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
摘? 要:空乘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要求學生必須要能夠掌握大量知識,這類知識基本都傾向于實踐方面的要求,同時工作本身對學生的道德水準和實踐能力提出要求較高,所以可以按照當前提出的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對相關學生進行培養。基于對該育人機制內涵的分析,結合對空乘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方案的了解,文章探討了在今后的專業教學過程中,育人機制的具體使用方法,實現對學生的高質量培養。
關鍵詞:德技并修;工學結合;學習思維;育人機制;空乘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9-0120-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requires that the students must be able to master a lot of knowledge, such as basic knowledge tends to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moral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at requested by the job itself is higher, so the relative studentscan be cultiv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merits and skills cultivated together and work and study combined togeth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is educational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scheme adop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flight attendant special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thod of the educational mechanism in the futur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Keywords: merits and skills cultivated together; work and study combined together; thinking way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mechanism; flight attendant professional
引言
2017年5月,李克強總理對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作批示時指出:職業院校應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目前,我國對職業教育德技并修相關問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成果偏向政策解讀及初步的構想、假設和探討,缺乏扎根于實踐的行動研究、個案研究以及深入且有創新性的理論研究??粘藢I的學生培養過程,掌握的知識包括但不限于英語、服務、飛機結構的了解、個人形象禮儀等,學生要能夠將行業知識有專業的了解,在后續的學習以至于實際工作過程中,將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可以同時實現對所有內容的講解或者培養,但是大量學生只是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受限于場地、情景以及師資力量,導致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并不多,最終對學生的培養水平與崗位要求差距較大。
一、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的內涵
德技并修指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學習中融入的意念德性技藝等身心要素的融合狀態,強調人文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為一體。工學結合強調做中學,學中做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引用劉惠芹,王曉紅,文章)。在該機制下,對空乘專業的人才培養,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人品德培養
空乘人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必須要能夠主動承擔職責,尤其在發生一些安全問題時,要能夠通過對已經具備個人品德項目的使用,完成專業具體的工作任務。在個人道德體系的培養和樹立過程,工作包括但不限制于服務意識的提升、違法違規行為的摒棄,更要在突發情況下甚至危機時,穩定自己和旅客情緒,規范行為,妥善地處理危機;常態下,也要能夠在規范下,適度按照旅客的需求調整工作心態和形式[1]。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的使用過程中,其核心就是強調對于學生職業道德體系的培養和建設,所以在今后的空乘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要能夠根據該項工作需要具備的道德水準和道德體系,實現對個人品德方面的全面有序培養。
(二)工作技能培養
空乘專業的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實際上無論是在客艙還是對于其他的工作情景中,都可以采用專業的工作技能讓自身獲得更好的發展,要能夠實現對當前工作任務、工作路徑、工作理念的分析,讓最終建立的工作思維更加貼合新時期的工作要求。在工作技能的培養過程,可以根據企業對相關工作項目和工作的要求,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模擬性的實踐過程,在日常生活中對相關技能進行養成式培養,可讓工作技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優化。
(三)工作方案培養
在工作思維的培養過程中,空乘專業學生要能夠形成多線性的思維模式,從整體上來看,要包括飛機安全運行過程中的服務體系和飛機出現突發情況下的服務體系。對于前項工作,需要主動充分提高個人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和服務水準,讓旅客能夠真正如沐春風,對于后項工作,要求空乘人員能夠了解對于各類問題的應急措施,從而可以最大程度舒緩旅客的身心環境,讓已經建立的工作思想可以應用于具體的問題處理過程。比如,在平時的任何的時間都可以采取無提前告知的客艙應急撤離演練而不是局限在客艙安全的課堂上。
(四)學習思想培養
在學習思想的建設過程中,要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在空乘工作的參與過程中必須主動提高個人修養,以防止由于個人素質方面存在缺陷,導致無法全面參與相關工作體系。在新的育人培養模式中,無論是教師的日常授課還是學生的實踐參與過程,教師都可以通過對于理念的加入,讓學生主動意識到必須要能夠充分主動提高個人素質,才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從實際取得的培養效果上來看,當學生的學習思想得到充分有序的培養時,學生才可以更好應對后續工作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二、目前空乘專業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案
(一)無法處于真實場景
在目前的空乘專業教學過程,由于企業合作動力不足,行業參與度低,絕大部分高校都是無法與企業聯合培養,該專業并沒有形成優秀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導致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只能夠從理論層面上讓學生了解到各類工作項目和要求[2]。由于學校方面在師資力量和實訓條件的限制,無法建立全面有序的模擬實踐環境,導致學校依然只能夠通過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重復講解和部分與實際情景差距極大的模擬,讓學生參與理論知識探究過程,導致學生實際接受的教育內容和空乘所需要完成的相關任務之間存在不對接現象,這對于學生來說,實際上其難以通過參與到真實化的場景主動提高個人素養和職業精神。
(二)無法參與真實實踐
空乘專業實際上對各類知識的教育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知識進行使用,同時總結相關知識中存在的錯誤觀點并對其修整,而所有的教育內容和教育目的,都需要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實踐項目才能夠全面分析。在目前的培養過程,發現空乘培養過程中受限于多種客觀因素,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難以全面化的參與,最終讓學生在后續的工作階段,實際上無法通過對各類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實踐模式的參與,總結并歸納具體的工作項目,讓其在后續的工作過程,實際上需要從頭開始學習所有需要具備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這對于學生的培養效率來說,取得的成效相對較差,并且培養的成本大幅度提高。
(三)未能建成專業體系
空乘專業的授課過程,建立的專業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于知識體系的講解,另一個是對于思維體系的建立,要讓學生形成以不斷提高個人素養為核心,追求各類專業知識為輔助的綜合分析思維。在目前的培養中,發現前項工作受限于多種客觀因素,導致學生已經積累的知識體系和具體工作過程中,所提出的要求不符,學生難以勝任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而對于后項工作,可以發現在目前授課中,教師只是從理論層面出發,讓學生可以了解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需要肩負的責任和了解的知識點,對于學生的學習思維體系建設并未投入足量的工作,最終讓學生在思想層面上較為落后。
(四)無法實現思維融合
在思維的融合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對于所有知識的學習思維和技術的應用思維進行深度融合,一方面讓其在后續的工作階段,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使用,總結并歸納所需要投入的教學精力,另一方面要能夠主動構造專業化的學習思維,該項思維的提升過程要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率、學習目的和培養方法進行分析。在目前的培養過程發現,雖然一些學生在接受了理論知識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最終將所有的知識融合性吸收,然而這類學生的占比較低,導致各類知識之間過于分散,這顯然不利于空乘學生的素質培養工作,而對于專業化的學習思維,學生未能形成以點帶面式的學習模式,導致建立的學習思維實際上并不具備優越性和完善性,則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
(五)日常模擬效果較差
在日常模擬工作中,雖然大量的空乘專業學生培養過程可以依照于機艙內部的環境以及具體的服務準則和相關要求,完成模擬工作,但是從取得的效果上來看,由于學校未能參與到真實的情境之中,即使其在各類行為、動作以及從業思想方面都具備了科學性與相似性,但是真正到達實際性的工作場所中,容易受猶豫心理狀態影響,導致其遺忘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從而讓其獲得的實際考評結果不佳[3]。另外也存在一些學生,即使是在正式的工作過程,依然借助日常模擬化的思維完成各項任務,但是由于實際的工作過程和模擬環境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這就導致在學生的實際工作階段,未能擺脫思想上的束縛,不利于其個人素質的提升。
三、德技并修、工學結合在空乘專業教學中的使用方法
(一)真實場景構造
1. 服務環境
在服務環境的構造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通過對案例的選擇向學生說明相關情況的具體處理模式,另外也要能夠和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相關問題時,如果采用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充分合理的解決方法。在實際授課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實際工作過程中可能遭遇場景,或者對于人員特殊需求的滿足方法。比如教師扮演旅客身份,模擬在學生的具體服務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合理的請求或者不合理的請求,讓學生根據當前掌握的知識體系,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而該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當前在知識儲備和知識應用層面上存在的相關問題,之后在后續的課堂講解過程中,將相關的知識做進一步說明,并分析問題解決過程中可以使用的相關信息。
2. 業務環境
在業務環境的構造階段,可以由多個教師集合參與,通過對當前已經儲備案例和教師工作經驗的分析,確定學生可能對業務環境不熟悉的現象,之后讓學生通過對于業務環境的全面參與,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深度。比如教師盡可能利用客艙授課,普通教室可通過對班級內部桌椅的擺放模擬各類機型機艙內部過道區域,營造客艙情景。學生在后續工作過程中所需用的各項工具以調整內部空間,教師可分析學生在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利用過程中是否能夠根據具體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模式,對業務環境中的各類設施進行充分合理的使用,教師的核心工作是找到學生在業務環境模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
3. 應急環境
對于空乘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在后續正式工作過程中所肩負的一個重要責任是,在飛機發生緊急情況時,要能夠根據已經取得到培訓知識內容和培訓結果,對旅客的情緒進行有效的安撫,同時也要能夠根據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實現相關問題的科學解決[4]。在日常的培養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播放紀錄片的形式,說明在發生飛行意外時,空乘人員如何完成自身的工作,另外在具體的業務開展過程中如何做到同時調整設備并安撫旅客情緒。如觀看的紀錄片為《空中浩劫》中對于空乘人員的專題內容,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了解這類空乘人員在緊急情況中所要完成任務,以及這類任務完成模式對自身產生的啟發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模擬出現意外的情況,讓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細致地了解在各類問題出現之后自身所需要完成的任務。
(二)構造實踐環境
1. 知識體系實踐
在知識體系的實踐過程,要能夠全面深度了解各類知識的具體應用方式和應用思維,讓學生可以在后續的工作過程,借助已經構造的知識體系、實踐思維進行初步使用,而在儲備了較多的實踐經驗之后,對知識體系進行革新。比如課堂上講解的內容是,飛機客艙失壓時,如何指導乘客佩戴氧氣面罩,該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體現真實環境,要能夠反映旅客在這一環境之下的驚慌失措情緒,則在實際的教育過程,由教師人員擔任旅客身份,并表現出在客艙失壓時,一些旅客可能受到的初步性身體損傷和另外一些旅客對情緒的宣泄效果,該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機艙內部相關設施的使用以及語言的激勵,讓旅客的情緒平復,并且通過演示的方法,讓旅客能夠正確的佩戴氧氣面罩。
2. 業務體系實踐
在業務體系的實踐過程,必須讓學生進入到真實的客艙環境中,以了解其在服務的提供過程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務,另外在一些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由學校出資,讓所有學生以學習者和參觀者的形式,享受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務,在完成這一培養任務之后,必須要讓接受培養的空乘學生主動分析和說明,其在享受服務過程中所發現的閃光點,以及對當前自身知識體系方面的促進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提高對于相關知識的印象,并且能夠了解各類知識在實踐過程中的使用方法。
(三)形成專門體系
1. 服務思維體系
在服務思維體系的工作過程,實際上在目前的理論性教學階段,教師要將主要的精力放置在這一工作點上,所以可以繼續沿用目前的工作體系,向學生講解各類基礎性的知識點,但是相較于原有的知識講解模式,新加入的內容是讓學生了解如何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貫穿和融合,讓學生可以在后續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更好掌握必要的知識。比如對于服務過程中,旅客的需求滿足過程,實際上這是兩項不同的工作,但是在日常性的培養工作中,教師可以擔任旅客身份向學生提出具體的服務需求,以了解學生是否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旅客需求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并且借助飛機上當前已經存在的物資設施滿足旅客的各項需求。
2. 工作思維體系
在工作思維體系的建設過程,要能夠將所有的培養項目都完全根據實際參與實驗過程中的各類內涵進行建設,基于此,方可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就已經建立了正確的工作思維。比如在學生了解了各類基礎性的知識點之后,教師模擬的內容是,該節課程中所需要模擬的為國際航班的飛行任務,則學生在具體的服務過程,必須要能夠使用漢語和英語進行雙向交流,同時一些旅客可能直接使用英文提出相關的需求,而教師必須要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其需求的內容,在經過多次重復性的培養之后,學生可以建立英語和漢語的無縫切換思維,從而讓其對英語的掌握水平提高,另外對于其他的工作項目,也都需要將所有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點以思維體系的模式建立,讓學生可以在后續的工作過程,借助已經掌握的思維結構完成相關任務。
3. 學習思維體系
在學習思維體系的構造過程,一方面是要能夠形成對于現有知識的學習思維,另一方面要能夠形成對于新型知識的學習思維,對于前項思維的建設工作,教師要能夠了解學生在目前的學習和日常的生活過程,是否可以應用已經掌握了的空乘知識參與課程的設計、授課任務的完成以及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優化過程,可以采用設定特定場景的方法向學生發布實踐任務,而之后觀察學生對相關任務的完成情況,當發現存在明顯的知識點單獨使用現象,則可預測學生當前并未建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之后教師需要對該學生進行專項的測試和實驗[5]。當發現學生并未能夠建立獨有的理論觀點時,需要為該學生發布較為復雜的綜合性環境模擬體系,從而讓學生必須尋求對思維體系的轉換,教師檢查融合性的思想目標對于相關工作中,主要是向學生發布課題以及說明具體案例的方式,而選擇的案例以及講解的內容中,并不含有學生當前掌握的知識體系,讓學生不得不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并以現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理解。
(四)深入融合思維
深入融合思維的建設過程,一方面要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對于各類知識的總結和分析,形成彼此之間的有序對接模式,最終讓所有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工作階段通過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融合性使用,建立獨到的工作觀點。另一方面要能夠形成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分析結構,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革,可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定期或不定期到機艙內部參與實踐,從而讓學生可以在后續的工作階段,由于已經適應了機艙的內部環境,所以可以更好的將自身所儲備的知識發揮到極致。
(五)模擬工作環境
在工作環境的模擬過程,可采用兩種工作方法,一種是直接到相關機場內部,按照專業空乘人員的工作思維和工作體系參與培訓,實現對已經掌握理論知識的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VR交互系統,通過對相關參數的模擬和內部空間的配置,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具體的工作過程[6]。對于前項工作,學校和航空公司必須要能夠簽訂相關協議,并且對培養的內容和培養的方法做出說明,才可以讓雙方通力協作,對于后項工作,主要是讓學生借助模擬現實設備,對相關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從而讓其可以在后續的具體工作過程中產生即視感,以提高工作水平。
(六)學校與航空公司培訓中心合作實訓
雖然航空公司參與空乘專業共建的意愿較低,但是部分航空公司旗下,擔任新乘培訓和復訓的培訓中心,近年由于市場化運作,可參與高??粘藢I培養。以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為例,空乘專業在德技并修工學集合的育人模式下,為切實提升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精神,彌補校內實訓條件不足和與崗位一線脫節的問題,學校與知名航空培訓中心合作開展聯合實訓,由航空培訓中心在企業培訓的基礎上與學校專業教師一起,結合高職學院空乘學生特點,量身定制實訓課程,并由企業乘務教員擔任課教師,專業教師擔任助理教師的校外實訓模式。學生在大一入學不久和大二分兩次,1-2周到航空培訓中心,與新招聘的乘務員同吃同住,同要求,把職業精神融入技能學習。雖然空乘專業學生在校無法走進航空公司和真實的工作環境,但可在最接近真實工作場景的地方,也是行業實訓條件最好的中心,把高職培養方案中的實訓學習與航空公司教員的工作與一線空乘人員的學習提升相結合。在培訓中心集中學習1-2周之后,由航空公司培訓中心提供選修課1-2周置換校內理論課學分,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下,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空乘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實踐的參與水平較低、相關環境的模擬不完善、對于知識思維體系的建設不到位等,這類問題的存在都會導致學生難以全面性地解決并處理實際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包括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實踐環境、與航空公司培訓中心合作實訓、提高學生參與實踐工作的頻率和時長、幫助學生建成綜合性的思維體系等,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實際工作。
參考文獻:
[1]戴璐.模擬客艙建設在空乘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改革方向[J].科技風,2020(01):58.
[2]張舒頁.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空乘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23):204+206.
[3]池銳宏.信息化教學設計在高職空乘專業實訓教學中的應用——以“波音737-800艙門操作訓練”為例[J].內江科技,2019,40(1):46-47+102.
[4]金蕾.現代學徒制在空乘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4):189-190.
[5]劉英,洪運.空乘專業職業體能訓練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7):15+17.
[6]王耀華.后方法時代空乘專業本科學生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身份重構[J].海外英語,2015(13):28-29.
[7]劉惠芹,王曉紅.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J].中國高等教學,2018(21):58-59.
[8]趙蒙成,王潔.“四新”背景下職業教育德技并修研究的現狀與反思[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