運動場地及宿舍設計做出合理、合適的布局,如圖3所示。

圖3 總平面圖
本期宿舍樓(南樓)與已建宿舍樓相鄰布置,并預留連廊與遠期規劃宿舍樓(北樓)連接,可形成校園獨立生活區,并設置獨立的校園出入次入口。獨立生活區,可有效提高生活配套設施利用率,提高學生們課余生活的便利性。把運動場地和實訓操作用房結合布置,設置于宿舍生活區與遠期規劃中的辦公及教學樓之間略窄的紅線區域內,充分利用基地紅線現狀條件,提高用地使用率,同時串聯校園教學區和生活區,使校園規劃按照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這條軸線有序展開[2]。地塊用地呈豎長條形,合理布置建筑朝向,給宿舍樓爭取最大日照時間。
考慮到洪甘路車流量比較大,若籃球場布置在地面高程,學生在進行籃球運動時,球類容易跌落到洪甘路上,影響過往行人車輛的交通安全,造成交通事故。因此,本方案采用架空操場的形式,架空跑道位于27.00 m高程的位置,將田徑場中央的球類運動場地降至22.10 m高程位置,通過四周架空空間緩沖和墻體阻隔,保證球類不會跌落到洪甘路上,大大降低了學生進行球類活動時將球掉落可能造成的安全隱患。
地下室負二層的場地高程為18.60 m,與洪甘路標高接近,利用較短的坡道就可以解決車輛進出的問題,節約造價,方便通行,如圖4所示。

圖4 場地剖面示意圖
整個項目交通系統以便捷、安全、舒適為設計宗旨。道路系統和外圍道路順暢銜接,同時保持其內部交通的獨立性。主入口從校園北側規劃路上進入,設計6 m校園道路,形成環形交通系統,連接校園內建筑的各個出入口,滿足消防需求。
堅持建設“綠色校園”的原則,突出生態特征,因地制宜,適當植草,栽樹造景,可供師生自由活動。運動場四周及道路旁設置綠化帶,以草坪、低矮灌木、喬木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山體已形成的自然景觀,形成立體景觀環境。
4.5.1 功能布局
學生宿舍樓為6層建筑,一層為架空活動空間、生活配套用房及無障礙宿舍;二層至六層為普通8人間宿舍,每間宿舍設置獨立衛生間及淋浴間,并在陽臺外設置晾衣區域。考慮到內廊式建筑通風采光局限性,屋面采用玻璃頂蓋及百葉側窗,使氣流能由下至上流通,光線能由上而下透入,有效改善了內廊的通風采光條件,間接提升了宿舍的衛生條件,在防范防控疫情的當下顯得尤為重要,如圖5所示。

圖5 宿舍示意圖
把田徑場跑道布置在地面上,在架空的地下一層布置4個籃球場和主席臺,滿足學生日常運功需求,也可利用籃球場地開展學校的集體活動。
實訓操作室布置在地下一層,滿足教學實踐需求,并通過相互關系圍合出下沉庭院空間,既能滿足學生課間活動的需求,也為房間采光和通風提供了有利條件。合理設計下沉庭院空間的位置,既保證了空間連續性,又增加了空間靈活性和趣味性,整個校園空間品質得到提升,如圖6所示。

圖6 下沉庭院示意圖
4.5.2 立面造型
該項目總體造型考慮采用現代風格及新材料的實踐。在立面上力求簡潔、大方、有特色,注重空間的滲透和融合,色彩明快,如圖7所示。

圖7 鳥瞰示意圖
學生宿舍樓的建筑造型設計結合校園的空間特點,充分考慮校區風格,遵循現代、簡約、實用、耐久的設計原則,以傳統的白色為主色調,用棕色及灰色的飾面板作為點綴,大膽的色彩搭配傳遞出活力四射的視覺感受,更是傳遞出希望學生們學習成長的期許。建筑細部的精心刻畫,是對城市的尊重,對使用者的尊重,差異化的空間與視覺的體驗,是設計師不忘堅守的初衷。
由于田徑場部分緊鄰洪甘路,高度較高,如處理不當對市容市貌會有不小影響。在造型設計上,根據現有地形情況,把田徑場設置為架空形式,對擋墻進行綠化景觀優化。架空部分采用實體墻和部分鏤空的方式,形成虛實對比,并結合綠植對沿街擋墻的裝飾效果,美化道路景觀,減少大體量建筑對路面的壓迫感,對于沿街道路的景觀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采用與學生宿舍樓相同色彩的立面材料,使之與校園整體造型完美融合,如圖8所示。

圖8 沿洪甘路示意圖
該項目除了地面設計1棟宿舍樓以外,其他大部分功能設置于地下空間。對地下空間來說,消防問題更為嚴峻,因此相關的消防設計也更為嚴格。地下二層為機動車庫,在設計噴淋的情況下,可做到每4000 m2以下設置一個防火分區,而地下一層的其他功能,則需要做到每1000 m2以下設置一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需至少設置2個疏散出口,這必然會造成疏散樓梯大量增加,造成空間浪費。大量凸出地面的樓梯間也必將影響地面田徑場的使用功能。因此,設計巧妙利用本來給地下空間提供采光通風的下沉庭院,在庭院中設置室外樓梯,既滿足了消防疏散需求,又能豐富庭院空間的趣味性[3]。
設計采用了大量下沉庭院用于解決通風采光和消防疏散問題,地面又是學生運動田徑場地,下沉庭院周邊的安全防護顯得尤為重要。依據現有規范對臨空欄桿的高度要求不足以保障學生們在運動中的安全,因此設計考慮在規范要求設置防護欄桿基礎上,采用2 m以上金屬防護網作為附加防護措施,防止運動中的人員或物體掉落,杜絕安全隱患。
福建工貿學校項目擴建工程方案設計,在用地緊缺,場地高程復雜,建設資金短缺等多種不利條件下對現代校園擴建工程設計的一次探索。運用設計手法,解決業主最迫切需求,是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最基本的執業準則。學校地下空間的使用雖然有一定局限性,但對處于中心城區校園建設來說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從設計上來說,只要能解決采光通風、消防疏散等不利因素,地下空間的功能性和實用性是巨大的。近年來,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有著長足發展,也為設計師們向地下要空間提供了極大幫助。隨著城市進一步發展,城市空間將越來越稀缺,如何在這有限空間資源中繼續提升教育建筑的實用性、趣味性和安全性,是未來現代校園擴建工程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