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平
摘 要:潮州文博資源厚重,其中韓文公祠是區域內最重要的碑刻文物寶庫,引領著潮州韓愈文化的發展方向。新時代,如何開拓文博資源,推動韓愈文化經濟發展,將是潮州重要的文化課題。
關鍵詞:潮州;文博;韓文公祠;韓愈文化;文化經濟
潮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博資源充沛,其中與韓愈有關的文化資源尤為豐富,文化產業具有影響大、潛力大、可持續等特點,是區域經濟的“發動機”,如能更好地開發利用,將為潮州的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因此,我們要以“全方位發掘、開發韓愈文化資源”為文博中心工作,著眼“韓”字山水文化,實現潮州文化經濟騰飛。
1 潮州韓愈文化的內涵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譽為“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潮州韓愈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許多具有韓愈文化資源稟賦的文化景點百姓家喻戶曉、如數家珍,可圈可點的文化景點有韓文公祠、祭鱷亭、昌黎舊治坊、泰山北斗坊、叩齒庵、景韓亭等。目前,韓文公祠是我國現存的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韓祠主體建筑分前后二進,古樸典雅,肅穆端莊。①祠內包含歌頌韓愈治潮功績的系列文博資源:一方面,祠門、梁間遍掛名家題寫的匾額,包括清代潮州知府溫承志所書的《韓文公之祠》、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周培源所書的《百代文宗》、國際知名學者饒宗頤重書的《泰山北斗》、廣東省委原書記林若所書的《三啟南云》、文化部原部長朱穆之所書的《思韓》、南京藝術學院原名譽院長劉海粟所書的《百世師》、汕頭大學原校長許滌新重書的《尊賢有祠》、江蘇省書協原副主席陳大羽所書的《今古同仰》、北京大學教授王力先生所書的《名以文傳》、民國潮安縣縣長劉侯武所書的《吾潮導師》(此匾額為文物)等。另一方面,沿壁環列歷代官員、名人碑刻40塊,其中36塊碑刻為文物。這些文物主要為明清兩代與潮州相關的官員勒石,官員品級從正二品至正七品,規格很高,絕大部分人為科舉進士出身,名氣較大的有榮享“三世尚書”美譽的林熙春(明)、廣西左布政使劉子興(明)、兩廣總督吳興祚(清)、禮部尚書杜臻(清)、蜀中才子李調元(清),所留墨寶皆為書法珍品和文史研究的珍貴資料。對于韓愈評價具有代表性的是,北宋蘇軾在《蘇東坡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中評其為“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一原碑在北宋年間就已被毀,韓祠現存有三塊明清時期的《蘇碑》重刻,最為珍貴的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刻的《蘇碑》,保存較為完好,歷史價值極高,其他兩塊重刻的《蘇碑》破損嚴重,大部分的碑面文字已經無法辨認,成為殘碑。
韓愈的思想文化主要包括:一是弘揚儒學正統。主張明綱紀、大一統思想;主張仁政愛民,關注民生,體恤民情;主張見利思義,持身立節,注重人的道德禮儀和廉潔自律的培育。二是強調教育辯證。提出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師生互學。三是提倡古文運動,強調“文以載道”,同時認為寫文章要保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形式要為內容服務。簡而言之,就是“文風、教道、官德”。而在潮州,韓愈文化的核心內涵為囊括其一生思想文化的“實踐精神”。
2 潮州韓愈文化的經濟價值
潮州作為韓愈文化的主陣地和發揚地,具有先發優勢、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尤為突出的物化文化—韓文公祠,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韓文公祠等一系列景點享譽海內外,備受推崇,年接待游客數量巨大。
隨著市委市政府“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新定位,以及連年打造文化高地、產業轉型升級等系列措施的連續性出臺,潮州的文化資源如雨后春筍般浮現,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激烈碰撞,如火如荼。據調查發現,海內外朋友對韓文公祠、湘子橋、牌坊街和龍湖寨的文化品位最喜歡、最推崇,這說明一個問題,歷任地方主官對歷史文化景點的建設和開發已經引爆了文化產業。從目前潮州的文博資源看,韓愈文化最有經濟價值。
一是直接經濟價值。直接經濟價值是指可以直接得到的社會經濟效益的貨幣表現形式。韓愈文化最直觀的經濟轉化表現為文化景點—韓文公祠、祭鱷亭、昌黎舊治坊、泰山北斗坊、叩齒庵、景韓亭等周邊的商品銷售收入。
二是間接經濟價值。間接經濟價值是指由此引起的或衍生出來的社會經濟效益的貨幣表現形式。韓愈文化在潮州文化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舉足輕重,如果沒有韓愈文化的支撐,區域文化將成為無本之木。韓愈文化的間接經濟價值無法估量,特別體現在商圈的打造、經濟帶的形成、產業互動、企業創新的效果。當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 潮州韓愈文化開發的難度
潮州韓愈文化在區域的文化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價值水漲船高。過去幾年,韓愈文化的開發力度不斷增強,但也存在諸多的瓶頸和難度。
第一,韓愈文化區塊面積較小。圍繞韓文公祠圈起來的區塊面積不大,周邊的商業氛圍還不濃厚,加上知名度還不廣,很多游客來到潮州,轉一天就把潮州的主要景點游了一遍,再叫他留下來住宿,做深度游玩和沉浸式休閑興趣不大,很多大城市的游客早上到潮州游玩,晚上可能就跑到周邊城市居住。眾所周知,潮州作為府城,在海內外的潮人心目中占有隆重一筆,也可以說是潮文化的精神家園。因此,要統籌協調文博產業發展,重視城市規劃、交通拓展和文化產業布局,求真、求精、求深,切實把各項工作做好,確保潮州文化能突破地小、人多、交通擁堵的弱點。
第二,現代產業的支撐還很弱。近年來,潮州市大力引進萬達、華僑城、碧桂園和恒大等全國性大公司。其中萬達、華僑城在特色小鎮、文化產業方面有諸多投入,帶有濃厚的現代文化商業氣息,而碧桂園還大手筆投資智能衛浴產業,均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促進作用。現代產業體系是以智慧經濟為主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現代農業為基礎,通過五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知識業)的融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形態。現代產業代表新的生產力和區域轉型升級的希望,當前我們還存在現代產業支撐較弱的問題,導致無法與韓愈文化產業相互融通,文化產業無法反哺現代產業。
第三,傳統產業契合還未成熟。潮州有八大傳統產業,包括陶瓷、食品、五金不銹鋼、印刷包裝、服裝工藝、塑料制鞋、茶葉、花卉產業。其中與潮州文化息息相關的產業主要有陶瓷、食品、不銹鋼和茶葉等,但開發力度還不夠,特別是與潮州文化產業的契合還不夠,沒有發揮產業的聯動和協同作用。如在韓祠周邊乃至牌坊街,賣給游客的是所謂“潮州三寶”,老香櫞、老藥桔和黃皮鼓只是潮州涼果特產中的種類,雖在潮汕地區的涼果界中具有重要的經濟地位,但代表性、附加值和影響力不足。
第四,群眾文化素質尚待提升。潮州是韓愈文化開化的地方,歷史上享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等聲譽,受人矚目。然時過境遷,與發達地區群眾的素質相比,雖然我們還帶著與人為善、樸實厚道的文化基因,但缺少文化洪流引導和文明的規約,所體現出來的素質與城市的發展格格不入,缺少“大格局、寬胸襟、大眼界”思想。
4 潮州韓愈文化開發的前景和思路
韓愈文化的源遠流長,使潮州具備別人無法比擬的“大好江山”“大美文化”“大巧人文”。在這里,韓山山畔韓水悠長,江光山色,精妙絕倫;在這里,韓文滋養著萬千人民,締造一大批像趙德、陳堯佐、王大寶、饒宗頤等古今大儒;在這里,韓祠、湘子橋、開元寺和龍湖古寨等人文景觀經久不衰,曠世矚目。因此,我們要發揮比較優勢,以市場為主導,以合作博弈為策略,圍繞“開拓文博資源,推動韓愈文化經濟發展”戰略定位,以“山水”為著力點,大力發展全市文化經濟,實現潮州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一,重視營造韓愈文化氛圍。正如巍巍的“昌黎舊治坊”一樣,潮州的韓愈文化具有全面、厚重、質樸的特性,短暫的刺潮八個月,韓愈用其一生的精神文化在潮州做了一系列的生動實踐。如勤政—“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摘自《爭臣論》),反映在潮州就是“初,愈至潮,問民疾苦”(《新唐書·韓愈傳》);廉政—“利居眾后”,反映在潮州就是拒領孔戣的額外補貼;崇教—“以德禮為先而輔以政刑”,反映在潮州就是捐俸興學育才等。因此,要發展潮州文化產業,務必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在韓愈文化方面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全民達成共識,積極營造濃烈的韓愈文化氛圍,打造粵東乃至全國性的韓愈文化重鎮,切實讓各類型的游客一踏入潮州,就能感同身受、各有所愛、收獲豐碩。一方面,要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們一定要扛起韓愈勤政、務實、為民的大旗,注重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構建法治、文明、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要全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設。以“創文”為導向,弘承“創業、精致、感恩、包容”的潮州人文化特質,增強潮州人民群眾崇韓、尊韓的意識,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道德水準,真正營造出“嶺海名邦”應有的文化氛圍。
第二,重視打造韓公商業圈。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發揮比較優勢,重拾潮州這一片山水,實施文化產業帶動突圍戰略。打造韓愈文化經濟商圈,盤活韓東“山水經濟帶”,分階段、分重點實現產業升級。第一階段打基礎階段,過去若干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潮州傳統優秀文化韓愈實踐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文博產業的發展基礎已比較夯實。第二階段抓提升階段,要以“文化商貿業”為新定位,緊緊抓住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完善和提升商圈建設,塑造市場品牌,努力打造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韓公文化商業市場集群。一方面,要深度發掘韓愈文化資源,大力推動韓文公祠筆架山北麓韓愈文化園建設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全力發動社會資金(包括海外華僑和社會賢達捐贈、商業資金)參與,全方位推進筆架山南麓筆架山公園建設,推動筆架山沿山棧道的建設,為文化商業經濟發展提供硬件基礎。另一方面,積極推進韓江東岸韓公商業圈建設,創新投資機制,以“經營城市”的理念招商引資,全面拓寬東興路,最好能把東岸的“三舊”全面拆遷,騰出大片土地,按照商業發展原則全新規劃唐城文化街、美食街、精品街的建設;同時,進一步做好“水”字文章,參照珠江游輪、東京灣游船的經營做法,特別是引進像東京灣HIMIKO和HOTALUNA一樣的環保、太空艙設計的全玻璃窗觀光船,開發更高層次的、可持續的韓江游項目。第三階段擴影響階段,要有“大格局”“大勇氣”的思路,以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的韓愈文化中心為己任,糅合提升濱江東長廊的美化、亮化水平,擴大影響力,使歷史上的“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成為真實寫照。
第三,重視新產業引領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需要眾多有識之士共同維護和推動。而潮州人是不缺乏創新的一群人,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抓住新時代發展的機遇,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態度實現潮州文化產業新的輝煌。一要做好產業規劃。要加強對文化產業和配套產業的科學論證、細致規劃,在研透好、運用好博弈論納什均衡理論基礎上,引導合作博弈,協調組建行業協會,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團體的理性行為,確保各市場參與主體充分競爭而不是完全競爭,避免出現“囚徒困境”情況。二要維護良好市場秩序。針對韓公商業圈可能出現的產業同質化、產品質量等問題,加強市場監管,并盡力做好與古城區商品差異化安排。同時,鼓勵傳統的文化產業進一步創新,提升區域商品的質量層次和品牌影響力。三要加強產業的協調配合。一方面做強高端商貿業,在韓公商業圈要積極發展酒店、商務、購物、餐飲、娛樂等高端商貿業,提升新興產業業態,努力打造地標性、窗口性城市綜合體;另一方面做優傳統產業,推動潮州八大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潮州經濟水平的整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