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華 劉振中 范暉 潘秋予 高曉鳳


摘? 要:目的 探索挑戰性學習融合課程思政教育在預防醫學專業的醫學科研基本方法課程中的實踐,并評價教學效果。方法 在超星學習通上建立課程;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研究方法和選題思路;基于挑戰性學習框架,學生小組完成開題報告,并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中。問卷調查學生對挑戰性學習的效果滿意度、各項教學目的的認同度和達成度。分析學生評分行為。結果 學生認為挑戰性學習效果滿意的占62.7%(69/110),挑戰性學習好的占63.6%(70/110)。學生對課程各項目標的認同率68.2%(75/110)~91.8%(101/110),達成率66.4%(73/110)~84.5%(93/110)。學生評分行為合規率為94.9%(2406/2536)。結論 挑戰性學習融合課程思政教育適用于本課程教學,且取得良好教學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關鍵詞:挑戰性學習;醫學科研方法;預防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9-006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challenge-based learning (CBL)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specialty and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Methods: The cours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ChaoxingXuexitong platform. The teachers lecture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opic selection ideas in class. Based on the CBL framework, the students groups finished the thesis proposal speech.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ffects of CBL and their recognition and achievement of various teaching objectives were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students' grading behavior was analyzed. Results: 62.7%(69/110) students considered CBL satisfactory, while 63.6%(70/110) thought CBL was good.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rate of various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was 68.2%(75/110)~91.8%(101/110), and the achievement rate was 66.4%(73/110)~84.5%(93/110). The compliance rate of students' grading behavior was 94.9% (2406/2536). Conclusion: Challenge-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suitable for this course with good teaching effect, but it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words: challenge-based learning;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preventive medic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2018年《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提出本科教育要合
理提升學業挑戰度。2008年清華大學提出了“挑戰性學習課程”的教學模式[1],并在一系列課程教學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1-2]。Apple公司也于2008年提出“挑戰性學習(CBL)”理念[3],2010年制定挑戰性學習課堂指南[4],并應用于護理學和法醫學教育中,研究表明挑戰性學習能促進自主的、積極的、參與性的、有深度的學習,增加學生探索處理現實問題的挑戰,激發創新思維解決問題[5-8]。金青等提出應用型地方高校課程挑戰性學習模式設計[9],但目前尚未見更多挑戰性學習實踐的文獻報道。本文擬在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科研基本方法課程中開展挑戰性學習實踐,且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并總結其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改進挑戰性學習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本次教學改革研究對象為預防醫學專業本科2018級學生共115人(男生47人、女生68人),分成15個小組(學生自由分組,每組7-8人),分配給4名老師(每人3-4組)。
(二)教學改革的實施
1. 課程資源建設:在超星學習通上建立課程,將教學進度表、教學大綱、課件、資料(包括視頻和文檔)等放在學習通上,做成任務點,供學生自學之用。
2. 教學過程:本課程共18學時,每周2學時。第1周講醫學科研基本方法概述(包括醫學科研的屬性、類型及特點,醫學科研基本方法的特征與重要性,培養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思考,科研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恪守學術誠信、遵循學術準則等);第2-5周由4位老師分別講毒理學、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社會醫學研究方法和選題思路,由學生小組組織討論會至少4次,老師分別參與指導學生查閱文獻,完成選題和撰寫開題報告、口頭匯報開題報告及回答問題,決定是否符合正式開題報告的要求;第6-9周由4名老師依次組織開題報告會,由自己指導的小組做開題報告,提問討論,老師點評總結。開題報告會后學生在學習通問卷模塊中完成自評、小組內互評、全體學生評分項,同時指導老師對學生的表現評分。此教學過程遵循挑戰性學習框架(見圖1)。
3. 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入。根據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特點,本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設定為:(1)理解并遵守學術誠信、學術倫理和規范;(2)理解堅持問題導向的思維和方法;(3)提高科學思維能力;(4)重視調查研究的思維和方法;(5)培養學生生命全程觀和大健康觀,維護大眾身心健康的職業責任;(6)培養學生做事積極認真的態度。本課程思政教育的途徑:(1)建設課程資源,包括視頻、圖片、文獻、文件等,導入超星學習通課程中,供學生自主學習;(2)老師在課堂講授中講述科學家的故事;(3)在學生小組討論活動中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文獻、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4)學生在課堂上做開題報告,生生、師生、生師之間討論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引發學生深入思考;(5)對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全體學生評分行為的考核,督促學生培養做事積極認真的態度,也使學生相互監督、同伴教育。
(三)教學效果評價
結課后向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學生對本課程學習效果滿意度、對挑戰性學習的評價、學習負擔、對教學目標的認同度和達成度。1.學習資源:在學習通上的學習資源豐富與教材結合,可為本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打下基礎;2.課堂講授:每位老師第1次課的講授,幫助學生熟悉該研究方向的選題思路,為各小組選題打下基礎;3.小組討論:每位老師課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修改開題報告,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選題方向,做好開題報告;4.開題報告:每位老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做開題報告,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科研流程、培養科研思維;5.自主學習:學生觀看學習通上的視頻、閱讀學習通上的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科研創新精神和真諦;6.小組活動: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并培養團隊協作意識;7.總體目標:學生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培養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為以后的科研實踐打下基礎;8.高階性:課程將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9.創新性: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10.挑戰度: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對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
(四)學生評分行為分析
學生評分包括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全體學生評分。學生自評規則:1.評分在10-19分之間,取整數;2.本評分必須自發布起24小時內完成;3.不按規則評分的總成績扣10分/次。小組內互評規則:1.評分在15-29分之間,取整數,不能評重復分;2.小組內每位同學都要做互評;3.本評分必須自發布起24小時內完成;4.不按規則評分的總成績扣10分/次。全體學生評分規則:1.評分在50-98分之間,取偶數,15個組中不能評重復分,不能按匯報順序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依次評分;2.每位同學都要評分,包括本組內所有同學;3.本評分必須自發布起24小時內完成;4.不按規則評分的總成績扣10分/次。審核符合規則評分次數,計算合規率(%)=符合規則評分次數/總評分次數*100%。
(五)統計學分析
從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導出數據,用WPS Office 2019軟件整理數據,計算各項指標。
二、結果
(一)學生對挑戰性學習的效果評價
各小組學生按照挑戰性學習框架均完成開題報告任務。學生認為學習效果滿意的占62.7%(69/110)、一般30.0%(33/110)、不滿意7.3%(8/110);挑戰性學習好63.6%(70/110)、保持中立22.7%(25/110)、傳統教學好13.6%(15/110);學習負擔合適68.2%(75/110)、較重15.5%(17/110)、較輕15.5%(17/110);本課程比較有趣60.9%(67/110)、一般36.4%(40/110)、比較枯燥2.7%(3/110)。學生對課程各項目標的認同率68.2%(75/110)~91.8%(101/110),達成率66.4%(73/110)~84.5%(93/110),詳見表1。學生認為在本課程中學到很多書本之外的東西,收獲很大。建議:1.增加課時數,以有更多的課堂交流時間;2.增加任課老師,希望得到更多老師的指導;3.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繼續進行課題實施;4.希望得到指導撰寫論文。
(二)學生評分行為
學生評分行為合規率為94.9%(2406/2536),其中學生自評90.4%(104/115)、小組內互評90.7%(631/696)、全體學生評分96.9%(1671/1725)。
三、討論
(一)挑戰性學習
本課程調查結果表明挑戰性學習使課程各項目標的達成率均較高。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能促進自主學習,積極的參與學習,與文獻報道的一致[5]。學生認為小組活動可以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培養團隊合作意識[1],在小組互評中也體現出來。老師觀察發現,有的同學積極參與小組活動、積極發言、提想法,被組內同學都評了高分;有的同學很少參與小組活動,或出工不出力,被組內同學一致性地評了低分,這些同學就會反思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學生認為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培養創新意識,與文獻報道的一致[1,2,5,7,10]。學生認為這樣的學習模式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表明本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要求,給本科生學業合理增負[11]。
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挑戰性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實踐性活動為主要形式。本課程中在老師的指導下針對實際問題選擇研究題目,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研究設計),更能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思考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挑戰[5,8]。
教學互動是挑戰性學習重要的教學行為,分為師生互動、生師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是老師主動向學生提問,引領學生學習和思考,多發生在老師講授課堂和小組討論的初始階段。生師互動是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問,希望得到老師的解答,多發生在小組討論的中后期階段和做開題報告的課堂中。生生互動是學生間相互提問解答,多發生在小組討論中和做開題報告的課堂中。教學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尤其是有一定挑戰度的學習[12]。本課程教學互動也體現出這一點,而且有利于學生有深度地學習[6]。
(二)課程思政教育
本課程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挑戰性學習中,是一次新的嘗試,從調查數據和學生學習行為、評分行為看,課程思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總成績中,學生評分占70分,這樣設計有三個目的:1.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課程考核,尊重學生的合理評分;2.讓學生在評分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3.以嚴格的學生評分規則督促學生認真做事,以期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從結果看,學生評分合規率很好(達94.9%),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有積極影響。
(三)改進措施
本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1.課時數偏少;2.學生對挑戰性學習認識不足,有畏難情緒;3.老師對挑戰性學習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改進的措施有:1.適當增加課時數,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本課程增加至24學時;2.加強對挑戰性學習的宣傳教育,增強學生的認識,鼓勵學生不畏挑戰,勇于創新;3.老師應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創造性地把教學設計做得更全面、更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孫宏斌,馮婉玲,馬璟.挑戰性學習課程的提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6(7):26-31.
[2]吳寧,祁海,王銀銀,等.挑戰性學習模式在醫學免疫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1):99-104.
[3]Apple Inc. Apple Classrooms of Tomorrow-Today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EB/OL].[2020-07-21].http://ali.apple.com/acot2/global/files/ACOT2 Background.pdf.
[4]Apple Inc. Challenge Based Learning: A Classroom Guide [EB/OL].[2020-07-21].http://www.apple.com/education/docs/CBL Classroom Guide Jan 2011.pdf.
[5]Cheng WLS. Application of Challenge-Based Learning in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6,44:130-132.
[6]Tang ACY, Chow MC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hallenge-based learning on the approaches to learning of Chinese nursing studen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20,85:104293.
[7]Yang Z, Zhou Y, Chung JWY, et al. Challenge Based Learning nurtures creative thinking: An evaluative study[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8,71:40-47.
[8]Era?觡a-Rojas IE, López Cabrera MV, Ríos Barrientos E, et al. A challenge 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 in forensic medicine[J]. Journal of Forensic and Legal Medicine, 2019,68:101873.
[9]金青,何虹.應用型地方高校課程挑戰性學習模式設計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6):33-40.
[10]林健.面向“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的挑戰性學習[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0,41(2):45-58.
[11]肖仕衛.大學生學業合理“增負”的實現路徑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8(10):93-97.
[12]趙必華.生師互動何以影響大學生學習結果——學業挑戰性與學校歸屬感的中介效應[J].中國高教研究,2018(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