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寧 陳海燕 唐建新 李英堂 何繼愛 王嬋飛

摘? 要:線上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指引了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大趨勢,可以說是勢在必行。目前在線課程教學平臺類型較廣、門次較多,如何結合課程特點、學生接納程度、學生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各教學平臺的優勢,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做到“因課制宜,因人而異”,合理規劃、高效開展線上教學的實施,并建立健全的線上教學質量跟蹤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建立豐富、有序的線上教學實施計劃和質量評價體系,文章對多維教學平臺下的線上教學實施方案和質量跟蹤做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線上教學實施方案;質量跟蹤;多維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9-0141-04
Abstract: To some extent, online teaching has guided the general trend of futur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imperative. At present, online course teaching platforms have a wide range of types and courses. How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s, students' acceptance, and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each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to achieve " individual courses conditions, varyingfrom person to person",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tracking mechanis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optimize and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stablish a rich and orderly onlin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has done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onlin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quality tracking under the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platform.
Keywords: student-centered; onlin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lan; quality tracking;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platform
教育部組織的22個在線課程教學平臺,覆蓋了本科12個大學科門類及2000余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資源,可供選擇的線上平臺類型多、訪問量大、開課門次多。除了個別不適宜使用在線教學的課程外,98%的課程都可以通過線上或者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1]。除了在線平臺課程,還有網絡直播APP或者二者結合使用,避免因網絡、訪問量大等問題造成的卡頓、中斷等問題[2]。
為調查在線教學的情況,全國有57所高等院校的職能管理部門參與了問卷。問卷的目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包括播放的流暢度、網絡的穩定性、平臺的使用的方便程度對學生跟蹤線上學習感受以及學習效果反饋。各個高校為提升線上教學質量,充分利用各線上教學優勢資源,開展學習講座與互動交流,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技能的快速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根據反饋,學生最喜歡、利用率最高的平臺包括:QQ群、QQ課堂、騰訊會議、學堂在線、超星泛雅、中國大學慕課、智慧樹等[3]。據參與調查問卷的57所高校統計,平均每天都有360多人次的教師在網上教學和答疑解惑,教學方式非常靈活,大多數綜合使用多種教學平臺,如利用QQ群交流方便的功能采用QQ答疑和實時互動,而中國大學慕課、學堂在線平臺里面有很多全國優秀教師講解的精品慕課,超星泛雅發布考試試題、作業、學生討論方便快捷的特點也備受青睞。據調查,大多數教師認為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線上教學手段為2-3種。其中,“直播+QQ(微信)群互動”、“錄播+群互動”被絕大數教師認可。相較于錄播、學習慕課等教學方式,直播是學生最喜歡的、接納程度最高的方式。
一、線上教學的優勢及對教師的要求
此次線上教學的開展對于我們教學模式帶來了新的活力。線上教學因其靈活性、新穎性、自由度高,并且線上資源的大量數據為教學管理提供了很多可參考的有效信息,供相關的職能部門借鑒、決策。線上教學重點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5],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線學習可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選擇、播放。教師在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的同時,結合自身教學體驗不斷總結經驗。在教師技能的提升方面,通過線上教學資源的探索和組織,教師們首先要充分了解大量的線上課程的實操和教學流程,這對于教師團隊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6]。
引進優秀的慕課資源與線下課程有效結合也可為“金課”打造奠定基礎。學校應大力支持靈活的教學設計手段,結合在線教學的優越性,如教學安排靈活、可自由學習、反復觀看,學生可體驗不同的教學風格等,課后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反饋,線上課程授課模式使得學生學習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學生認可度較高[7]。
教師如何充分利用所選平臺的各項功能、模塊做好線上課程建設,對于教師們是一個新的挑戰。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知識的講授,線上教學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主動發揮課程思政育人作用,線上課堂中對學生們進行價值塑造,幫助同學們樹立信心,堅定理想;同時,積極將相關的新技術、新方向或學生實際生活體驗結合課程內容順利過渡,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們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鼓勵學生謹守職業道德規范,樹立個人自信、專業自信、民族自信,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8]。
線上平臺就像是個大舞臺,教學設計則是舞臺劇本,教師作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導演、編劇、策劃、主持人,每堂課要做好精細規劃,帶領學生們跳好每支舞。
二、構建多維教學平臺下“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教學建設思路和亮點
線上課程的展開對教師們來說既是新體驗,也面臨很多新挑戰。任課教師需要共同學習、交流研討制定教學方案,重視線上教學設計,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設計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學”。首先線上教學平臺資源非常豐富,如中國大學慕課、超星泛雅、智慧樹等,而作為學生最熟悉的QQ、釘釘等更是方便快捷[9],各任課教師應根據各門課程的課程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在根據線上教學特點修訂課程大綱進行教學計劃的同時,注重充分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多維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教學的創新探索,同時通過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建立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庫。
線上教學應實現資源優化、因課制宜。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一)線上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保障學習效果
線上教學因存在受網絡條件影響大,容易出現卡頓、不通暢;同時在學習管理上不易實現面對面監管,有時學生會出現敷衍現象;而且因不能面對面、實時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學習氛圍等問題,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更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構建多維平臺、自由切換多種模式,實時與學生互動。如在每節課適當的環節增設討論專區或者作業解答,適時通過提問、討論等互動方式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氛圍。
教師應根據本專業學生特點、課程特點,積極研討各平臺的課程優勢,交流平臺使用經驗,通過和學生溝通線上課堂體驗和學生最喜歡的授課方式,開展符合學情特點、認知特點的多維線上課堂平臺搭建。例如:教師可采用課前在微課或課程群發布資料的方式便于學生預習;課中,通過慕課學習+QQ研討、QQ屏幕分享+討論、錄課或視頻授課+學習通發布互動或綜合使用多維教學平臺的靈活授課方式;課后,教師們在QQ課程群或釘釘平臺進行答疑輔導。構建多維線上教學平臺,及時跟蹤學生學習效果與反饋,形成合理的評價體系。
(二)堅持OBE教育教學理念,加強教學監督管理
線上教學應該始終貫徹OBE的教育教學理念[10]。線上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需要重視,能夠讓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在進行線上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針對學生對于線上教學平臺從學生整體接納程度運用多視角、多方案的授課方式調整,真正做到“因課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靈活教學。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線上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線上學習可自如根據學習內容播放暫停,鼓勵學生做好筆記,提升線上課堂學習效果。
(三)思政教育融入,課程豐富多彩
在線上課堂建設實施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思考和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主動化身“思政教師”為學生傳遞正能量。通過課前精心準備,利用課程涉及到的新技術、新方向或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順利實現由專業課知識向思政元素的過渡。思政教學元素的融入不僅讓學生能夠了解到通信工程專業設置的必要性,更能在課堂開始給同學們樹立“好印象”,引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三、實施方案
線上教學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師們在進行線上教學環節設計時應“絞盡腦汁,各出奇招”,以通信工程專業的《MATLAB及系統仿真》課程為例,經實際課堂教學驗證,采取“六步走”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相約課堂;保證出勤率
每次開課前及時提醒學生,相約“上課時間,不見不散”,課堂內隨機發布快速簽到,避免學生因不在教室上課而遺忘課堂。因此,課前的多次提醒使同學們擺脫空間限制和地域束縛,讓學們深刻感受到教師授課的熱情和積極性,保證學生出勤率。
(二)教學資料共享,課前預習
在學生熟悉的學習平臺上傳教學資料(ppt、教學大綱、電子教案、作業等)供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
(三)與學生同步學習,嚴格把控時間
為提高線上課堂的學習效率,課堂開始前十分鐘先布置本節課的教學安排,課堂中及時和學生互動,并在重難點問題上及時展開交流,不留置問題、不積攢問題。
(四)增設線上互動,測驗學習效果
線上學習更依賴于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存在不能及時看到學生反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把控滯后、缺乏學習質量跟蹤等問題。為監管同學們的在線學習情況,每一小節結束后,采用搶答和討論等互動方式提出問題并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通過“搶答、討論、總結”這一互動模式點燃課堂熱度。該環節的設置既可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可監管學生們在線學習的情況,同時,根據學生們回答問題或者討論的結果驗證學習效果,針對薄弱環節再有針對性的進一步解釋說明,學生反饋良好。
(五)由“問題”引導新知識,環環相扣
通常在搶答或討論環節中還會衍生出新的問題和想法,在給予解答的同時,拋出新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接下來的知識點,避免“不知所云”盲目學習。
(六)攻克重點難點,教師QQ直播助力
針對課程中重點、難點問題或者慕課中需要補充說明的部分,同時進行本節課堂總結,可采用開啟QQ電話、分享屏幕、直播等方式與學生們在線講解互動。總體設計可采用“QQ群→慕課平臺→QQ群”三階段的教學模式,即課程開始先通過QQ群給同學們設置問題,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慕課,課堂尾聲以QQ視頻或者屏幕分享的形式進行課堂總結。構建多維平臺要注意使用時主次分明、分階段有序進行,充分利用各平臺的優勢,有序控制教學進度。課前精心設計、親自實踐,做到不隨意切換、不頻繁切換,確保整個教學環節有條不紊,銜接緊密。
四、構建多維教學平臺下“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教學質量跟蹤體系
保持線上教學最初的新鮮感要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抓起。教學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教學服務保障工作促使教師保持良好的教學激情,學生管理部門、學院要加強學生管理,督促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同時,持續對在線教學進行監控、跟蹤,保障教學質量,具體包括以下措施:
(一)強化線上教學督查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中心、問題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成立學校相關領導機構,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教學檢查等形式對于線上教學的出勤、效果、成績反饋進行及時監管。相關職能處室人員可以隨時進入課堂聽課、檢查教學資源等加強管理,突出效果。
(二)建立在線教學輔導團隊
高校通過開展講座、聽直播課等形式針對教學平臺的使用進行學習與培訓,幫助教師們快速、高效的規劃好線上課堂。教務處可通過學校網站、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優秀教學案例、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實施方案等供教師參考和學習。
(三)健全線上考核評價體系
通過建立相關制度盡早實現學習者全部學習行為在校內教學平臺上統一管理、學習監督、形成評價,將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效充分納入考核體系,形成全面的、有效的質量評價。最終,逐漸形成完善的突出線上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和考核機制。
(四)全面推進信息化管理
將大量的學習行為數據作為網絡監管的依據,形成相應的線上教學體系架構,充分突出線上教學的優勢,運用多種方式加強質量管理,如,通過查看后臺學生的出勤情況、互動情況、作業完成率等,逐步向信息化管理轉變,提升課堂質量。
線上教學要真正做到保證學習效果,建立完整的閉環監控系統。教師實時查看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高校及時監控管理,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五、結束語
在多維教學平臺環境下,如何避免線上教學存在的學生管理不便、學習效果反饋不及時、平臺利用混亂等導致課堂效率低等問題,高校教師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新模式,結合自身教學體驗,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充分結合學情特點,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教學實施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和有序的教學組織,運用多視角、多方案的授課方式靈活調整,優化組合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這對于線上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完善的線上教學質量跟蹤與監管體系為線上教學質量保駕護航,從建立完善的網絡平臺學習監督評價到高校各職能部門的教學督查,全方位的保障線上教學的持續改進,為高校的“金課”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陳實,梁家偉.疫情時期在線教學平臺、工具及其應用實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5):44-52.
[2]薛成龍,李文.國外三所大學線上教學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20(4):12-17.
[3]衷克定,王慧敏.基于在線平臺數據分析的教師教學能力發展階段探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3):49-56.
[4]胡小平,謝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線教學的優勢與挑戰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4):18-22+58.
[5]張繼軍.“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的微觀實踐與理論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2020(6):36-37.
[6]李爽,鐘瑤.在線教師教學投入對學生學習績效的影響——基于教師和學生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20(3):99-110.
[7]賈文軍,郭玉婷,趙澤寧.大學生在線學習體驗的聚類分析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0(4):23-27.
[8]梅紀萍,陳躍兵.以“課堂平衡”為視野構建生態思政課堂[J].江蘇高教,2019(8):83-86.
[9]童冬梅,胡常偉,祝良芳,等.構建多維平臺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綠色化學線上教學[J].大學化學,2020(5):197-204.
[10]范圣法,黃婕,張先梅,等.基于“產出導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學培養體系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4):6-8.