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口電池超過半數為中國貨。”據韓國《亞細亞經濟》20日的報道,韓國貿易協會當天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美國進口的鋰電池總價值23.0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其中從中國的鋰電池進口額高達11.58億美元,占比51%,位居第
一。目前美國電池供應不能自給,需要大量進口滿足國內需求。美國總統拜登今年初上臺后就推出包括新能源電池在內的主要產業鏈供應網重組計劃,但至今沒有取得實質效果。
上周,由美國能源部、國防部、商務部、國務院四部門聯合組建“聯邦先進電池聯盟”發布美國鋰電池國家藍圖。藍圖預計全球鋰電池市場預計在未來十年將增長5到10倍。美國需要緊急投資在本土建立鋰電池制造價值鏈。其中五個主要目標包括確保電池原材料供應安全,尋找關鍵原料替代品;刺激本土的前驅體原材料、電芯、電池組的生產能力;建立廢舊電池回收和材料循環利用的產業已經樹立電池技術研發領先優勢。
不過有分析認為美國對于鋰電池產能的規劃稍顯遲緩。韓國《每日能源》報道稱,目前全球新能源電池供應方面呈現中日韓三家獨占格局。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電池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是中國寧德時代(15.1%),第二和第三的是韓國LG(9.8%)及日本索尼(8%)。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占據4席,韓國占據3席,日本占據3席。去年1-4月LG和寧德時代的位居全球市占率前兩位,但今年1-4月寧德時代反超LG成為世界第一。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電池消費市場為中國、美國和歐盟。從去年開始,中國品牌電動車開始大規模出口歐洲,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中國電動車和新能源電池很有可能持續擴大在歐洲的市場。韓國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很難在短期內挑戰中日韓在全球電池市場的地位。▲ (張靜)
環球時報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